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為什麼盛產「娃娃皇帝」?13位皇帝就有8人小於15歲

東漢為什麼盛產「娃娃皇帝」?13位皇帝就有8人小於15歲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歷經196年,共有13位帝王。但是,令人好奇的是,這13位皇帝中,15歲以下的小皇帝就有8位之多。

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非漢殤帝劉隆莫屬。漢和帝體弱多病,27歲便病逝,兩位皇后陰氏、鄧氏都沒有皇子,其他嬪妃所生的皇子,也大多夭折,因此不得不立養在宮外的劉隆為帝。

當時,劉隆剛過「百日」,還不會說話,便當上了皇帝。可惜僅僅三個月不到,劉隆就病逝,實際年齡還不滿一歲。

歷史上年齡第二小的皇帝,也出在東漢,就是漢沖帝劉炳。漢順帝去世後,年僅一歲的劉炳登基為帝,可惜在位僅有六個月便去世。

除了這兩位年幼的皇帝外,還有兩位八九歲的皇帝,一個是漢質帝劉纘,在一次朝堂上,面斥一手遮天的梁冀,被後者毒殺;一個是漢獻帝劉協,九歲便被董卓擁立為帝,之後被迫禪讓給曹丕。

由此可見,幼主臨朝的現象極為普遍,可是,東漢為什麼盛產小皇帝呢?究其原因,與外戚和宦官脫不了干係。

東漢的宦官專權現象,起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此後歷代皇帝,大都是年幼即位。小皇帝即位後,朝政大權往往在其母后手中,其母后要想把持朝政就得依賴外戚,於是便形成了外戚專權的局面。皇帝長大後,想要收回權利,外戚的利益受到衝擊,肯定不會答應。

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因為勢單力薄,不得不依靠宦官。一旦皇帝掌握了大權,宦官便會居功自傲,進而也產生了把持朝政的野心。皇帝好不容易收回大權,當然不願意讓給宦官。

隨著皇帝慢慢長大,外戚和宦官覺得權力受到威脅,便會廢掉甚至殺死皇帝,另立年幼的皇帝。以此循環,東漢的「娃娃皇帝」便成了一大特色。

參考文獻:《漢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劉邦是哪國人?不是楚國,而是這個國家
先入關中者為王,項羽為什麼撕毀懷王之約?原因其實很簡單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