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時代來了,你還在固守傳統的投資模式嗎?

區塊鏈時代來了,你還在固守傳統的投資模式嗎?

創創導讀

過去一年來,各種數字貨幣項目呈現井噴式發展,區塊鏈迎來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2017年,美股股市增長24%,黃金增長15%,而比特幣的增長是它們的數十倍。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浪潮如此兇猛,其增速幾乎是1995年-2000年的互聯網浪潮的四倍。

從古典互聯網時代到區塊鏈時代,頂級投資人如何看待個中潛藏的商機與挑戰?PLUTUS VC聯合創始人張春暉先生為你解讀。

註:本文根據張春暉先生在5月13日長江商學院青騰-未來商業學堂三期班第六模塊——中國資本市場方略與企業科技創新密碼課堂分享內容整理而成,有刪減。

剛進入投資行業的投資者,都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寧可錯投,不可放過」,覺得什麼都是好機會,走在馬路上看到一個垃圾桶都在想它的商業模式。這個階段都很著急,但投一段時間之後感覺就出來了,就進入第二個階段,是「投與不投,糾糾結結」。就是看到一個項目,又想投又怕犯錯。我做了10年投資,現在已經進入第三個階段了,現在的心態就是「寧可放過,不可投錯」,也就是投精不投多,多投產業鏈,減少分散投資。

有人問如果想轉型做投資人,應該做哪個領域?我的建議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從哪個領域出來的,就投資哪個領域的產業鏈。因為在熟悉的領域裡,有你積攢起來的人脈。剛進入投資行業,應該去做你做熟悉的行業。

我們常說人成功有三個階段:一是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悉的事,二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做熟悉的事,三是在不熟悉的地方做不熟悉的事。首先我們應該做好第一步,在最熟悉的地方做最熟悉的事情。若在投資初期選定最熟悉的領域,你可以對投資項目和產業發展有更準確的判斷和更深入的理解。

投資投的是什麼呢?本質還是投人。不管你從哪個角度去分析,到最後就是看你投誰。你投對了人,他在逆境中也能成長;投錯了人,再好的環境他都會把家敗光。這是我們投了500到1000個項目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

互聯網從1994年到現在,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了,整個互聯網信息化社會給我們這個社會帶來的衝擊是非常巨大的。我們現在不強調電商了,但十年前電商還是一個非常新興的東西,就像現在說區塊鏈一樣。現在電商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最近五年整個實體經濟因為電商的衝擊已經慢慢在沒落了。現在只有體驗式的購物,也就是吃喝玩樂,才會在現實生活中得到追捧,其他的都變成了在手機上完成。這就是因為用戶性質和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業態的改變。

新材料的出現也會改變整個業態,比如做軟性屏、柔性電池等等,等到這些新材料面市,進入我們的應用場景的時候,我們整個社會又會發生許多新的變化。

我是比較喜歡看科幻片的,我們小時候看的科幻片裡面講的東西,現在都在慢慢變成現實。70年代拍的《星球大戰》裡面的科幻場景,現在70%多的東西都在用,裡面唯一沒有被驗證成功的就是那把光劍,其它的像磁懸浮、磁力大炮這些都實現了,美國都已經把激光架到飛機上做導彈了,這些都已經變成了現實的場景。有時候看了科幻片我就想去註冊一個專利,然後去查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專利已經被註冊完了。

前幾年我們跟政府開始部署海水淡化的事情,因為中國的水資源污染得厲害,90%的地表水都有污染,地下水也被抽空了,也有很多的污染,如果我們家裡沒有喝凈化水,其實你每天都在喝農藥,喝重金屬,做海水淡化需要反滲透膜。當你掌握了這個技術,你就有很大的市場,所以掌握某一種新材料,就掌握了未來的行業。

對互聯網來講,信息的傳播模式會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機會。我了解到在座的很多都是TMT領域的,有做社區的,也有做內容的,在這些領域,信息的傳播模式是最重要的。

