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哪種方言時,你最愛我?

說哪種方言時,你最愛我?

我從小就會講三種方言:潮州話、客家話、廣府話(一般稱為廣東話),閩南語也基本能聽懂。我應該多少是有些語言天賦的,朋友們說我的普通話,沒什麼廣東口音;大學四六級也是平時逃課,隨便考考,一次就過了。

不過最近我才發現,其實我在講不同語言的時候,性格是稍有差異的。講廣府話時更開朗,客家話略為內斂,潮州話因為算是母語,所以瀰漫著親切感;當然,平時講得最多的是普通話,就更有一種冷靜、理智的感覺。

可能不光是性格吧,說到底,語言是思想的根基,甚至,語言是思想本身。別急著反駁,想一下,我們在認真考慮一件事時,是否都在腦子裡先用語言去描述一遍,用語言去假設,再用語言輸出結果?

所以,起碼對我而言,用不同的方言去思考,會得出不同的結果,也會對身邊的人跟事,對整個世界,有略微不同的看法。

語言的重要性,可能還不止於此。

人類的語言,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種族,實際上都是遵循著因果關係,以因果論為基礎的。比如說,你是因為打開了手機或電腦,關注了我的微博或者看見關注人的轉發,才會看見我寫的這麼一段話。無論用任何語言去描述這件事,因果邏輯都隱含其中,不會有太大改變。

但是,我們認為事物存在因果關係,是因為宇宙中真的有因果關係存在,還是單純因為,我們的語言是用因果關係去構建的?

光從空氣進入水裡時,會發生折射,根據費馬原理,光到達水底的路徑,永遠是用時最短的那一條。光為什麼總能從無數可能的路徑中,選擇最短的一條?或許,是因為它在被發射出來的時候,就已經預知了即將發生的一切——即使這一束光,是在一萬年以前,由一萬光年之外,一顆瀕死的恆星所發射的。

用因果論的語言,無法去解釋這一切。

在Ted Chiang的《你一生的故事》里,描述了一個女語言學家,學習了外星人的語言,在這種語言里,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掌握了外星語言後,她也就洞悉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雖然最後被改編成的電影有些稀爛,但不妨礙這一篇小說,是我心目中的科幻前三。

所以,如果掌握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你就會變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

或許,我們畢生都在尋找著一種語言,一種世界上可能不存在的語言;當我們在使用這種語言的時候,你最喜歡我,我也最喜歡你。

你有你的蔡徐坤

我有我的謝廣坤

不是很像

但你別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鬼叔 的精彩文章:

TAG:鬼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