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到8000元籌到4000多種展覽品,天津博物館建館初衷感動各界人士

不到8000元籌到4000多種展覽品,天津博物館建館初衷感動各界人士

文 | 周冉

不到8000元籌到4000多種展覽品,天津博物館建館初衷感動各界人士

1918 年6 月2 日《大公報》對天津博物院展覽開幕的報道

1907年2月,《大公報》連續兩天以《文明盛事》為題報道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文化展覽,展覽囊括浙江會館陳列的各種科學儀器和教科書,以一件顯微鏡和一件一千倍的望遠鏡最為吸睛,展覽地點在天津城隍廟官立小學堂,開展當天「觀者魚貫而入,出入各有定路,井然有序」,成為津門一景。

展覽的舉辦者是近代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嚴修,其時他剛剛結束了一趟大開眼界的日本之旅,當地先進的博物館業深深震撼了這位天津進步士紳。他仔細瀏覽大阪商品陳列所和多個日本學校的陳列室,把展品分類、說明牌格式、展櫃形制等細節都詳細記錄下來,並在日記中感嘆於這種教育啟蒙、開化民智新式手段之高明,迫不及待要把這種方式搬到中國,於是有了1907年的這次展覽。

此後,嚴修還與周學熙、陳寶泉協力創辦了天津教育品陳列館,聯合天津縉紳籌資建立私立的天津廣智館,堪稱天津早期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奠基人。遺憾的是嚴修晚年疾病纏身,逐漸遠離社會事務。嚴修之子、天津勸工陳列所所長嚴智怡成為發展天津博物館事業的接棒者。

不到8000元籌到4000多種展覽品,天津博物館建館初衷感動各界人士

天津博物院籌備處人員合影,前排著西裝者為嚴智怡

嚴智怡出生在天津,1909年畢業於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對日本博物館事業的成熟深有感觸。1913年,在勸工陳列所的一次會議上,嚴智怡談到天津人應該有自己的博物館以輔助公共教育,提議在現有陳列所的基礎上籌建博物館。次年冬,嚴智怡赴舊金山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出發前就擬訂了籌備博物館的大量資料。在美期間,嚴智怡等人有意識地調查學習了美國各博物館的陳列方法和組織機構,並從美國帶回一大批印第安人的民俗物品,如貨幣、巫術器物、餐具、織物、住房模型等,作為博物館建成後的第一批藏品。

1915年,嚴智怡在直隸省巡按使公署教育科主任李金藻的贊助下,著手籌建天津人自己的博物館,期間得到天津十餘所著名學校校長的支持。天津博物院籌備處設在天津公園(今河北區中山公園),經費由省署教育科、天津勸學所及各學校共同承擔解決。

19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院獲得今寧園以東的舊勸業道署西偏房屋為固定館舍,正式開館,成為今天天津博物館的最初形態。

不到8000元籌到4000多種展覽品,天津博物館建館初衷感動各界人士

1917年出版的天津博物院陳列品說明書

天津博物院籌備用款不過8000元,所徵集物品包括自然類和歷史類在內已達4000多種。開館之初,基本展陳完全仿照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格局,分為陳列館、演說壇、遊藝館、武術館和餘興部(演出雜劇),展館中設有茶社,供參觀遊客休息,館內售賣三套藏品的明信片,並發行臨時日刊。

嚴智怡任天津博物館院長,華學涑為副館長,博物院的日常工作就是徵集展品、整理館藏、編寫說明,布置陳列和出版書籍。1924年以後,由於軍閥混戰,政局動蕩,天津博物院的經費無法落實一度閉館。新中國成立後,天津博物館幾經分合變遷,至1974年成為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和天津市藝術博物館。2004年,兩館重新合併為天津博物館,至2018年,已是天津博物館走過的第100個年頭。

自1918年創立以來,天津博物館於動蕩的政治環境中極力發揮公眾教育科普的社會功能,所承辦展覽包含礦業地質、文博書畫、歷史文明、人文風俗等多個類型,各類出版物數十種,向天津乃至全國民眾散播文明進步的種子,在我國現代公共教育史上留有美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明王朝十六位皇帝卻只有「明十三陵」?另外三個去哪兒了?
周恩來與施羅德曾長談5小時,提到一座城市,令西方媒體大為感動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