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怎樣得的
心房顫動的病因很複雜,各種病因的比例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年齡有別。20世紀初期房顫的原因以風濕性心臟病(風心病)為最多;20世紀70年代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常簡稱為冠心病)居首位。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城市,房顫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多見;在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以風心病多見。
絕大多數房顫是由器質性心臟病所引起的,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縮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洋地黃中毒等等。非心臟病也可引起房顫,常見的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電解質紊亂等。甚至少數正常人在情緒激動、手術後、運動及飲酒時也可發生陣發性房顫。另外在臨床上可以見到部分病人發生房顫沒有任何原因(或利用目前檢查手段發現不了任何原因),特稱之為「孤立性房顫」。
得了房顫有哪些表現
房顫的癥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心臟病的輕重、發作時的心室率快慢以及是陣發性還是持續性三個方面。
一般來說,年輕以及「孤立性房顫」病人,尤其是初次發作者,其癥狀往往比較明顯,加之此類病人發作時心情比較緊張,病人常常感到心慌、乏力、焦慮不安,自覺心跳十分有力但不規則;而在一些老年人或多次發作以後,病人僅感到有些心慌而無其他癥狀,甚至無任何不適之感,只是在查體或量血壓時被醫生髮現。但在老年人,尤其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房顫發作時,由於心臟排血量下降、心腦供血不足,可以出現胸痛(心絞痛)、一過性頭暈、兩眼發黑、全身乏力等癥狀,甚至因此而誘發急性心力衰竭。房顫持續時間較長(超過3個月)時,還可繼發心房內血栓形成,一旦這種血栓脫落,就可造成腦栓塞等嚴重併發症。下面列舉的是房顫發作時臨床比較常見的表現。
△心慌、氣短、焦慮、胸悶、自覺心跳不規則。發作時心率越快,癥狀越明顯。
△全身乏力,個別老年病人可以有噁心、嘔吐。
△暈厥,即短暫意識喪失。尤其是老年病人,同時合併腦動脈硬化時容易出現。
△心絞痛發作或心力衰竭。
△慢性房顫(超過3個月)還有可能發生腦栓塞(突然偏癱)、內臟動脈栓塞等。醫生在查體時可以發現房顫病人有下列一些表現。
△醫生聽診時發現,病人心率一般多在100~160次/分鐘,少數低於100次/分鐘,但不管心率快慢,心律都是極不規則的,忽快忽慢,且心音強度不等。
△聽診心音的次數與脈搏跳動的次數不一致(脈搏短絀)。
△原有心臟病的雜音在房顫時仍可以聽到,但是往往變弱且強弱不等,甚至完全消失。
科普不能代替醫生診療
如身體不適YaYa提醒您及時就醫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版權歸攝圖網享有。
聲明:本文為YaYa醫師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


TAG:合理用藥YaY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