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右玉論劍│編劇曹金玲:呼喚詩意現實主義

右玉論劍│編劇曹金玲:呼喚詩意現實主義

文|曹金玲

曹金玲

編劇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

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代表作:《我的早更女友》(小說及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七十七天》等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文壇上出現了一批作品,《天下荒年》、《九月還鄉》、《蒼天在上》等,它們直面正在發生的現實生活,注重當下的生存境況,并力圖寫出艱難竭蹶中的突圍,被稱為「現實主義衝擊波」。

其實,自建國以後,現實主義創作曾長期處於文藝創作、文藝理論與批評的核心位置,但當前的影視創作中,現實主義作品不常見了。古裝歷史、武俠玄幻來勢洶洶,形式飄浮,內里陳腐,既與歷史無關,更與現實無涉,卻極大地擠壓了現實題材作品的生存空間。表面上當前影視產業一片繁榮盛景,卻難掩其內的浮華空洞。於此,我們期待并力創,新一代的現實主義衝擊波。

首先,影視作品要介入現實。

影視作品要直面人生曲折悲歡,真實反映現實肌理,折射時代巨變下的世間萬象和人心沉浮,洞察生活表象背後的生命意義,從而使現實主義影視作品成為燭照社會和人生的一面鏡子。

作為編劇,我們要寫自己的真相,要從真正情感體驗中尋找素材,要有關照世界的獨特角度和觀點表達。影視作品,不是取悅,更不是讓人抵觸。

寫作中,一方面不要把主題表達生硬地放進劇本里,去教育、操縱觀眾;另一方面,不要揣測觀眾的喜好,追隨觀眾。過於考慮觀眾,其實是內心的恐懼與不自信;過於考慮觀眾,是害怕和你的人物交往,去接受真正的自己;過於考慮觀眾,反而是不尊重觀眾。

觀眾是一個個不盡相同的個體,不是一群羊,給一把飼料,就很滿足。從觀眾出發,還不如從自我出發,至少自己是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觀眾。

其次,一定要避免庸俗社會學。

庸俗社會學就是抹煞美學和文藝的現象的特殊性和獨特的規律,簡單地搬用社會學的觀點和方法來創造或解釋藝術。簡單講,就是影視作品中只見社會問題、社會矛盾,而不見鮮活的、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及人物關係。新現實主義衝擊波最重要的,要提防庸俗社會學。

原來宏森局長有一篇文章,裡面寫道,「長期以來,我們的現實主義創作,更多地從共性和普遍性出發,對生活進行著抽象的『提煉』,一個人和所有人失去了界限,心與心之間也沒有了差異。之所以出現這種敘述模式,其中隱含著強烈的主觀目的性和社會功利性,宣傳功能和新聞功能起著內在的支配作用,如此一來,『行政性』就覆蓋了藝術性。」

影視藝術要從宏大敘述的既定格局中走開,把視點還原到人間煙火之中,用小視角承擔大格局,用心靈史化解災難史,用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來表現內在意義。 在現實主義題材劇目創作中,要耕耘在個人經驗的探尋和發現,為現實主義創作開拓新型道路。

最後,現實主義還需多重表現。

故事是生活的隱喻,除了寫實手法外,我們需要更多的詩意表達。

詩意現實主義,是由現實主義高度精鍊,帶有作者鮮明生活哲學與智慧,在傳統現實主義寫作基礎上,吸收了西方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段,將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的藝術手法加以運用,創造一個如詩般的、有著濃郁隱喻色彩的情境與意境。

話劇如奧尼爾,很多人說他作品後來都是表現主義作品,但我感覺,從《天邊外》到《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都是現實主義作品,只不過《漫長旅程》使用了很多象徵主義手段。後來的田納西《玻璃動物園》、《慾望號接車》,都是成熟的詩意現實主義作品。

我國近幾年的電影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15年的《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延續了導演李睿珺散文詩意風格;前不久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展現出了高度的原創性和想像力。這些影片的嶄新現實主義風格,豐富了現實主義的藝術形態,探索了表現現實的多種可能性。

數米計薪,日以挫其志氣,雖覺如夢,雖視如盲,雖勤動四體而心不靈。入世太深,與世沉浮,生命乾枯。海德格爾提出有無詩意就是人能否存在的標誌。這種哲學上的認知,對於藝術美學、戲劇影視美學來說是同樣適用。

人,應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圈雜誌 的精彩文章:

男女這回事,劉若英加上瓊瑤,也沒張愛玲看的透徹
本周熱度榜:陳偉霆再度霸榜

TAG:影視圈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