最早的時候信息傳播模式就是依靠網站,像最早的新浪、搜狐、網易,包括我做的深圳之窗。那時候所有的網站都是這個模式,建好了一個網站,然後拉用戶,流量就是這樣拉出來的,我給你一個網址,通過各種告知方式,用戶就這樣來了。

現在來看,這個效率當然是非常低的,獲客成本非常高,但當時就是這樣做的。那時候你只要去做,你一定就是很成功的。現在的新浪、搜狐、網易,哪個不是在那個年代出來的?他們這些巨頭就是建立在這種信息傳播模式上的,基於當時的網路發展的局限性,所以他們成為了巨頭。

但是隨著用戶量的增長和網速的提高,以及各種應用的搭建,就開始進入到下一個模式了,像校內網、飯否、微博等社交網路就應運而生。信息的傳播模式就不再是點對點的,而是所有的點出去之後,在用戶端產生了自傳播能力,這個信息傳播模式一直延續到現在。

現在的互聯網傳播模式就是三自:自媒體、自傳播、自營銷,它構建了現在的互聯網的核心。從事互聯網行業做不到這三點,行銷成本一定非常高。你只要架構了一個網站,提供了某種服務,你就具備了自媒體屬性,可以向別人傳播你的服務,當你的信息出去之後,你要想到我這是一個種子,這個種子撒出去之後怎麼產生自傳播,因為產生自傳播你就不用花錢了。

現在我們在互聯網上轉發已經成了常態,這個轉發就是自傳播。你為什麼會轉發?因為他寫的東西吸引了你,裡面某一句話、某一張圖片、某一個時間點觸發了你,你就順手把它轉發了,而你這個動作就是幫他省下了營銷成本,因為你成了他的自傳播者。

自傳播到最後就是自營銷。自營銷以前還是比較難的,因為要涉及到成交,但是這幾年開始比較容易了,因為有網路支付、手機支付的通道,大家的習慣都已經養成了。比如說自營銷最簡單的形式是什麼?打賞。以前微博沒有打賞的時候差點死掉,有了打賞之後,微博又活了。自媒體有內容,也產生了自傳播,但是沒有收入,這個鏈條斷了,他的商業模式就不成立。而有了打賞之後,你看完了一點打賞,他就收到錢了。

前幾天有一個明星在微博上發了一張照片,一個晚上就被人打賞了幾百萬。這裡面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因為自媒體、自傳播、自營銷產生的閉環,它是一個商業模式。第二個是說明腦殘粉多,錢好賺,用戶的屬性也改變了業態,80後、90後、00後的消費觀念、消費模式確實不一樣。所以用戶屬性、新材料和信息傳播模式的變化都會形成新的商業機會,改變整個業態。

信息傳播的第三個階段是P2P模式(person to person 個人對個人)。在P2P模式下,許多獨角獸公司快速興起,例如滴滴打車、e代駕、河狸家等,企業更多時候是作為一個中介和一個橋樑,連接兩端的用戶。

現在的信息傳播已經進入的第四個階段,就是去中心化的網路時代。前三個階段仍有中心可言的控制,在第四個階段已經沒有中心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常說的VR,假如我們這個教室裡面,每個人都戴上VR眼鏡,我也戴上VR眼鏡,我們在這裡講課或者玩遊戲,這時候我們不需要有一個語音平台的伺服器,可能只需要一個在這個課室裡面的路由,把大家連在一起,甚至連這個路由都不需要,就像我們的手機藍牙配對一樣,直接配對了,我們所有的終端都可以用這個方法配對,這個時候就產生了大量的信息交換,這跟互聯網是沒有關係的,因為信息沒有離開過這個房間,而我們都得到了信息的服務。這是一個小的場景。

大的場景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區塊鏈。區塊鏈本身是去中心化的,所以也意味著它能夠顛覆,產生一些新的機會。阿里雲、騰訊雲、世紀互聯,這些都是比較中心化的,從存儲來講,如果你有去中心化的方法,這些是可以不存在的。我們在投資IPIFS,它就可以把你的中心網路幹掉,存儲成本比現在低60%以上。

