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文化和教養談于丹如何「做」壞了《論語》

由文化和教養談于丹如何「做」壞了《論語》

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詞,通常指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之和。而本文所說的文化,是指個人接受文化教育的高低、擁有的文化知識的多少,也就是指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在實踐中獲得的。而教養是一個人在行為方式中表現出的道德修養狀況。人的傳統意識里,習慣於將一個人接受文化教育的高地、擁有文化知識的多少與一個人的文化和教養結合起來,慣性使然地認為「有文化的人就有教養」。

當然,之前在我的潛意識裡也是這樣的認知,一個有文化的人應該有教養,一個有教養的人是這樣的:知書達理、恭寬謙讓、仁愛有禮、與人為善。」文化和教養應該是成正比的。但是,9年前在蘭州金城大劇院發生的一件事,頓時讓我對這種想法有了改變,從而也深信了那句俚語,「一個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教養」。所以,此文是說于丹「做壞」《論語》,並非說「講壞」《論語》。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那是2008年的年中,蘭州某單位邀請了當時因百家講壇走紅、被譽為中國當代知名女學者的北師大教授于丹來講《論語》。當時我在一家傳媒公司供職,與主辦方相約做一期于丹教授的訪談。

因為對於國學的尊重和對教授的崇敬,我也特意做了些採訪前的準備。但是,中途主辦方對我說,採訪取消,於教授不接受採訪,並不讓拍照,我愕然,不是說事前都溝通好的嗎?為什麼臨時取消?主辦方一位跟媒體對接的人三緘其口,不願多說。後來得知一些大概,說是因為費用的問題,也就是所說的「出場費」吧。知道就裡,我對這位所謂的「於大教授」少了一些崇敬,多了幾分不解。

《論語》不是說「仁愛平和、恭謙禮讓」嗎?怎麼講《論語》的教授還為卻與論語的主導思想有些不符呢?不過,那次的採訪雖然爽約,課還是聽了,說實話,站在台上的於大教授到幹練優雅,不乏教授的氣質,講的也是頭頭是道,「溫良恭謙讓、仁義禮智信」都闡述的很到位,但給人總有一種「人前背後」兩面的感覺呢?

要不是2009年5月有媒體報道,於大教授在英國倫敦一酒店因為不合自己的意願,而再次發飆,大聲呵斥酒店服務人員,或許我也就只是對於教授有一個不大好的印象而已,可是,倫敦酒店事件,又讓我想起2008年於教授在蘭州金城大劇院之事,台下因為「出台費」滿臉怒容,台上一臉謙和微笑地用獨有的鏗鏘語言、打著簡潔手勢大講特講「恭則不侮」、「寬則得眾」。

當時他講到:將心比心,在內心深處要尊重他人,不喜歡的事彆強加於人,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即就是說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對什麼樣的人都要尊重。心「信則人任焉」,信是基石,是生命的基礎,要用自己名字守住信用。

我是農村長大的,小時候常聽鄉親們說,凡事有「再一再二,不要有再三再四」。即就是說人不要總是失信於人,如果一味地「言行不一」,那麼時間長了,沒有人再信任你、尊重你了。可是,就在2010年6月3日,於教授又在蘭州金城大劇院的舞台上正講《感悟中國智慧》,陝西的《華商報》卻不合時宜地爆出了于丹與孔健就《論語力》一書的版權糾紛。

當時,《華商報》爆出,孔子75代孫孔健與于丹這對曾經的老熟人,因為《論語力》等四部書的版權問題致使以「大哥與小妹」(據報道,孔健出示了一本《論語力》,扉頁的文字「孔健大哥,這是我們用心的所得」為于丹所寫)相稱的兩人翻臉相向。誰是誰非,不得而知,但又是《論語》「惹的禍」,這再一次刷新了對於大教授的觀感。

原來,在這位既是文化學者,又是大學教授的于丹看來,《論語》是拿來講的,不是用來學和做的。因為,於教授曾講到「仁者,兩人才能成仁」,兩個人在一起就是仁愛,也就是人與人的關係,我認為這種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無貪慾、無私利,互相團結,融洽和睦。可是於教授做到了嗎?顯然沒有,而把一部《論語》給「做」壞了。

我們常說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而《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不僅是語言上的,也是行為上的。可是看看我們這位四處講《論語》的文化學者、教授,言語方面堪稱「無人能敵」,而行為方面實在是「不敢恭維」,何止是「不敢恭維」,還叫人大跌眼鏡。

「言行不一」也就罷了,還把一部《論語》給「做」壞了。在電視和公眾面前開朗、隨和、謙恭、能把《論語》講的淋漓盡致的於教授,走出舞台後卻借《論語》恃才傲物,獵取功利、藐視他人,在國內現眼也就罷了,還跑到國外現眼,真是不知道拿什麼說你好了,

文化本是教人做人、陶冶一個人情操的精神食糧,按說文化越高,教養越好,社會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可適得其反,一個整天言辭鑿鑿講「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學者教授,不說語言上的夸夸其談,就說不能約束自己、動不動發飆爆粗口的教養,何以傳承文化?更何以為人師表?

最後,引用《論語》兩句話以作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其中之意,明者自明。

(註:本文觀點參照本人親身經歷和媒體報道來寫,並非臆想杜撰,歡迎留言討論和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說欲言 的精彩文章:

蘭州,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TAG:昌說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