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認為:養在於氣!

道醫認為:養在於氣!

人們可以一日無食,但不可一時無氣。無食一日人可話,無氣一時人多逝。可以說,氣對人的生命健康是至關重要的。不僅人們知道氣的重要性,就是一些貓科動物也同樣明白氣的重嬰性,所以它們在捕食獵物的時候,往往會死死地咬住獵物的咽喉,直至斷氣。也許正由於氣的重要性,氣在古人的養生智慧中賦予了許多神秘的思想內涵,使氣變得「奇」起來。俗話說「人是一一口氣,神是一爐香」 ,這道出了人對氣的依賴和氣對人的重要。

在《管子,樞言》中說:「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又如《元道真經》日:「生可冀也,死可畏也。草木根生,去土則死,魚鱉沉生,去水則死;人以形生,去氣則死。故聖人知氣之所在,以為身寶。」由於氣的重要,在道教的修鍊中特彆強調氣的不可或缺,認為人活氣行,人死氣絕。人離不開氣的這種觀點在《莊子》也有提到,其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雖然人的生是離不開氣的,但氣卻有清濁之分,或者說有好壞之別。如果氣清則神暢,氣濁則神昏,氣亂則神勞,氣衰則神去。

任何動物都離不開氣而存在 如在《太上隱書>日:」天地以清濁為質,非氣不足以運陰陽: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氣不足以交魂魄。以橐籥之用,呼吸之理,是氣使之熱也,食一衝而制在氣,履空如實:魚一躍而制在水,穿水如無。 眾植凋殘,獨松相而常茂者,氣暢通無阻也:群動滅寂,惟龜鶴之不悴者,氣任也。形為留氣之舍,氣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養氣。至大至剛,充塞乎天地之間。氣聚神靈,邀游風塵之外。善養生者養其形,善養形者養其氣」。飛禽如果沒有氣自然也就難以飛起來。

既然氣如此重要那我們如何養氣?古人對養氣的理解各有見的,如在《西山會仙記》中說:「古今養氣之士,不免於疾病死亡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語為養氣。此保氣也,失之昏。 以人清出油為養氣,此換氣也,失之虛。昏者,氣散神狂,真靈日厭,終無所歸矣。虛者,丹田無實,徒勞而吐納,終不能住矣。多人少出, 攻病可也,認為胎息,誤實。上咽下搞,聚氣可也,指作還丹,誤矣。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委氣面和神也:息息要住納之不出,閉氣而鍊形也。一咽復一明, 雙收兩夾以噓咽為法,是借氣取水灌溉之術也:正坐異身,氣滿四大,血絡通行,榮衛和暢,是布氣焚身之法也。若此皆非養氣矣。養氣之道,生時養之使不衰,弱時養之使不散。如古行電者,是陰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養氣之茂也。如古行蒙者,是一陽處群陰之中,暗而不明故暮蒙以取,求陽之義也。」其顯然把常人所理解或得以運用的某些行氣方法視之為不得當。

董仲舒則從房事活動談養氣的方法。其說:「天地之氣,不致盛滿,不交陰陽,是故君子最愛氣,而謹游於房,以體天地。是故新壯十日而一游於房,中年者倍新壯,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當新壯之日,而上與天地同節矣」。又日,「養生之大者,乃在愛氣。氣從神而成,神從意而出,心之所之謂意,意勞者神擾,神擾者氣少,氣少者難久矣。故君子閑欲止惡以平意,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氣,氣多而治則養生之大者得矣」。

養氣應善於淡泊名利,如果過分注重名利,那自然會耗氣,如在《丹陽語錄》中說:「道人要妙,不過養氣。夫人汨沒於利名,往往消耗其氣。學道者別無他事,只在至清至靜,頤神養氣而已。心液下降,腎氣上升至於脾,念絕想,神自靈,丹自結,仙自做。若行不得挾泰山、超北海,非道也」。《道生旨》中說:「氣不得形,無因而立;形不得氣,無因而成。二物相資,乃能混合。聖人知外用之無益,所以還元返本,握固胎息,洞明於內,調理於中。夫神和則可以照徹於五臟,氣和則可以使用於四肢。道經雲:三月內視,注一心,守一神,則神光化生,纏綿五藏。凡人勞神役役,無息駐於形中,而希長生,不辦遠乎?」「夫養氣者,四體清和,志無思念,或因坐,或因卧,任氣依門戶調息,凝然委身,如彼委衣,帖然在床,無筋無骨,無神無識,縱心縱身,寂沉寂沉。如委時,亦無為主。然後澄神鍊氣,則百節開張,筋脈通暢,津液流注也。」這其中還談到津,認為養生者應常以舌拄上齶,聚清津而咽之,潤五臟,悅肌膚,益氣力,令人長壽。

