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類連地月系都沒有出過,為何已開始考慮火星殖民?

人類連地月系都沒有出過,為何已開始考慮火星殖民?

自1969年人類登上月球以來,眾所周知火星就是下一個目標,唯一的問題只是:誰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登上火星。各國航天局尤其是美國航天局提出了大量的載人火星方案,但都遇到了一個關鍵障礙:高昂的費用。僅僅是飛向火星就要更高的速度,火星的體積重量要比月球大得多,所以火星有大氣,有更大的重力加速度。這意味著,載人登陸火星和返回的難度和規模要遠大於載人登月。

載人登陸火星是人類偉大的壯舉,絕不是悲壯的史詩。

航天愛好者們不滿足於這種宿命,民間的各種火星計劃開始不斷湧現。不太著名的是20多年前美國人祖布林提出的火星直擊,而近些年無論是荷蘭公司的火星一號還是南非富翁蒂托的靈感火星,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計劃的確不乏匠心獨具之處,但卻有致命的問題:所有的計劃都依賴於其他機構提供的運載火箭和飛船。正因為如此,火星直擊提出1/4個世紀了仍在紙面上,靈感火星也早已失去了靈感的光彩。

人類連地月系都沒有出過,為何已開始考慮火星殖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是對人類探索宇宙最好的寫照。或許很多人都覺得人類連月球都沒去過幾次,就打算開始移民火星,是不是太早了點?這裡的答案是從來都不會太早,我們必須著眼於未來早早的開始計劃。

「從長遠來看,人們不可能生存在一個星球上,未來某一天,雖然不知道是何時,但總有一天,住在外星球上的人類會比地球上的多。」

火星無疑是首選目標,這顆火紅色的星球一直宇航機構最熱門的探索目的地,因為在太陽系裡,火星與地球是最相似的,不僅因為火星在太陽系的宜居帶內,火星的自轉軸傾斜角度與地球相差無幾,自轉一周的時間也幾乎一樣,除了大小大氣成分不一樣,簡直就是地球的翻版。

火星上有非常多的現象值得我們去研究,並非只是研究火星,而是火星的結局對於地球的警示。科學家一直相信遠古的火星是有水的,但為何現在水都不見了?轉入地下了還是從火星表面蒸發逃逸了?

現在的火星磁場非常微弱,科學家同樣相信遠古時期的火星擁有與地球一樣的磁場,能夠產生保護火星的磁場保護傘,磁場的保護對於生物來講尤為重要,可以阻擋帶電的高能粒子射向事宜生存的低緯度地區。

科學家認為遠古時期的火星有一個運動的液態鐵質內核,但不知為何漸漸冷卻導致失去了磁場。現在的火星表面直接暴露在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雙中轟擊之下,因此人類未來在火星表面活動的話還需考慮輻射威脅。

現在的火星大氣非常稀薄,只有不到地球大氣壓力1%,而且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等。但很久以前的火星,科學家同樣認為火星大氣層是適合生命生存的。但現在火星的大氣絕對不適合生存,為何會這樣,唯一的方法就是去探測火星,或許這些秘密就藏在火星的內部。

一個移民火星的計劃會帶動整個地球的宇航科技發展,雖然這個目標對於現在的地球來說,儘管還比較遙遠,但這對於地球的未來一樣重要,畢竟最近一次生物滅絕是發生在6500萬年前,總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萬一再來一次或許我們仍然能有一顆文明的種子,或者帶動的宇航技術能發展到我們能夠避免小行星的撞擊,這些光有口號是不行的,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項目來推動,並且這些技術的發展還能回饋社會,促進各國在科技上不斷投入與進步,整一個良性循環,對於這種百花齊放的局面我們非常樂於看到的。

如果火星移民能夠實現,這將是人類文明的階段性成長,是文明的革命性升級。人類的未來必然是星系文明,文明的一輩子停留在地球上是不會有前途的,那麼,移民火星只是第一步。在移民火星的過程中,積累星際移民的技術和經驗尤為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菜葉奇聞 的精彩文章:

航空母艦可以使用核反應堆,為什麼不能用核反應堆造宇宙飛船?
如果有外星文明艦隊來到地球,要我們半個月內滾出地球該怎麼辦?

TAG:菜葉奇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