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作家黨鵬:用八年時間書寫汶川地震中的「愛情」

作家黨鵬:用八年時間書寫汶川地震中的「愛情」

圖為黨鵬作品《搖擺的青春》。 李愛平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25日電 題:作家黨鵬:用八年時間書寫汶川地震中的「愛情」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在過去的一周中,黨鵬除新聞工作之外,又多了一個身份—作家。他以汶川地震為素材的長篇小說《搖擺的青春》恰逢其時地在5月12日之前面世,並於近期舉行了多場活動。

「選了一個好的角度,讓悲傷的地震色調有了另外的解讀」。這是文學界人士對這部作品最為直觀的評價。然而,外界有所不知的是,在寫這部長篇小說之時,黨鵬經歷了很多情感上的「拷問」。

「歷經八年之後,我終於修改完了這部長篇小說,它記錄了大地震後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這位曾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工作過的作家,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部長篇小說主要記錄的不僅僅是災難和悲傷,更是有關一段青春的記憶。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地震時,黨鵬作為《中國經營報》駐四川的一名記者,剛過而立之年,在地震發生的前幾個小時,他剛從老家陝西把戶口遷往成都。

然而地震來臨了,它徹底改變了黨鵬的生命觀、價值觀。他說:「那時的我們在一場大地震的洗禮中,或迷失自我,或大徹大悟,或搖擺不定,或勇於擔當。」而這也成為他動筆寫這本《搖擺的青春》的最直接動力。

圖為黨鵬作品《搖擺的青春》。黨鵬提供

「如果書寫悲傷,書寫現場,等於一次次揭開這場大地震的傷疤,未必對讀者有指導意義,所以只能換取新的角度。」黨鵬告訴記者,他用了幾乎兩年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最後確定了「愛情」的角度。

這個角度雖看起來討巧,但實際動筆依然無法輕鬆。黨鵬告訴記者,這本書他以汶川大地震為背景,以馬忠政、黑皮、張力、杜鵑四位主人公為代表,展示了剛剛而立之年的年輕人在經歷大地震前後,生活、工作、事業、婚姻的變化。

「這幾個主人公有房奴的無奈,有官場的鉤心鬥角,有商戰的死亡掙扎,更有對愛情的美好追求、對婚姻的經營不善、對人性的大愛與大美的展現。」黨鵬表示,其實在這部小說中,我一直想說的話是:「本來生活就像是一首單調的曲子,但地震的發生讓他們學會重新看待社會、看待人生。」

對於書寫這樣宏大的人生命題,黨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多半是受了作家路遙的影響。」

黨鵬回憶說,上初中時,有幸從同學那裡借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時路遙剛去世不久,他的書很難借閱到。記得我是三天三夜沒有睡覺,硬扛著看完了路遙三卷本的《平凡的世界》,從此給我打開了廣闊的視野:原來文學可以如此震撼人的心靈。」

「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是苦難的孫少平,覺得自己應該像他一樣自尊、自強、自立,對現實充滿激情和感恩。也正因為此,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人生。直至今天,我已經不記得閱讀這本書多少遍了,家裡的書櫃里自然少不了路遙的全套文集。」黨鵬稱,路遙對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很顯然,「5.12」汶川大地震的發生,讓黨鵬在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作家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

「這種悲傷讓我在很長的時間裡無法自拔,常常在寫稿子的時候,淚水模糊了雙眼。」黨鵬說,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和同事們很快就奔赴各地災區進行採訪。「我們用筆記錄下每一個悲傷的故事,描述下每一個悲傷的臉龐和眼神,也一次次參與救援,運送物資。」

「在大災難的面前,第一次感覺到人的無助與弱小。最讓我感覺悲傷的事就是,當你面對那些被壓在廢墟里的鮮活的生命,卻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盞生命的光在眼前逐漸熄滅。這樣的熄滅,又是多麼的不舍和心有不甘啊!」黨鵬這樣說道。

黨鵬告訴記者,他想到寫一本書,記錄大地震後的心路歷程,記錄身邊朋友們的生活狀態,記錄那些因為大地震而給人的社會行為和心理帶來的影響與變化,記錄我們汶川大地震那時30歲的而立之年。

「用愛情串聯起來這一切,說到底還是一種歷史的記錄。」黨鵬對記者表示,這也算是這部長篇小說的創作動機吧,至於該書會有什麼樣的評價與命運,還是留待於未來吧。(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紐約百年酒店翻新 男子拍賣舊門賺40多萬美元
中國駐漢堡總領館舉辦開放日活動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