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賣賣賣,海航帝國還剩下什麼?

賣賣賣,海航帝國還剩下什麼?

中國海航集團正在繼續削減持有的房地產,以減輕龐大的債務負擔。

據彭博新聞社5月30日報道,海航以約3億美元(約合19億元)的價格將位於123 Mission St.的舊金山辦公大樓出售給Northwood Investors LLC。這筆交易中海航略有薄利,該公司2016年8月的購入價格為2.55億美元(約合16億元)。海航和Northwood的代表拒絕就此發表評論。

房地產資產對海航來說一直是個生財渠道,該公司最近幾筆出售交易都取得了收益。由於開展總值400多億美元(約合2600億元)的併購交易,海航正在承受巨額債務壓力。

不同尋常的是,據知情人透露,123 Mission St.由海航旗下專註於科技交易的子公司海航科技投資控股持有。傳統上來說,海航的房地產資產一般由其旗下其他附屬公司持有。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海航集團在西班牙酒店運營商NH Hotel Group SA的持股吸引了包括Elliott Management Corp.和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LLC在內潛在競購者的興趣。

因信息未公開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稱,海航集團在NH Hotel近30%的持股也吸引了業內其它基金和機構的投資興趣。競標最早5月末截止,但截止日期仍然可能延後。彭博數據顯示,以5月28日收盤價計算,海航的持股價值約為6.68億歐元(約合49.48億元)。

海航集團目前正在出售資產以減少負債。該公司1月表示,正與摩根大通等顧問合作評估對其持股的興趣。同月,NH Hotel拒絕了西班牙同業Grupo Barcelo的收購提議,後者希望打造一家全國性領軍者來與世界酒店業巨頭展開競爭。

知情人士稱,潛在買家不一定會就海航集團的持股出價,海航最終也可能決定繼續持有股份。Apollo、海航和Elliott的代表均不予置評。

海航集團在資產收購方面一度曾是國內企業翹楚,然而截至2018年5月初,它已出售了超過130億美元(約合835億元)的資產,其中包括在希爾頓全球控股的股份。對於利息支出已經激增至亞洲非金融類公司首位的海航集團而言,處置資產或在一度程度上有助於減輕債務負擔。

隨著海航集團從默默無聞的省內企業崛起成為中國最熱衷收購的全球性公司,其高管毫不掩飾想要大顯身手的打算。如今看來他們如願以償,只是結果不盡如人意。

2018年4月底發布的年報顯示,海航集團2017年度的利息支出為全亞洲非金融公司之冠,這筆支出高達50億美元(約合320億元),比此前一年增長超過50%。作為規模龐大的企業集團,海航集團從一家中型地方航空公司起家,創立於中國寧靜的熱帶島嶼海南島。截至2017年底,該集團負債總額達到940億美元(約合6020億元),這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全球收購熱潮帶來的後遺症,而此前的收購讓該公司擁有了令人艷羨的大量優質地產和績優公司股權。

這些數據清楚地表明了海航集團面臨的潛在危機。就在2017年,該集團還信心滿滿地在巴黎小皇宮舉行盛宴款待賓客,慶祝聯合創始人陳鋒的生日,當時海航剛剛成為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最大的股東,持有價值34億歐元(約合253億元)的股份。雖然2018年以來接連成功出售資產給了該公司喘息的空間,但是海航集團仍然需要拋售最引人注目的收購資產,以實現可持續的財務基礎。

「歸根結底,這是現金流問題,」研究中國金融領域的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政治經濟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說,「海航支付的利息實際上高於凈利潤,這是非常危險的。」

一位海航集團的代表稱,該公司繼續按照其戰略和財務需求來管理其運營,堅持把重點放在旅遊、物流和金融服務等核心領域。

儘管如此,該公司的困境還是導致其戰略的快速轉向。彭博新聞社在4月下旬報道,海航集團正在與SL格林不動產公司(SL Green Realty Corp.)洽談出售該公司在2017年斥資22.1億美元(約合142億元)收購的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的至少部分產權,當時這筆交易被認為創下紐約大樓有史以來最高的成交價。2018年年初以來,這家中國公司已經打破了持有德意志銀行股份的承諾,撤出了對希爾頓酒店及度假村(Hilton Hotels & Resorts)的65億美元(約合416億元)投資(套現85億美元,約合544億元),出售了引人注目的香港啟德機場原址地塊開發項目。這種困境也見於細微之處:員工被告知文具費用限制在每月20元人民幣,而旗下航空公司2018年早些時候還拖欠過航油費。

希爾頓國際酒店集團(HI),為總部設於英國的希爾頓集團公司旗下分支

這場厄運始於2017年夏天,當時中國監管機構要求各家銀行提供對海航集團和包括安邦保險在內的其他四家併購活動頻繁的企業的風險敞口分析。安邦保險集團此後被中國政府接管。對銀行提出的要求表明,中國政府對企業不受約束交易的容忍度下降。幾家中國國有銀行已經停止對海航發放貸款,而包括滙豐控股(HSBC Holdings Pic)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在內的全球銀行巨頭也開始避免對海航發放新貸。

