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可大用,諸葛亮不聽,結果付出慘痛代價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可大用,諸葛亮不聽,結果付出慘痛代價

圖:馬謖與諸葛亮


文/歷史滾輪

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是不自覺的,如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馬謖,諸視馬如子,子視諸如父

兩人相見,彼此非常欣賞對方,總能談至深夜,不知疲倦

其實諸葛亮喜歡馬謖,並不是向某些人說的因為馬謖徒有虛表,愛拍馬屁

圖:馬謖

而是因為馬謖的確為諸葛亮貢獻很多計策:

針對南人難馴,馬謖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這一策略後來被諸葛亮實施為「七擒孟獲」

針對蜀國「兵馬疲蔽」民怨沸騰問題,馬謖適時提出「只宜存恤,不宜遠征」的休養策略

圖:馬謖

北伐前夕,馬謖出計謀,諸葛亮成功地離間魏國曹睿、司馬懿君臣,為北伐奠定了勝利基礎

.......

說馬謖只是動動嘴皮子這一點,相信諸葛亮都不會答應的


那麼問題來了,馬謖這麼牛,為什麼在守街亭失敗了還被斬首了呢?

失去街亭代表著,諸葛亮進退無據,無法再戰,遷1000多戶到漢中,代價是慘痛的

對於蜀國的北伐大業來說,是致命的

圖:諸葛亮

造成這樣的局面,我私下認為有以下3個原因:

第一,劉備不給機會

給馬謖的一直都是文職,明明很有軍事頭腦,卻不加雕琢,才搞的馬謖那麼著急證明自己,殊不知,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

圖:劉備

第二,馬謖太狂妄

自認為自己熟讀兵書,又為軍師所器重,慢慢的有些忘乎所以,殊不知,真正的戰爭,哪是在書上看看就行的呢?面對老將王平的建議,也是絲毫不理會,認為自己很牛

圖:馬謖

第三,戰前殺將,沒有戴罪立功

經常看史書中的看客們都知道,一個將軍打敗了,是有機會戴罪立功的,在馬謖失街亭後,也有大將為馬謖求情的,說什麼戰前殺將,軍心不穩等等

但諸葛亮不為所動,堅持要殺,究其原因,還是受劉備那八個字的影響: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馬謖不是敗在軍事能力上,而是他的性格上

圖:劉備託孤於諸葛亮

諸葛亮斬掉馬謖這樣的臂膀,自降身份,其實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的懲罰呢?

對此馬謖失街亭被殺問題,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滾輪 的精彩文章:

洪秀全不用太監而用宮女何也,除了各中取樂外,有一點難以啟齒
太監娶老婆用意何在?前兩個彰顯男性思維,最後一個本性使然

TAG:歷史滾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