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塵封74載的抗日家書重面世 希望找到家書者後人

塵封74載的抗日家書重面世 希望找到家書者後人

原標題:塵封74載的抗日家書重面世 希望找到家書者後人



台海網5月30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道,「……兒現抱決殺敵。候戰事勝利一日,方返膝下之樂,這是我願也……」1944年,來自平和縣崎嶺的抗日士兵林勤讀在寄給雙親的家書中寫下這句話。74年後,該封家書流淌的錚錚保國志、拳拳赤子情,仍給人無盡的感動。近日,該信件的收藏者謝宇聯繫閩南日報,「今年是抗戰勝利73周年。林勤讀的後代預計沒有看到過這封信。我希望找到他的後代,做一份模擬件送給他們,讓家書『回家』。」謝宇說。

烽火連天日,家書抵萬金。這封家書信紙已經發黃,毛筆書寫的字裡行間盡顯愛國愛家的赤子之情。信的內容為:「雙親大人膝下敬稟者。兒自服役,已有數年,近況如何,殊深念念。遙卜大人玉體康健,合家、幼弟均好為慰。本意速函奉稟,奈直開至浙江戰線,隔離家鄉數千餘里。戰事緊迫所阻,致未通信,罪甚罪甚。但抗戰場中,飛機紛紛,一時全部分散,返旋沙縣,自動投考遠征軍,不日開往江西。到達受訓實地,當再函稟。兒現抱決殺敵。候戰事勝利一日,方返膝下之樂,這是我願也。希雙親玉體自重,勿慮為要。余言不盡。即此奉稟,敬請金安。兒勤讀叩上卅三年八月十八日。」


這封信的封套貼著當時常用的孫中山像1元郵票2枚,蓋有沙縣三格式漢英日戳,日期為寄信的當日,民國卅三年(1944年)8月18日。信中提及寄信地址為三明沙縣,恰在閩江中游,是抗戰時期連接福建前方和後方的咽喉之地,大批內遷的機構和人員聚集在這座山城。當時國民政府在這裡舉辦了東南訓練班,培訓抗日力量。林勤讀當時應該就在這個訓練班受訓,並準備開赴江西抗日戰場。


信封上收信地址為「平和縣琯溪市北門外源記寶號轉琦嶺下樓社」。琯溪市現為今天平和縣城所在地小溪鎮,是全縣的商業中心(當時縣城在九峰鎮)。那時源記寶號兼營民信業務,而琦嶺下樓社則是平和縣崎嶺鄉的一個偏遠村莊。

謝宇說,據目前的資料,他無從知道這位林勤讀的身後事,但這種平凡的人,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責,無疑是值得我們紀念的。如果你有林勤讀及後人的信息或者聯繫方式,請與閩南日報熱線2529681聯繫,幫助將這封「抵萬金」的家書,送達他們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海網 的精彩文章:

前民進黨民代批柯文哲 慘遭網友奚落「什麼咖」
民進黨的「綠色恐怖」讓台灣未來蒙上陰影

TAG:台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