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不需要也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

不需要也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

語言,是有美感的,善用語言的技巧也是一門藝術。所謂的金玉良言,既能助人也可養心、養神。

嘎瑪仁波切精彩開示節選

自己願意做事是自己的發心

不需要也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

有人的地方難免就有不同的意見,「眾」字下面有三個人,三個人就有三種不同的想法, 所以眾人在一起容易意見不同。

特別是師兄弟間共同做佛事,遇到這種情形時,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就是,現在做的佛事,是為了累積自己的福報,為自己做事。

此外,沒有任何事情是自己做了之後,別人也必須跟著自己做,或必須付出與自己同等的心力才可以。因為自己願意做事是自己的發心,是為了消除自己的業障,而付出的一種努力,不需要也不能要求別人和自己一樣。

世俗菩提心


一定要發無上殊勝的心

大乘在修行階段,會有不同的內在境界。依序可分為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以及菩薩十地。

在資糧道和加行道階段的菩提心,是生起一種信解和勸勉的心「我要利益眾生獲得佛果,一定要發無上殊勝的心」。內在有一種強制性或勤作性的發心,所以稱為勝解行發心,屬於世俗菩提心。

對於勝義菩提心,資糧道的修行人,只是依靠聞思而在理論上理解。而加行道的修行人,只是相似地領受,但並沒有證得。

兩千多年來,清凈僧寶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不緊不松的相處,讓一切都剛剛好。

千萬不要把勉強父母學佛,當成是一種孝順

真的是愛無能嗎?還是缺乏智慧和心量。

倉央嘉措的「情詩」,從來都不是講小情小愛。

慈悲沒有敵人,但是有界限。

棺材裡躺著的,可不一定是老人。

如果佛陀的語言是一個產品,那就是全世界最優良的產品

我們定義的死亡就是死亡,根本讀不懂重生的含義。

上師們的功德,有高低大小的差別嗎?

昌列寺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捫心自問,你真的是為了眾生在修行嗎?
運用智慧,將愛的作用最大合理化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