儘管海航集團不是上市企業,不過該公司剛發布的年報中包含的選擇性財務信息表明,這些銀行停止放貸讓該公司承受了較大的債務壓力。據年報披露,海航集團2017年債務總額增長了21%,而短期借款增長了25%,達到303億美元(約合1940億元)左右。海航集團的債務總額達到息稅前利潤的20倍,這個比率遠遠低於大多數規模相當的全球非金融企業。

儘管如此,陳鋒在20世紀90年代創立的海航集團並沒有大難臨頭的風險,該集團吸引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成為早期投資者。據知情人透露,2018年年初海航集團向債權人表示,為了減輕資產負債表負擔,將於2018年上半年出售大約160億美元(約合1025億元)的資產。

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鋒

「現在說海航最終究竟如何,是否能以更小的規模生存下來,還為時過早,」GMT研究公司(GMT Research Ltd.)駐香港分析師奈傑爾?史蒂文森(Nigel Stevenson)說。他指出,雖然早期出售的資產都賣出了合理的價格,「不過最容易出售的資產往往最先處理。」

與眾多過度擴張的公司不同的是,海航的所有權結構問題也帶來了麻煩。2017年12月,美國軟體公司Ness Technologies SARL起訴了海航的兩家子公司,聲稱海航向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提供了「關於其所有權虛假和不一致的信息」,該委員會是負責審查非美國公司收購行為以確保國家安全的聯邦機構。

Ness公司聲稱,海航子公司文思海輝(Pactera)以3.25億美元(約合21億元)收購Ness控股一家公司的計劃因此以失敗告終。海航集團否認提供了虛假信息,正在對這起訴訟提出異議。這筆交易也是海航集團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否定的幾項收購案之一。4月30日,在等待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數月後,這家中國公司放棄了收購安東尼?斯卡拉馬奇(Anthony Scaramucci)創立的紐約投資公司SkyBridge Capital的計劃。

還有跡象表明,有些公司在納入海航的經營軌道後感到迷惑不解。一位因討論私人事務而要求不透露姓名的德意志銀行董事會成員表示,該銀行發現海航作為大股東的表現令人困惑。這位高管表示,海航委派處理德意志銀行業務的代表經常變動,讓該行無法確定在和誰打交道、誰支持他們,或者持股的最終目標是什麼。海航集團目前控制德意志銀行大約8%的股份,低於最初近10%的持股比例。德意志銀行拒絕發表評論。海航表示,該集團與德意志銀行董事會關係密切。

海航從未聲稱自己是一家典型的公司。新進員工會收到他們期望遵守的同仁共勉十條,這些條款受到佛教理念的啟發,包括「謙恭、慈愛和持恆」。為了紀念開航的第一個航班,陳鋒在海南航空的首批航班上為旅客倒茶和咖啡的照片醒目地展示在海航總部。員工們被要求全力以赴,隨著該公司的發展壯大,海航鼓勵員工將其積蓄投入該公司支持的投資產品。

沒有哪裡比海南島更能體現海航的雄心壯志及其分崩離析的風險,海南島也可以稱為「海航島」。海航集團是海南島三家機場的運營方,有大約一半的遊客是乘坐海南航空的飛機來到該島,當地官員把海南島宣傳成「中國的夏威夷」。海航集團旗下的一座購物中心坐落在海南省會海口市中心,由12座璀璨奪目的大樓組成,每座大樓都由12星座的方式命名,下面是地下商場。在街對面就是海航的總部大樓,這座31層高的辦公樓像是一尊打坐的佛像。

海航總部大樓

在總部大樓附近,海航集團正在開發酒店和公寓組成的雙子塔大樓,塔樓建成後高達94層,將與上海和香港的摩天大樓不相上下,雖然該公司深陷困境,可雙子塔仍在施工。這些建築位於海口舊機場改造商業街區的項目中心,這個街區的面積大約有紐約中央公園一半大小,從海南航空787客機的舷窗往下看,其設計造型與另一個佛教標誌蓮花相似。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對於完成瘦身的海航來說,可以確定這個項目規模太大了,該公司正在引入新的投資者。

撰文:Matthew Campbell、Prudence Ho 編輯:馮艷彬、陶曉菲、于欣宜 翻譯:孟潔冰

點擊你感興趣的關鍵詞

立即獲得關於TA的更多信息!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周刊/中文版 的精彩文章:

港幣打響保衛戰,17億美元砸下去並未見效?
郭樹清兼任央行黨委書記——中國金融業為何再次選擇了他?

TAG:商業周刊/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