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heSays:我們的初心

SheSays:我們的初心

我們的初心

如今的互聯網中,不管是微博、知乎還是微信朋友圈,「女權」似乎已經變得人人喊打。反對者往往對各類光怪陸離的女權新聞評頭論足——

「如今的中國社會女性已經足夠平等,女性並沒有面臨來自性別的歧視,女孩們與男孩們共同成長。」

「女權主義本質上就是一些受消費主義矇騙的小資女性們渴望不勞而獲的託詞。」

「作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們只想著自己是否能夠吸引成功的男性,總是想著男的為她們付出一切。」

「在有些領域本來就是男性做的好。不管是從體力還是思維邏輯上來說,本來就是男性比女性更適合一些高強度的工作。女性更加細心,所以更適合做護士、老師等服務性的行業。」

「女性不管在事業上有多成功,最終還是要回歸家庭的。如果沒有家庭的滋潤,她們就算爬得再高,內心也是空虛的。」

這些言論都極其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身邊和網路,甚至往往人們點開一個與女性地位相關的討論就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甚至相信,即使是對於讀著這片文章或是自認為是「平權主義者」的你,也會對這些言論中某一條產生一些共鳴。可是殊不知,這樣的認同,不僅是對女權理論本身的歪曲,也是對百年來為了女性解放事業奮鬥的先驅者們的辜負。

正是這樣著這樣的初心,讓我們建立了SheSays。我們秉持著以下的信念:

一、女權主義是基於人權的人人平等

在很多人的眼裡,女性如今的身份是由女性自己的能力決定的。在他們看來,女性更偏於感性,弱於體力,不適合從事一些高強度的本該由男性來完成的任務。

很多男性會以此來合理化自己在社會上的主體地位——由於男性與女性的天性,男性本就應該在職場與學界上一展宏圖,而女性應該更加服務於家庭,去完成一些需要細心與母愛的任務,不管是負責家務還是做教師。甚至,當人們提起「一展宏圖」的時候,想到的往往是一個男性與男性氣質的女性形象。而想到家庭的時候,想到的確是一種柔和的女性形象。可見,這樣的性別分工伴隨著社會對於性彆氣質的塑造已經如此深入人心。

而這些人宣稱著,即使男性與女性從事著不一樣的工作,但男女依舊是平等的。不同的分工不代表著高低貴賤。可是,當一個性別已經在社會上各個最重要的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並主導著世界的發展,而另一個性別卻總是處於一個從屬的地位,甚至常常被當作花瓶一樣供起來的時候,我們很難說這兩種性別是平等的。甚至這種表面上的「平等」也是一種性別所賦予的——除了女性自己,沒有人為女性真正的賦權,她們擁有的只是一種虛假的主體性。

性別分工 by Shuang Lin

除了男性以外,甚至還有很多女性會認為自己的性彆氣質是貶義的。她們想盡一切辦法摘除自己身上關於女性的標籤,讓自己表現得像個男性一樣。似乎只有具備了男性的特點才能在自己的職業上獲得成功。她們「不能再像個小女生一樣了」,「要把自己的女孩子氣收起來」,「要像個男人一樣去戰鬥」。可見她們心中依然有著嚴重的對男性與女性的刻板印象。可是女性生來就是這樣的嗎?

更為嚴重的是,另一些以ayawawa為代表的女性們,選擇了接受這樣的性別分工,物化了自己,甘心的成為了男性的附屬。她們放棄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變成了嫁一個好老公。正所謂「做得好不如嫁得好」。

二、性別差異不足以解釋男女地位的差異

對於一些人來說——女生嘛,在能力上總是弱一點的。但這樣的顯而易見確是禁不住推敲的。各種各樣的研究早已表明,後天對於性別的塑造才是導致性別間能力差異的主要原因。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onism)認為,性並不是一種獨立於外界條件的觀念,而是文化建構的結果。以理工科為例,大家總是潛移默化地認為男性總是更擅長理工科。

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在2009年做了一項實驗。他們研究了小學女生數學成績是如何被老師所灌輸的刻板印象所影響的。在研究的開始時,老師對於數學的焦慮和學生的數學成績是沒有關係的。然而,一個學期過去後發現,教師對於女性學生數學的焦慮讓女生的數學成績受很大的影響——是她們的老師一次次的灌輸「女生數學成績不如男生」這個刻板印象。根據維基百科,成見威脅(stereotype threat)是指一個人在某種環境里,會擔憂或焦慮自己的行為,將會驗證那些對於自己所屬社會群體的負面刻板印象,而這種焦慮將會影響該人的表現,使得他的表現變差。

根據UN Women 2017年的數據,中國只有10%(3 out of 30)的女性擔任部長一級的職務,而在2949位人大代表中,只有699位女性(23.7%)。這樣巨大的性別鴻溝是僅僅由能力造成的嗎?我們相信,父權制才是罪魁禍首