技術的創新往往會導致你超越一個巨頭的時間大大縮短。在過去一年裡,大家所聽到的100億以上的富翁、10億以上的富翁,有哪幾個是我們以前認識的?有哪幾個是跟馬化騰一樣從20年前做到現在才成為富翁的?沒有。他們就是在一年之間爆發的。關鍵是你的信息傳播點所帶來的速度,決定了你顛覆的時間。

我們做企業也是在做投資,對你的企業的未來,你在行業裡面的地位,你在產業裡面的地位,都是要做研究,所以行業研究是非常關鍵的。

我們來看一下騰訊的業務結構。這裡我畫了一個簡單的圖,先是QQ,然後是支付,現在有微信,然後就是它的增值業務。QQ的增值業務,有空間,然後有寵物、QQ秀、音樂、遊戲等等。在每一個交叉點上都產生了巨大的收益,先做流量,後做增值業務,我們獲取流量的服務可能是免費的,但是每一個交叉的業務是收費的。

所以在騰訊內部,它的營銷成本非常低,我們以前玩QQ的時候,每次聽到你的電腦QQ通知,右下角圖標閃一下,除了你的信息就是它的廣告,每一條廣告有多少人點擊,獲得多少沉澱,轉化多少成本,這都是有一套公式的,所以QQ的推廣成本是很低的。現在微信也會走向這條路,包括微信的遊戲,微信上面的遊戲現在已經很成功了。所以我們看這個模型,再想想現有的互聯網,矩陣模型當然是最穩健的模型。

BAT中,B不具備這種模型,A有但是不夠牢固,只有T做的是最穩當的。在阿里發展的十幾年中,最早的縱軸是B2B的阿里巴巴,接著是C2C的淘寶,後來又增加天貓,但是歸根結底,網路交易始終是它的核心,理論上與QQ、微信的模式一樣,為了聚流量,留住客戶。

我們最早使用的QQ沒有付費行為,發展到後來才開始收費。但阿里巴巴與之相反,在初期就有收益回報。阿里巴巴早期收購了口碑等增值業務,但是沒有一項融合成功,由此可見,阿里巴巴的縱軸很強,橫軸卻不穩固。

百度呢?百度搜索其實是在聚人氣。我們每天都會使用搜索引擎,除點開廣告外其他的內容都是免費。百度通過廣告排名賺錢,但是聚集了如此多人氣,卻沒有任何橫軸來實現轉化。雖然一直在努力,但始終沒有搭建起成功的交叉營銷。

當我們看企業、投項目時,可以用這種方法,讓創業者在一張紙上畫出它公司的縱軸,即主營業務,是一直有收益,還是先聚流量。如果是先聚流量,再接著畫出更多的業務,並說明哪些業務屬於橫軸(增值業務),哪些業務屬於縱軸(主營業務)。若發現創業者能畫出兩三條縱軸,那麼它的企業一定像無頭蒼蠅,沒有明確的方向同時又在浪費資源。若創業者畫出的橫軸不夠強大,那麼企業的流量轉化效率會非常低,無法獲得收益。這是一種很簡單的方法,各位同學可以試著自己畫。當你們在做投資的時候可以應用這種方法,無論哪個行業都適用。

2010至2011年,我們大舉進入移動互聯網行業,當時投資移動互聯網也取得不錯的成績。我曾經在媒體上發表過一篇分析移動互聯網行業模型的文章,將產業鏈拆解成許多部分,有開發者及他們的社區、app、平台、各種各樣的應用商店、OS、硬體到用戶。現在貫穿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是三條線:安全、傳播和手機支付。這也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模型之一。

我們再看一下文化產業。我曾做過這個產業的研究,以文化產業中的動漫為例,內容、渠道以及線上構成了一個三角形。最終的價值體現在它的衍生產品,不論產品是實體還是虛擬。IP本身的價值也同樣體現在衍生產品上,例如形象授權,做成玩具或者課件。任何一個動漫企業至少具備三角形中的兩角,若同時具備三角,那麼這個企業一定很強大。

