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家長的態度決定!

讓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家長的態度決定!

文 | 羅玲圖 | 網路(畫家:吉田尚令)編 | 叮噹

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里,接受同樣老師的教學,不同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

有些學生是為了考高分而學,他們對於所有和考試無關的內容都不關心;

有人是為了掌握這些知識或任務而學,他們更有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遇到錯誤,有人的歸因是:這因為我不擅長這科;

有人的歸因是:這是因為我付出的努力還不夠,或者方法策略需要調整。有的學生把學習看做是完成別人的任務,像幹活一樣;

有的學生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他樂於為自己的學習而操心:規劃、管理、總結,他對錯誤負責,為進步而欣喜……

那麼,這種差距來源於哪裡?你希望孩子是哪種?

如何培養後面這種——

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當自己學習的主人的學生?

家長在孩子學校學習最初時期的關注點,對孩子影響很大。我觀察周圍家長,發現有這樣兩種類型:成績導向和能力導向。

對待分數

成績導向型

放學問孩子:「數學考多少?」「88……」 「怎麼這麼低!不能在外面玩了!」「語文呢?100,你們班幾個考100的……?」(關注的只是分數)成績導向家長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考好了獎勵,小測驗考好獎勵好吃的,大考考好獎勵大禮物或旅遊。這樣引導,久之,孩子和學習成績的關係,就變得如同工作和報酬一樣。他們和學習的關係始終停留在很淺的層次。

能力導向型

能力導向的家長,考試後除了分數,更要看捲紙,讓孩子總結。對答錯的題總結,哪些應該去改變,想新的策略。對於表現好的,也總結:好在哪裡、哪些做法應該堅持。這樣的總結,使我們能從每次考試獲益最多,無論考好或是考壞。孩子會認為,成績只是對我學習方法和效率的反映。真正重要的是學習本身。這樣的孩子不會為成績而大喜大悲。

我們不同的關注點,讓孩子有不同的思維模式。

對待平時學習

成績導向型

只關注考試和成績,對於平時的學習只給空泛的指示:好好學習啊!抓緊啊!看你下次考不好怎麼辦!快考試了,還玩!這科都考完了,還看它幹嘛?考完試就應該好好放鬆放鬆,別看書了!

能力導向型

能力導向型家長,不僅對考試結果關心,平時也隨時給孩子及時、準確、簡短的反饋,讓孩子在這些小的反饋中隨時調整、不斷進步。這些微小的進步,就是在累積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他也更容易有學習的內在動機,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他方面的做法及對孩子的影響

關注點和目標不同,決定了這兩種家長所採取的做法不同。

成績導向型

家長只注重投入和產出,一味強調效率和結果。他們覺得,孩子不需要想太多,就要按照要求去做。不論你採取怎樣的辦法,最終考高分才是真格的。比如,他們容易忽視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究竟如何,而硬是用過高的標準去要求。這樣常常搞得孩子焦慮沮喪,認為自己很笨、學習很可怕,甚至產生各種心理問題。

對成績的過於關注,使他們對孩子的成長缺乏全面的考慮。比如,一二年級孩子常有各種馬虎現象,這通常和他們原有的知識或技能水平、練習的強度、大腦以及心智發育程度都有關。過於關注成績的家長,就會讓孩子花掉課餘所有的時間去練習。多做練習當然必要,但因為這些錯誤是上面多種因素的體現,所以也並非練習越多就一定成績提升更快。

如果家長能注重孩子全面的成長,在安排一定量的練習的基礎上,也保證孩子每天有一些戶外活動、自由玩、做家務等等的時間,盡量保證睡眠,讓孩子有穩定、輕鬆愉快的情緒……那麼,這些看似浪費時間的、注重全面成長的做法,恰恰是在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和整合,幫助孩子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堅持,即使他們的成績在短期內不是那麼完美,如果在更大的時間跨度來看,他們不僅各方面都會成長得很好,而且成績的提高也會更有後勁。

能力導向型

這種類型的家長把眼光放得更長遠,注重引導孩子學到管理自己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做法或者答案。他們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方法策略,然後自己得出結論,哪種效果更好。他們教孩子「會學習」,逐漸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的一些做法或許最初看起來花費時間,但當孩子培養出自主學習的能力後,效果就會顯現出來。而在學習中掌握的這些能力,很多可以在未來讓孩子在工作和繼續學習中受益。

比如,對於孩子不會的數學題,他們這樣幫助孩子:

1.了解題的難度和孩子的能力水平;

2.不直接給答案,而是給線索和啟發:我們可以先算什麼?要得出答案,需要哪些信息?你覺得題里的這個是什麼意思?你在紙上畫個圖示看看……

3.只幫他需要的那一點,最後保證是他自己完成。就是:啟發後耐心等待,等他那聲「啊哈!我知道了!」如果還不懂,那就回去繼續找新的點啟發,繼續降低難度,或者想出個類似的更簡單的問題。這樣直到孩子終於自己搞清楚了思路;

4.當他最後自己解決了,再和他回顧一下難點和策略。品味成就感。這樣做當然比直接告訴答案更費事,但如何每次如此引導,孩子就會喜歡挑戰,有高的自我效能感,相信我能學會、我能做成。這樣的孩子,把數學題當作遊戲。他們做完一個有難度的題,會讓你給出個更有挑戰的題來試試!

小 結

學習的結果、成績,取決於學習方法,而學習方法,又取決於學習的態度和動機。所以,我們時刻記得,讓孩子學習,不是為了考學、找工作、掙錢、生娃,而是為了讓孩子不僅開發大腦、掌握知識,而且培養出各種能力、提升綜合素養,能更好地探索自己和世界,能創造性地去生活。記得初衷,才不會偏離,才會在面對骨感的現實時,機智地想出對策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玲的空間 的精彩文章:

發展高級想像力,給孩子讀這些書

TAG:羅玲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