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終有一死,但晶元能耗仍有1000倍降低空間
2018年三星、台積電將量產7nm工藝,未來的5nm甚至3nm工藝也露出了曙光,預計在2020年之後開始量產。多年來業界一直在追求半導體工藝不斷降低線寬,不過在FinFET晶體管技術發明人胡正明教授看來,線寬微縮總有極限,可以從其他方面推進集成電路發展,比如能耗方面依然有1000倍的降低空間。
FinFET技術發明人
胡正明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IEEE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他是FinFET工藝的發明人,也是FD-SOI工藝的發明人,在半導體工藝上是權威人士。此前在出席兆易集成電路科技館開館儀式上,胡正明教授接受了中國電子報的採訪,談到了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方向等問題。
「集成電路的發展路徑並不一定非要把線寬越做越小,現在存儲器已經朝三維方向發展了。當然我們希望把它做得更小,可是我們也可以採取其他方法推進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比如減少晶元的能耗。這個方向晶元還有1000倍的能耗可以降低。線寬的微縮總是有一個極限的,到了某種程度,就沒有經濟效應,驅動人們把這條路徑繼續走下去。但是我們並不一定非要一條路走到黑,我們也可以轉換一個思路,同樣可能實現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胡正明表示。
「任何一種產業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成本都是不可能如以前的晶元產業那樣持續呈指數級地不停降低下去。今後很可能晶元成本不再會像以前那樣下降得那麼快了,但是至少要做到成本不增加。」胡正明說。
從胡教授的表態來看,半導體工藝的線寬微縮總有一個極限,這也意味著指導半導體業界發展50多年的摩爾定律終歸有失效的時候,目前公認的說法是3nm以下就不再起作用了。不過線寬微縮只是集成電路發展的一個方向,集成電路依然有別的突破口。
胡正明教授現在強調的是集成電路的功耗,認為這個方向上依然有1000倍的降低空間。試想一下,我們今天使用的高性能CPU、GPU的TDP功耗分別在65-95W、150-250W之間,別說降低1000倍了,哪怕未來幾年降至1/10,這也是革命性的進步了。


※宏碁Helios 500有Ryzen 7 2700+Vega 56版本
※全速旗艦有多快?一加手機6開箱與編輯談上手體驗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