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亞馬遜的智能音箱Alexa會偷錄用戶對話

亞馬遜的智能音箱Alexa會偷錄用戶對話

亞馬遜的智能音箱Alexa會偷錄用戶對話
credit:123RF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不介意說「Alexa,給我播放bangers歌名」的人;另一種則是被灌輸了太多陰謀論且偏執地相信那些智能設備正在偷偷竊取他們的隱私的人。


不幸的是,最近糟心的新聞讓後者越來越揚眉吐氣。

幾周前,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對夫妻在家裡聊天的時候,開玩笑地提及,智能精靈說不定正在偷聽他們的對話。殊不知家中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已經將他們的對話錄了下來,然後打開通訊錄把錄音文件發送給丈夫所在公司的一位下屬。下屬收到後立刻打來電話,讓他們馬上切斷Alexa的電源,並且說「你們家被黑了。」


正如KIRO-7在27日報道的那樣,他們的Echo沒有收到任何指令或給出任何警告就記錄了對話並發送了信息。


根據對該女子的採訪,亞馬遜確認了這一事件並向這個家庭表達了歉意,但拒絕為他們退貨,返還購買Echo所花的費用。她說她絕不會再為音箱插上電源。


亞馬遜告訴KIRO-7,Alexa的行為像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小間諜,這真的「非常罕見」。

這位科技巨人後來向Ars Technica提供了一個解釋,這聽起來像是現代版的魔彈理論。媒介理論家將弗洛伊德學說和行為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宣傳理論,即魔彈理論。這種理論把媒介對人的刺激看做是魔彈打入大腦,能迅速的被受眾所接受,直接作用於受眾。也有媒介理論家將媒介內容比較針筒,將這種理論稱為皮下注射理論。——百科


根據亞馬遜的日誌,該家庭的Echo可能從對話中捕捉到了聽起來像「Alexa」的模糊語音,所以它被喚醒了,並將背景對話理解成記錄和發送消息的命令,然後選擇並確認了一個收件人,儘管沒人曉得Alexa到底自以為聽到了什麼。


本月初,伯克利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們設計出將命令嵌入音樂或對話之中的技巧,對話按照人類的習慣正常進行,而人類甚至在對話中聽不出相關的單詞,但智能音箱可以將其解讀成命令。


亞馬遜公司堅稱他們的企業非常重視用戶的隱私,但該公司上個月提交了一項專利,將Alexa(家中安裝的所有麥克風)變成採集並投放針對性廣告的演算法工具。換句話說,就像是最近很火的那個陰謀論,我們的麥克風偷聽我們的語音,然後將相關信息反映到搜索引擎為我們推薦的廣告上。


隨著特朗普政府對數字隱私的限制越來越少,人們主要想知道科技公司要如何處理用戶的數據。

但是,根據歐盟的GDPR,歐洲人可能會選擇不再出售第三方數據,這意味著Alexa會減少餐廳和產品推薦。


與此同時,那位夫妻的下屬可能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建議:「現在就拔下你的Alexa設備電源。」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防狼新招:「窗帘上的男人」
電擊療法被污名化了嗎?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