通過案例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模型。我們投資過一個做在線兒童社區的項目,叫淘米。以前它只是做線上,即使融資再多,規模再大,都很難得到大眾的認可,因為沒有其他內容做支撐。當它嘗試賣周邊玩具時,銷量自然不如人意。後來公司開始拍攝電影,逐漸這個內容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大。

另一個例子是蔡冬青的奧飛動漫。奧飛起家是玩具廠,最早做的是渠道。拿到美國、日本的授權後大批生產玩具,許多年奧飛都只做生產和分銷。但為什麼現在奧飛動漫能成為中國第一動漫股呢?原因在於,蔡冬青從渠道轉向內容生產,投資給黃偉民,就是現在的「喜羊羊之父」,支持他做原創動畫片,大力生產內容。按照國外的一套模式,一邊製作動畫片,一邊設計玩具。動畫片開始播放,相關的玩具也開始售賣。但在早些年的中國文化產業市場,卡通頻道上的動畫片與實際衍生產品的結合度很低。近些年有些改善,蔡冬青正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投入資金做內容,內容再衍生出周邊,另外他自己生產IP,擺脫了拿國外卡通形象授權的限制,此後他又承包炫動卡通頻道,獲得了傳播權。

接下來講一講人工智慧。兩三年前,人工智慧火爆流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其實人工智慧的核心是理論。市面上你們所能見到的所有人工智慧都出自同一個理論,這個理論早在30年前就有了。但理論也有局限性,科大訊飛產品的語音識別率從60%提高到90%,是因為計算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理論框架上的突破。正如我們的手機現在可以抵得上幾台電腦,也是因為計算性能增強、樣本容量提高,所以產品提升速度非常快。

人工智慧在最近幾年有迅猛的發展,但越往後發展越難,從起步30%到90%,可能只需要三、四年,但從96%到97%至少要七、八年。在人工智慧語音識別領域,我認為誰能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是最好的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核心是理論,往上延伸依次是基於理論衍生出的各種演算法、引擎、平台、應用,最後才是市場。我們看投資項目時,會看你偏重於哪一塊,先給你歸類。核心團隊越往內,越偏向技術化,那麼它的核心價值越高;核心團隊越往外,越偏向市場化,那麼它的產品化程度越高。有些人有技術,但不會賣產品,公司一樣會垮;有些人沒有技術,但是會賣產品,公司一樣可以賺錢,兩者沒有價值大小之分。

最後講一下區塊鏈。在螺旋式上升的互聯網迭代中,區塊鏈只是一項技術,並不神秘,它只是互聯網發展中的一個迭代而已。區塊鏈很簡單,它分為三層:鏈、入口、應用。現在許多人說在做鏈,好像是區塊鏈中最底層的環節。其實鏈就是手機里的OS,但大多數人並不是在做OS,真正稱得上是鏈的是ETHBOS這一類,其它的都是portal(入口),即平台,然後基於這個平台做各種各樣的應用。

區塊鏈只有四個字:安全、信任。只要對這四個字有需求,靠得很近,就是一個天然的區塊鏈項目;若離得很遠,不必強求非是一個區塊鏈。區塊鏈不是取代,而是迭代。上面我們講過四種傳播模式,前面三種依然存在。區塊鏈屬於第四種傳播模式,在這個領域會產生新的商機和新的獨角獸公司。

什麼離安全和信任最近,什麼就是最好的區塊鏈項目。如今金融是離這四個字最近的領域,所以我們將區塊鏈當作一個金融工具,為金融業服務。

網上有大家爭論區塊鏈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它本身的技術是去中心化,但提供的服務一定是若干個中心化。區塊鏈剛出現的時候,是去中心化,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去中心化。如果區塊鏈徹底去中心化,信息就會分散,不利於我們找到重要信息。比如現存的交易所是一個中心化產物,雖然不是區塊鏈,但它的作用是凝聚信息。例如我們熱推的IPFS,當前價值15美金,最高的時候超過22美金,一度下降到7美金,後來逐漸漲回。現在它在4個交易所掛牌交易,項目雖不斷推遲,但我們依然看好它,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

