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神話,山西陶寺遺址「用事實說話」

【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神話,山西陶寺遺址「用事實說話」

原標題:【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並非神話,山西陶寺遺址「用事實說話」

都說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這一說法從何而來呢?這不,答案來了——5月28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探源研究通過對眾多遺址開展的大規模考古研究,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這些「豐富的考古資料」中,就有山西陶寺遺址。


「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項目,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2001年正式提出,期間通過對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陝西石峁等眾多遺址開展大規模考古發掘,以豐富的考古資料實證了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

探源工程的研究團隊認為,距今5800年前後,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陸續進入了文明階段;距今3800年前後,中原地區形成了更為成熟的文明形態,並向四方輻射文化影響力,成為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



山西陶寺遺址發現了修建於距今4300年前的巨型城址,280萬平方米的城內已有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一般居民區和墓葬區等嚴格的功能分區。項目執行組組長之一王巍介紹,「各地區都開始出現了初期的文明,它的標誌就是王權的出現,大的城址、高等級的建築,所謂的宮殿,高等級的墓葬,這樣幾點是判斷文明的一個重要的標誌,最終是國家的出現,國家的出現會有一些物質的體現,比如大的城址,大的工程。」


陶寺遺址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一個彩繪龍紋陶盤,這被視作帝堯邦國的「國徽」;一片扁壺的殘片,上面有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觀象台和圭尺,象徵著王權;還有中國已經發現的最早的樂器組合:土鼓、鼉鼓、石磬、銅鈴,是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重要支點和基石。


今年二月份,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宮城及門址、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就曾同時入圍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


王巍總結:「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中華五千年文明,但是實際上究竟有多少歷史根據,究竟是真實還是神話傳說,對於中華民族來講是非常重大的一個問題,我們這個研究把距今5000多年文明通過考古發現和多學科結合把它證實了,這在世界文明研究當中也是重要的貢獻。」


記者:韓雪冰

(編輯:王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日報mp 的精彩文章:

【關注】你養的寵物每月花多少錢,大家比比看吧
【考古】大同縣發現舊石器時代「加工廠」,出土石製品多為瑪瑙

TAG:山西日報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