養氣應養生氣而避死氣。《抱朴子內篇》卷五《至理》中說:「夫人所以死者,諸欲所損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惡所中也,邪氣所傷也,風冷所犯也。」所以道教要求養氣者」勿觀死者防死氣觸生氣。不近穢處,防穢氣觸真氣。真氣未壯,而朝不虛,食常充口:真氣欲絕,而暮不實,食常滅口。"雖不想近穢氣,然而有時卻迫不得已。

但「若見死戶,喪車,速存三味真火從已心中直下,往燒之赫然,死柩喪車並為灰燼,便想烈風吹之。又閉目內視,令三昧真火自焚,舉體潔白,見穢氣消滅即解矣。」這是教人對於那些無法躲避的穢氣的一種防護措施, 否則弔死問病,則喜神自散;卧濕當風,則真氣日弱,這是因為「氣如線,觸之則斷;氣如煙,擾之則散。」若臨危登峻則魂飛,玩殺看斗則氣結。不僅如此,《西山會仙記》中說:「枯水大樹之下不可息,防九陰之氣,觸人陽神:深水大澤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氣。出眾花棄不可折,防招妖狂人室;非時果實不可食,防帶邪氣人腹。」這其中有些內容可以理解,有些內容就難以理解了,如些出眾的花卉為什麼會招妖狂人室呢?也許是因為人有花心,自然會有「妖狂」人室而耗散氣力。

因為氣的重要,養氣要以補為先。在《洞神真經》中說:「養生之道,以不損為延命之術,以有補為先。居安慮危,而防未萌。不以小惡為無傷而不去,不以小善為無益而不為。起卧有四時早晚,行止有至和之常制。調和筋脈,有偃仰之方;養正除邪,有吐納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逸,有與奪之要。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以清虛去其狂慮,以安閑養其真性。雖少年致損,氣弱體枯;年老得悟.防患補益。以氣補氣,氣自有餘;以神補神,神無不足。氣盛而形乃延長,神住而命自悠久。」

補氣要學會鍊氣。在道教認為「午前煉乾,午後煉坤。氣自腎中生,自子時為始,午時為終,其氣升而旺也。所以煉乾者,靜坐幽室,閉目冥心,升身勿動,使氣滿四大,董蒸其體,榮衛通和,積日氣秀神清。及夫腎氣到心,積氣生液,液自心中生,自午時為始,子時為終,其液降而盛也。所以煉坤者,閉目冥心,斂身正坐,以兩手抱腹,降心火于丹田,烹蒸氣海,積日氣旺神清,此補益於氣也。冬避寒,夏避暑。寒避風,暑避熱。動勿勞其肢體,閑勿息其肌膚。」需要指出的是,道教對氣的修鍊,多崇尚於恬淡虛無,認為納氣以凝精,保氣以鍊形。如此則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不得生。同時,若有一念之非即遏之,動之妄即改之,毫念慮雜妄,便當克去。志周難持,氣固難養。主敬可以持志,少欲可以養氣。彭祖曰:「人之受氣,雖不知方術,但養之得理,常壽之一百二十歲。不得此者,皆傷之也。小復曉道,可得二百四十歲,復微加藥物,可得四百八十歲。」可以相見,如果養氣得體,其壽命可以延長。

在道教的養生思想中,對氣的認識比較豐富。在《養生論》中說:「大凡養生,先調元氣。身有四氣,四氣之中,各主生死。一日乾元之氣,化為精,精反為氣。精者連於神精益則神明.精固則神暢,神暢則生健。若精散則人瘦,精竭則神去,神去則死。二日坤元之氣,化為血,血復為氣。 氣血者通於內,血壯則體豐,血周則顏盛,顏盛則生。若血衰則發變,血敗則胸空,胸空則死。三日庶氣,庶氣者一元交氣,氣化為律,津復為氣。氣連於生,生托於氣。陰陽動息,滋潤形骸,氣通則生,氣乏則死。四日眾氣,谷氣也。谷濟於生,終誤於命。食谷氣雖生,蘊谷氣還死。精能附血,氣能附生,當使循環,即身永固。乾元之陽,陽居陰位,臍下氣海是也。坤元之陰,陰居陽位,胸中血海是也。

生者屬陽,陽貫五臟,喘息之氣是也。死者屬陰,陰納五味,穢惡之氣是也。氣海之氣,以壯精神,以填骨髓。血海之氣,以補肌膚,以流血脈。喘息之氣,以通六腑,以扶四肢。穢惡之氣,以亂身神,以腐五勝。」因為道教對氣有太多的認識,也因此分化出元氣陰陽二氣、玄、元、始,及清、濁、和等諸氣,這都是養生中所必須了解的內容。

尋道,問道,得道。一路上有阿光老師陪你,懂你!

尋道路上有尋道,尋道陪你去尋道!關注尋道,早日成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道家丹法必修基本功:引仙法十二法!
陰宅風水十二斷語:富貴秘笈,一語道破天機!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