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他半路出家,在荒山蓋爆美小樓獨自修行,慕煞世人!

他半路出家,在荒山蓋爆美小樓獨自修行,慕煞世人!

生活就是道場,

人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

一音禪師

安徽宣城涇縣的查濟古村,

始建於隋唐時期,

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了。

那裡原來有一片荒山,

人稱「查濟半山」。

「查濟半山」風光秀美,草木蔥蘢,

屬於九華山的一條余脈,

藏風又蘊水,

所以有著靜謐清幽的空靈意境。

但是由於地處偏僻、條件落後,

這片荒山幾乎無人問津。

直到6年前,

有一位叫做「一音禪師」的僧人落腳於此,

並開始在這個地方修建禪院、住山修行後,

這個寂寂無名的小村落才開始

漸漸出名起來。

「一音禪師」是山東棗莊人,

今年已經50歲了。

他的父親是民間武術家,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母親曾是赤腳醫生,

在中醫研究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

所以從小就接受過家庭熏陶的他,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

自然有著很深的嚮往。

出家之前,

他在南京藝術學院、中央美院學習了

一段時間,

後來又在北京當了十幾年職業藝術家,

大部分時間都用於

走南闖北,參禪訪道。

他對書法、篆刻、國畫、音樂、武術

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對於佛經、道家的經典,

也非常喜歡。

一音禪師說:

隨著藝術水平的日漸精進,

他與佛的因緣也就越結越深。

其實早在21、22歲的時候,

他的出家意願就非常強烈了。

後來他經常出去寫生,

偶然路過查濟半山時,

瞬間就被那裡的山水風光

深深吸引了。

當時,他就萌生了一個想法,

將來要在這裡做一個清修的道場。

2011年臘月初八那天,

他決定斬斷塵緣,遁入空門,

便在安徽的九華山剃度出家了。

到了第二年秋天,

他來到心心念念的查濟半山,

買下一棟很破舊的房子,

還有一些地,

一邊修身養性,一邊蓋房造路,

慢慢形成了今天的禪房規模。

這裡的禪房、道路和橋,都是「一音禪師」花了半生積蓄,一點一點建起來的,禪房內部也都由他親自設計。

青磚、黛瓦、白牆,

掩映於一座樹木蒼翠的半山之中,

其中兩座最大的禪房面積,

有一千多平方米。

在山上修行的這五、六年時間裡,

他很少下山。

因為所有的房子、道路和橋,

都要靠自己一磚一瓦地建造起來。

建造房子的大部分材料,

都是當地的杉木,

這些木料古樸自然,質感溫潤,

而且不易受到蟲子的侵蝕,

可以與整個自然環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房子的窗戶雖然以方形為主,

但在上方都開了圓形的小窗戶,

為視覺營造出通透的空間感,

也能看起來更加協調。

一個人在深山隱居修行,

是需要足夠的定力和自律的,

不然容易懈怠,

到不了禪定入心、和諧寧靜的狀態。

所以,「一音禪師」每天都會花上

固定的5個小時用來做功課。

4點就要起床,誦《大藏經》,

5點半敲鐘,6點上早課。

白天的時間一部分用於搞建設,

另一部分用於會客,

有時間也會抄經、畫畫。

晚上敲鐘、上晚課,然後誦經、休息。

在早晚課的內容中,

有很多艱澀難懂的佛經、咒語,

一般來說,

要做到像泉水上涌一般,

不假思索地唱誦出來,

需要六年的時間。

但是,「一音禪師」僅用了2年,

就達到了這種行雲流水的狀態。

如今,禪師在這裡住山修行已有6年,

除了在誦經、禮佛方面十分自律以外,

他在生活方面也厲行節儉,

逐步擺脫了物質慾望的束縛。

比如:一日只有齋飯兩餐,

夏天達到40度也沒有空調……

早在出家之前,

他就已經是藝術界卓有成就的名人了;

出家之後,

藝術創作自然成為一音禪師修行的重要部分。

書法、繪畫、篆刻,詩詞,洞簫,

依然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

修行到了一定境界,

內心的雜質越來越少,

藝術作品也便有如神助,漸臻佳境,

火氣和俗氣也會消退,

特別是這幾年畫起手指畫來,

更有一種潑墨寫意的快感。

禪師的毛筆畫,已經畫了20年了,

這幾年,

他突發奇想地用手指來代替毛筆,

畫一些蓮花、梅花、蘭花之類,

尤其喜歡畫黃山,

那運筆如風,渾然天成的畫法,

竟然可以達到

禪意頓生,妙指生花的境界。

如果來到現場觀摩,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此外,他在音樂方面的探索也很獨到,

他擅長吹南簫,

簫曲多為即興創作。

他說,「半路出家,普通人追求的財富、地位、名聲,都經歷了,也相對容易放下。」

之前他也有過家庭,但是既然決定出家,就要捨棄過往,割掉情愛,再加上全家人都是信佛的,都對他的想法表示支持和理解。

所以,自從來到查濟古村,他便幾乎不下山了。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沒有人能做真正的隱者。

由於禪師先前在藝術圈頗有名氣,加上他的書畫、篆刻和原創的音樂藝術,都在現代媒體上得到了廣泛傳播,因而即便隱居在深山裡,也會有一些有緣人慕名前來,和他傾訴人生困境以及藝術上的煩惱。

原本杳無人煙的查濟半山,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漸漸變成了「佛門熱土」,面對這一現象,禪師不但不覺得自己受到了打擾,反而將「會客」也當成了一種修行。

「來到這裡的人,我都有可學習的地方,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都是各自帶著美好,帶著能量來的......我不能為了自己舒服而拒絕度眾生。」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間,想得到的太多,內心的自在就越少。

「一音禪師」說:生活就是道場,人到哪裡,道場就在哪裡。把握住當下,把每一件該做的事情做好,一切就都是自在無礙的。

聲明:五台山文般若 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7種情況下不能殺生!切記!
莊嚴消災延壽藥師佛懺法

TAG:般若五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