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線光明」|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一線光明」|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原標題:「一線光明」|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開設西學課程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它成立於公元1898年12月,至今已120年。它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百日維新」失敗後碩果僅存的新政措施。


京師大學堂匾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是按天干地支紀年法的「戊戌年」。這一年,以光緒帝為首、以康有為為代表的革新派,推行多方面體制變革的舉措被稱為「戊戌變法」。

以光緒帝該年四月二十三日頒布《明定國是》上諭為序幕,到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再次臨朝「訓政」而告終,這場失敗的變法維新共歷時103天,被稱為「百日維新」。在這百天里,光緒帝頒發維新諭旨200多道,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的全面改革。


最早提出在京師設立大學堂者是維新派人士、刑部左侍郎李端棻。李端棻,貴州貴築(今貴陽)人,同治朝進士,他將康有為和梁啟超推薦給光緒帝,在戊戌變法失敗後被褫職、遣戍新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五月初二日,他在奏摺中呼籲:「時事多艱需才孔亟,請推廣學校以勵人才而資禦侮」,提出「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京師大學選舉貢監生三十以下者入學」。


光緒帝將此奏摺交廷臣議奏。當時,大學士、吏部尚書孫家鼐充任官書局督辦,八月二十一日孫家鼐上奏,對此提議極為贊成,認為目前個別省份所立學堂「皆囿於一材一藝」,唯有京師建立大學堂「為中外通商以來僅有之創舉」,還就辦學宗旨特別提出:「應以中學為主,西學為輔;以中學包西學,不能以西學凌駕中學」,並強調學生畢業後要「因才制宜」。此折闡述的辦學思想和內容「甚為切實」,然而終因辦學經費問題而被封存擱置了。


刑部左侍郎李端棻奏請推廣學校折















時隔兩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正月初八日,維新派首要人物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局》奏摺中再次提出:「自京師立大學,各省立高等中學,府、縣立小學。」正月二十五日,御史王鵬運又一次奏請「於京師開辦大學堂」。光緒帝對此非常重視,即日發布上諭「京師大學堂,疊經臣工奏請,准其建立,現在亟須開辦。其詳細章程,著軍機大臣會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王大臣,妥籌具奏。」


光緒帝、康有為和梁啟超合影


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在《明定國是》諭中又特別指出:「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


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著明定國是變法維新諭旨



進入五月,章程依舊未能出台,康有為對此甚為焦急,在《請開學校》折中催促:「夫養人才,猶種樹也。築室可不月而就,種樹非數年不陰。今變法百事可急就,而興學養才,不可以一日致也。故臣請立學亟亟也。」


在康有為的敦促下,光緒帝於五月初八日特降諭旨:「迅速覆奏,毋再遲延……償有仍前玩愒,並不依限覆奏,定即從嚴懲處不貸。」


光緒二十四年五月初八日著即議覆開辦京師大學堂諭旨



五月十四日,軍機大臣會同總理衙門奏呈《遵議開辦京師大學堂章程》折,並附呈由梁啟超代擬的《大學堂章程》清單。


章程共分8章54節,從辦學方針、課程安排、學生入學規則、學成出身、聘用教習、學堂官制,到校舍興建、開辦經費預算(預算三十五萬兩銀,不及西方國家辦學經費的十分之一),都做了比較具體的規劃。章程中還特別規定,在大學堂中設立與之相輔的中學和小學,各省學堂都歸大學堂統籌。

京師大學堂章程(設官)





五月十五日,孫家鼐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辦事各員均由該大臣慎選奏派。


六月初二日,軍機大臣奕劻等奏准,將地安門內馬神廟地界原乾隆帝的第四女和嘉公主空間府第,暫時作為大學堂的開辦之所。


六月期間,撥華俄銀行中的政府存款,以息銀二十萬兩作為大學堂的開辦經費,常年經費亦定為二十萬兩。


七月初五日,經孫家鼐推薦,由御史李盛鐸出任京師大學堂總辦。


七月十二日,二十萬兩開辦經費到賬。


七月十四日,孫家鼐奏請選派大學堂辦事人員赴日本考察學務。

七月二十四日,孫家鼐奏請設醫學堂歸大學堂兼轄,並奉旨「詳擬辦法」。


九月初九日,內務府將大學堂房屋修葺完善移交,孫家鼐當即派辦事人員移住堂內,同時出示曉諭,有願入堂肄業者報名考試,甄別錄取。


至此,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初見端倪:置辦學堂儀器、設備,購買東、西文閱讀書籍,編訂教學課本,聘請中、西學教習等。


正當京師大學堂積極籌辦之時,政局突變:光緒帝被幽禁、戊戌六君子等維新黨人被捕殺、新政被廢除。


戊戌六君子(王西京《遠去的足音》)



所幸新政措施下興辦的京師大學堂免於劫難,朝廷命孫家鼐繼續負責籌辦。經過3個月籌辦,學堂按原定名額錄取了500人,但因宿舍有限暫時不能全部傳到。然而時不我待,在朝廷與國人的急切期待中,京師大學堂終於年底開學,報到200餘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學生和小學生)。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著停止變法京師大學堂仍行開辦諭旨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不僅開創了西方教育模式的先河,而且該模式成為之後官方及民間教育興學的示範開端。它催生了全國各省、府、州、縣各類大中小學堂的創立,逐漸形成了學堂由小學到大學依次遞進,學業由初淺到高深、再到精專的中國現代教育模式和現代教育管理體制雛形。各類學堂的開辦為國家培養有用人才的同時,為更廣泛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奠定了基礎,為後來新文化運動提供了新思想的搖籃和新文化的溫床。


京師大學堂考選入學章程












正如《國聞報》評論:北京塵天糞土之中,新留一線光明,獨有大學堂一舉而已。


延伸閱讀:


官印丟失之後……

版權聲明:本文章和檔案插圖版權歸「皇史宬」公眾號(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皇史宬 的精彩文章:

舊時皇家清漪園 今日百姓盡遊覽|頤和園第一次開放是什麼時候
甘肅流民回家之路

TAG:皇史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