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寫給在讀同學們的信——關於學科方向的變革與創新

寫給在讀同學們的信——關於學科方向的變革與創新

王永炎(1938.9.29- ),男, 天津市人, 中

醫內科學專家, 教授,主任醫師, 中國工

程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中醫

科學院院名譽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

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源

生態與中藥資源研究所所長 。

作者介紹

正文部分

直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興,我和學長們雖已垂垂老矣,但在中國日漸崛起的時刻,尚應鞭策自我以老驥伏櫪的精神,對學科建設方向和同學們做些溝通交流,這是一種責任。

隨著「以人為本」健康理念的普及,中醫藥學的學科方向必須變革,以適應大環境的變遷,服務大衛生的需求,這是當代中醫學人的歷史責任。學科方向在中國哲學引領下實施醫學健康行動。將人放在天地之間來對待健康與疾病。科學與人文互補互動,象、意、形融通,精氣神一體,弘揚原創思維與原創優勢,重在治療臨床優勢病種,以整體觀、辨證論治為主體的診療體系框架的完善,獲得共識性循證與敘事醫學的療效,基礎理論概念的詮釋與宏觀深化研究,治未病理念與方法的普及推廣,研究思路從「還原分析」朝向「系統化研究」的轉變,探索分子生物學多組學網路語合成生物學對病證方葯整合的科研設計與機理研究。強化建設規範的中醫中藥行業、國內、國際通行的標準,不斷提升中醫藥學的國際學術的影響力。

02

恰逢去冬今春乙型流感疫情發生,重症在嬰幼兒童,高熱不退,咳嗽咽喉痛,依據明清溫病學派衛氣營血辨證,肺胃蘊熱而感受疫毒呈寒包火的病毒性乙型流感。西醫強調打疫苗而預防甲型流感的疫苗對乙型流感可否預防是一個問題,西醫多主張早用達菲治療,療效尚待觀察。最值得關注的是合併症,若繼發病毒性肺炎預後尚好,若並發病毒性心肌炎,則有可能留下心肌病的患兒。中醫藥治療外寒內熱當表裡雙解,由衛分轉衛氣同病嚴防入營毒損心絡,論治防範氣營兩燔之重症的發生。回首2009年甲型H1N1流感肆瘧,中醫專家依照麻杏石甘湯與銀翹散加減設計的金花清感方,運用標準湯劑的循證醫學的療效觀察報告在美國《內科年鑒》上發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中醫藥防治人禽甲型流感的經驗,其預防與治普通型的共識療效是國民所需,並提高了國際學術影響力。

03

對於中醫藥學學科屬性必須有清楚的認識,一是以大科學為指導,充分開放多學科參與中醫學術研究;二是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回歸原創之思,整理哲學原理對中醫的引領與指導,中醫學理論不是唯物的,而是以唯象為主體的,非線性不確定性的,應強調人類本體學的實體本體論與關係本體論的整合,注重能量與信息的時空轉換,以謀求在複雜科學領域裡開展中醫中藥科學問題域方法學的研究,既有唯物史觀又有唯心史觀的觀察,顯然中醫學的現象理論與後現代大科學的宇宙觀相吻合。

04

05

社會已進入到高概念大數據的後現代。高概念首先體現在科學技術與人文哲學的互補互動,取向是人類追求真善美;二是要研究提高系統的相關性,要敢於突破原有學科的邊界,提倡交叉整合;三是對他國異族文化中的科學概念進行詮釋、吸納與推廣。大數據是針對複雜系統多學科多元化研究的海量數據,包括非線性、不確定性數據的綜合集成技術。可見高概念大數據技術為中醫藥學學科理論框架與臨床實踐指南的更新完善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回憶上世紀醫學發展的軌跡,是與主客二元論與還原論為中心展開的純生物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代價是人文醫學的失落,忽略了人作為主體的苦痛的感覺與心理,強調了理化生物學指標作為診療判斷疾病的標準,看似醫學進步了,而醫患之間隔離疏遠導致醫患矛盾頻發,再加上價值觀的變異,醫患成了賣方買方的利益衝突,失去了仁愛道德倫理。進入後現代「以人為本」的醫學價值觀將引導科學與人文的整合,整體論與還原論的整合,象思維與概念思維的整合,系統性研究與描述性研究的整合,循證醫學與敘事醫學的整合。朝向西學東漸和東學西漸匯通,冬靴西學互參,中醫西醫克服偏見,秉持「和而不同」、「尚一」的中華傳統,容納堅守並蓄,為實現我國的統一的新醫藥學派創造條件。

舊時的老校長 王永炎自署

2018年1月18日

wo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會 的精彩文章:

看!那個背影美美的小姐姐是你嗎?

TAG:北京中醫藥大學學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