我們將各種網站看成是一個HTTP的網路,在大量去中心化的網站里,找信息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這種中心化的服務。IPFS就如同區塊鏈里的一個瀏覽器或者搜索引擎。講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商機了。我們可以在區塊鏈裡面創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瀏覽器,這個瀏覽器里聚合了大量的信息。每一個區塊鏈分散式演算法上產生的搜索引擎,堪比一個百度。

這一聚合技術同樣可以應用到音樂和視頻。與QQ音樂這樣的傳統音樂聚合模式不同,每一首音樂都自帶合約,你播放這個音樂的場景決定了你是否對這個音樂付費。我們剛提到過的自媒體、自傳播、自營銷,再加上合約,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你在播放音樂或者觀看電影時,它就自動完成了閉環,而你的工作只需要做一個中心化的聚合。只在音樂、視頻這兩項,你就有機會超過愛奇藝和QQ音樂。當然他們也可以這樣做,但俗話說「船大難掉頭」,他們很難將自己的中心化網路改換成一個區塊鏈分散式。他們現在的分散式是集中在一個機房的負載均衡的分散式,而不是將一份文件分割成1萬份,再發散到全世界各地的帶有智能合約的分散式。這就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區塊鏈這個新迭代帶來的巨大機會。

區塊鏈對投資領域的最大衝擊在於投資模式的改變。我們習慣於股權投資,現在區塊鏈流行的是幣權投資。幣權投資在今年上半年稍稍消停,但可能成為未來的一個主要模式。

股權投資起源於18世紀的荷蘭,英國人將它應用得很好,有完善的公司章程並以此約定,章程是一個公司的憲法,社會法律會保障公司章程,所以它到現在是一個非常成熟的模型。而幣權投資,除了智能合約外,沒有其他的監管和法律保護,這種模式更需要投資雙方的自律意識,這對傳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當我們面對一個項目時,會發現這個項目沒有公司,那麼該怎麼投資?它沒有投資,但發幣,這些幣要多大比例分給團隊、給投資者,給礦工?以前公司的董事會、股東會、團隊都有固定的章程規定,但現在這些人分布世界各地,不在一個地方,那麼這樣的公司該怎麼治理?這種顛覆的模式因此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雖然有延續部分傳統投資的「幣權+股權」模式存在,但單純的幣權投資一定會在未來成為主流。

我們投資區塊鏈時會講到鏈和幣,除了鏈圈、幣圈,現在還有一個應用圈。區塊鏈是不是一定要有幣,或者有貨幣就一定是區塊鏈?其實不是。單純的談論貨幣,沒有區塊鏈和技術的支持,一定是假的。我們之前在香港做房地產投資,在綁定後的整個鏈條上完成交易,效率極高,以前需要一兩個月完成的流程,現在一到兩個星期就可以解決,而且透明化程度更高,大家非常信任。

我有一個做航空生意的朋友,以前是專售機票,後來轉型為航空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其中的轉機就是區塊鏈技術。航空機票買賣是一項現金流極快的生意,因此他必須長期借貸,因此生意一直無法做大。後來他採用區塊鏈技術,將訂票用戶、企業的資料分類保存進去,整個過程做到完全的透明化。有沒有虛假的機票,我們可以一眼識別。因此資金方很滿意,放心給他投資,慢慢地公司做大,就做成了航空供應鏈。

區塊鏈還可以進入慈善領域。我們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監督募資用途,防止錢被濫用的情況發生。在監管更有力的環境下,大家自然會付更多的錢,做更多的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創創社區 的精彩文章:

「金斧子」完成C1輪1億元融資

TAG:長江創創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