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紀念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音樂會

紀念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音樂會

紀念伯恩斯坦誕辰100周年音樂會

時間:6月3日 19:00 – 20:30

榮膺紐約愛樂樂團終身「桂冠指揮」之稱的伯恩斯坦,被公認為當代世界十大指揮家之一,是20世紀美國樂壇的標杆人物。他的一生展現了一個藝術家的無窮多樣性,從指揮、作曲、到彈鋼琴,並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光輝奪目的成就。他的作品以歌劇、電影、戲劇等多樣的形式在全世界被音樂愛好者傳頌。

作為一位富有深厚人文主義情懷的藝術家,伯恩斯坦的一生致力於文化間的交流互動,在工作和生活中皆努力促進不同種族、宗教、文化的人群互相理解。他在作品中展現了濃厚的人文關懷。

此次,我們將邀請兩位來自紐約的藝術家Carla Dirlikov Canales和Joshua Cerdenia共同演繹伯恩斯坦的經典作品,一同緬懷逝去的大師。

表演藝術家

演唱:Carla Dirlikov Canales

美國歌劇雜誌(Opera Magazine)曾評論女中音歌唱家Carla的聲音「因其極具戲劇性和樂感而緊扣心弦」。2014年Carla成為第一個獲得斯芬克斯傑出獎章的歌唱家,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索托馬約爾法官在聯邦最高法院為其頒發了獎章,並在此舉辦了音樂會。Carla曾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製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中扮演古麗葉塔,並在富有傳奇色彩的皇家歌劇院製作版的《卡門》中出演主角。

演奏:Joshua Cerdenia

Joshua是一位受過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專業訓練的鋼琴家,同時也是一名作曲家,他的曲目以管弦樂隊、室內樂和聲樂等形式在多個國際舞台上演出。他的演奏作品涵蓋了廣泛的音樂風格和豐富的情感流露,獲媒體廣泛讚譽,從美國明星論壇報(Star Tribune)評論的「優雅的憂鬱」 (graceful melancholy),到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評論的「如初生的旭日」 (like the nascent radiance of a rising sun),抑或是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形容的「直到最後的爆發力」 (pretty much explodes at the end),都說明了他多樣的音樂風格。

精彩曲目提前了解

庫爾特·威爾「詹妮的傳奇」選自《黑暗中的女郎》

The Saga of Jenny-from LADY IN THE DARK by Kurt Weill

庫爾特·威爾(Kurt Weill,1900- 1950),德國猶太裔作曲家,其管弦樂創作受勛伯格的影響極大,早期與左翼作家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合作的《三分錢歌劇》音樂上立足於爵士樂,大量運用流行音樂手法,旋律纏綿悱惻,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良知。納粹當權後威爾流亡美國 , 在美國百老匯大放異彩,成功地吸收融化美國通俗歌曲的表現手法,創作了《黑暗中的女郎》、《街景》等一系列優秀音樂劇,直接影響到伯恩斯坦、桑德海姆等美國作曲家。

克恩「情不自禁愛上他」選自《演藝船》

Can』t Help Lovin』 dat Man from SHOW BOAT by Kern

根據埃德娜·菲伯小說改編,由奧斯卡·小哈姆斯坦作詞兼編劇,吉羅姆·克恩作曲的音樂劇《演藝船》,於1927年12月27日在美國百老匯齊格菲爾德大劇院正式首演。《演藝船》是百老匯音樂劇開創先河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認為美國音樂劇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它不僅在藝術上超過了前時代的作品,而且還將比較沉重、嚴肅的美國社會問題反映到舞台上。劇中許多經典唱段進入最偉大的歌曲的行列,70年來在世界各地廣泛傳唱。

斯蒂芬·桑德海姆 「用午餐的女士」選自《夥伴們》

Ladies Who Lunch from COMPANY by Stephen Sondheim

斯蒂芬·喬舒亞·桑德海姆 (Stephen Joshua Sondheim ),美國著名作曲作詞家,號稱概念音樂劇鼻祖,百老匯音樂劇的標誌性人物。其創作的概念音樂劇,是對音樂劇的重新解讀。他的叛逆性格加上鬼才手法,為劇迷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經典之作。1970年上演的概念音樂劇《夥伴們》(Company),打破傳統音樂劇線性敘事框架,更加註重戲劇蘊含的「概念」,提供給世人對當下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伯恩斯坦「某一天」選自《在鎮上》