Source: UN Women

三、女權不是女尊,女權反對性別霸權

女權主義的反對者們常常聲稱自己不支持女權,自己只支持「平權」。在女權被污名化的今天,我們想要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捍衛「女權」的意義。 強調女權兩個字強調的是依然不平等的現狀,強調在父權制下被壓迫的女性們應得的權利。我們堅決不改口,就像解決貧困不應該僅僅喊著「共同富裕」的口號,而是直面「貧困」這個問題。

我們的堅持,是為了百年前向所有為女性權益奮鬥終生的前輩們致敬,我們呼籲正視問題,明確目標——為了性別平等的社會而奮鬥。

四、為激進女權正名

人們時常指責女權主義過於極端。女權主義者也總是以一副激進與憤怒者的形象示人。可是女權主義的本質上就是極端的——問題的根本在於極端這個詞本身就不是中立的,它本身就帶有一種貶義的傾向。人們常說,「看問題不要走極端」,可是為什麼呢?女權主義的極端就在於它要激烈地反抗與推翻父權制。如果女權主義是極端的,那麼馬克思主義呢?時代的先聲在舊的秩序看來總是極端的,因為它代表著對於舊秩序與被舊秩序所構建的社會思想的反抗。

女權主義者的經典形象

五、父權制是彌散的

「『3.7女生節』不也是為了你們好嗎,有必要這麼上綱上線嘛」,「說什麼『滴滴司機強姦案』是父權制導致的,你是不是在雞蛋裡挑骨頭了?」,「女性現在不搞什麼女權主義不也好好的嗎?」,「為什麼女性專用車廂就是歧視女性了,你是不是又走極端了」。在一些人眼中,女權主義者每天做的就是雞蛋裡挑骨頭。

然而,在《後現代女性主義視域下課程範式研究》中作者提到,「後現代女性主義對權利的理解來源於盧梭的理解,認為權力是彌散在所有機構或社會群體之中,話語就是權力,主體是由話語建構的,沒有離開話語和情境的本質和身份」。也就是說,在父權制的背景下發生的任何一件事都帶有父權的色彩。「女生節」的背後是對女性的物化,「滴滴司機強姦案」背後是對於男性的「侵略性」與對女性「服從性」的建構,「女性專用車廂」的背後是對於女性弱勢地位的鞏固。父權制存在於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女權主義就是要從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剖析出這些父權制的因素。

我們要做什麼?

SheSays做什麼?我們生活在父權制體系下:從聽到的每一句話到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是基於這樣一個並不平等的結構下的。大家被建構在這樣的秩序下,於是明白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然而,我們希望能夠反抗這樣的秩序——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始。從更敏感地認識性別問題,普及性與性別知識,到不再以二元論而以多元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到如Judith Butler一樣對父權制話語體系堅定的反抗。

基於此,我們通過關注當今女性在學業、工作以及生活中可能遭受的不平等現象, 關注性別體制下被污名化的「性」本身,鼓勵年輕的女性進行自我探索:經濟獨立、職業發展和社會價值。

更具體地說,我們計劃於7月19日(星期四)上午九點半至7月23日(星期一)在霧都重慶舉辦一次關於性與性別的夏令營。

我們會邀請國內知名的性別研究的學者和活動家開展講座,普及性別平權運動和思想的起源和發展;還會邀請行業內傑出的職場女性開展工作坊,講述自己的經歷與職業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會為每一位營員配對一位學長學姐(同伴導師),在夏令營的全程陪伴營員,與營員們一起完成終期項目。終期項目將由營員們和同伴導師共同討論後選擇一個性別議題,進行調研,一起完成一份小論文和項目展示,並將在夏令營的最後一天參與評比。晚上,我們將邀請性別研究專業的老師通過讀書會的形式帶領大家閱讀和理解性別平等題材的書籍。

日程表以及更多的Q&A等相關信息請點擊訪問原文查看我們的官網或者添加文末的SheSays小助手。我們也將會在接下來的推送中更加詳細的介紹我們的活動。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舉辦各類的線上與線下的講座與分享會。在上一次的分享會中,我們邀請了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經在聯合國婦女署工作的林爽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線上的講座,講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經被大家所忽略的性別不平等現象,為聽眾們樹立了初步的平等意識。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變成的。

波伏娃的名言雖然已經家喻戶曉,可是她的話在當今仍然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現這樣的意義的漫漫長路中,我們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也許這條路很長,路程會很坎坷,但是我們也會堅持前進,因為我們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SheSays Summer 2018,這個夏天,等著你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heSaysForEquality 的精彩文章:

TAG:SheSaysForEqu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