Some Other Time from ON THE TOWN by Bernstein

倫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stein 1918-1990), 是美國二十世紀偉大的指揮家、鋼琴家及作曲家,是紐約愛樂樂團的「終身桂冠指揮」。作為一名作曲家,他將古典音樂的技巧和爵士樂的語彙以及猶太民族禮拜式音樂主題結合在一起。在他創作的音樂作品中,幾部百老匯音樂劇佔有重要地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在鎮上》、《老實人》、《西區故事》等。1944年,音樂劇《在鎮上》的上演轟動了紐約百老匯,它講述了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個水手在紐約停靠 24小時上岸後的浪漫經歷。它有充分發展的戲劇角色,喜劇的情節,以及獨特的戲劇個性。在這部作品裡,伯恩斯坦開始展現他與眾不同的音樂風格——生機勃勃的、嬉皮笑臉的,還帶著點爵士味道的音樂氣質。

格什溫「夏日時光」選自《波吉和貝絲》

Summertime from PORGY AND BESS by Gershwin

格什溫(George Gershwin) 創作的歌劇《波吉和貝絲》(Porgy & Bess),於 1935 年 8 月 30 日在波士頓首次公演。歌劇以美國固有的音樂語言、獨特的音樂表現手法,展示出新穎而濃郁的美國音樂風格,是爵士樂首度以歌劇形式在劇院演出。劇情是描述一對黑人青年男女波吉與貝絲的愛情故事,以及追求自由解放的經歷。其中家喻戶曉的名曲,諸如《夏日時光》、《我愛你波吉》,早已被無數的爵士樂手以各種形式翻唱或詮釋。

伯恩斯坦「好棒的電影」選自《塔希提的困厄》

What A Movie! from TROUBLE IN TAHITI by Bernstein

伯恩斯坦稱《塔希提的困厄》是一部「輕量級作品」,講述一對普通夫婦之間的摩擦、爭吵、互不信任以及最後幾乎無奈的和解。以流行曲調激發的靈感,作品一開始就是一首爵士三重唱,一聽就是四五十年代的美國電台小調。這些爵士三重唱貫穿了整部作品,但卻絲毫沒有影響整劇的嚴肅性。其實歌劇的主題是相當貼近生活的質疑:對物質生活的質疑,往大處說也是對「美國夢」的質疑。

伯恩斯坦《西區故事》集錦

《西區故事》是音樂劇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由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作曲,桑德海姆作詞,羅賓斯編舞。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戲劇《羅米歐與朱麗葉》,故事背景設定在五十年代的紐約貧民區,講述了現代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美國白人青年「托尼」與波多黎各姑娘「瑪麗亞」在紐約西區相愛,兩人分屬不同幫派,擁有不同信仰,最終瑪麗亞只能看著托尼在幫派武鬥中喪生,淪為紐約街道幫派鬥爭的愛情犧牲品,作品反映了生活在充滿暴力、憎恨以及偏見世界中的人性掙扎。

《西區故事》音樂風格獨特,伯恩斯坦以管弦樂團的編製,創作了他一貫在戲劇音樂中常用的交響爵士樂風格,其中還穿插有許多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民族樂器和音樂風格,使該劇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音響感受與年輕人熱情狂放的時代特色。劇中深情的情歌 Maria、俏皮的America 和 Tonight 都成為歌曲中的經典,膾炙人口,歷久不衰。本場音樂會演出其中的 5 個樂段:「我感覺真好」(I Feel Pretty)、「今夜」(Tonight)、「酷」(Cool)、「美國」(America)、「某個地方」(Somewhere)。

*註:以現場演奏曲目為準

申請參與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施坦威Steinway 的精彩文章:

TAG:施坦威Stein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