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振寧翁帆十年後再出新書 85歲見曙光,95歲迎晨曦

楊振寧翁帆十年後再出新書 85歲見曙光,95歲迎晨曦

長江網5月28日訊(長江日報記者李煦) 這個5月,楊振寧翁帆夫婦的新書《晨曦集》正式發布,他們上一本書《曙光集》還是十年前出的,兩本書的書名有聯繫,書里講了什麼呢?一個不懂物理的讀者,又可以從中看出什麼呢?

楊振寧是文章高手

可以欣賞楊振寧的文筆。

《曙光集》前言中,楊振寧先引用了魯迅1918年那段著名的「鐵屋子」對話,然後是1927年王國維離開清華園西院18號,去頤和園投水的故事,第三個故事是1938年陳寅恪南渡後寫詩表示可能今生都無法北歸。

每個故事都與楊有某種關係,他用寥寥幾句話來交代——他1922年出生,屬於五四那個年代;王國維自殺後兩年他遷居清華園西院18號,還去頤和園看過「海寧王靜安先生殉國處」的碑;陳寅恪南渡之時,楊是西南聯大一年級學生。

「魯迅、王國維和陳寅恪的時代是中華民族史上一個長夜。我和聯大同學們就成長於此似無止盡的長夜中。幸運地,中華民族終於走完了這個長夜,看見了曙光。我今年85歲,看不到天大亮了。翁帆答應替我看到……」

此次《晨曦集》的前言就更簡練了,還不到300字。楊振寧先是複述了上面「長夜」這句話,然後——

「當時覺得改革開放30年,看見了曙光,天大亮恐怕要再過30年,我自己看不到了。沒想到以後10年間,國內和世界都起了驚人巨變。今天雖然天還沒有大亮,但曙光已轉為晨曦,所以這本新書取名為《晨曦集》。而且,看樣子如果運氣好的話,我自己都可能看到天大亮!」

在新書首發式上,他表示,希望到100歲的時候就出《天大亮集》。

楊振寧不但用筆簡練,而且對文字的感受力很強。他參觀中國現代文學館,看到魯迅頭像後面刻了《野草·墓碣文》中的一段:「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楊振寧寫道:「這是讀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幾句話,是濃縮了的真正原味的魯迅。」

四十年一貫反對「超級對撞機」

此書另一個看點就是2016年楊振寧主動參與的「超級對撞機」之爭。

2012年以來,中國物理學界以及一些關心科學發展的民間人士,激烈爭論是否要花費上千億資金,建立超級對撞機。支持方的代表人物包括著名數學家丘成桐等人,楊振寧則是反對方的代表人物。

他的反對理由,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造巨型對撞機本身就是「無底洞」,花費巨大,還會影響其他基礎科學的發展;建成了之後也未必有用;七十年來高能物理的大成就對人類生活沒有實在好處;中國建立高能物理研究所已有三十多年,成績平平;高能物理要發展不一定要靠造巨型對撞機,也有不費錢且符合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途徑。

楊振寧此文引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的反駁,王在反駁文章的最後還翻了一段「舊賬」:「(楊先生)自70年代起就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幸虧小平同志聽從了李政道等其他著名科學家的建議,才有了今天的高能物理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和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及其重大成果,也有了我們的同步輻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平台為全國的科技界服務。面對未來,我們應該更多地聽取科研一線新生代科學家的意見。」

回顧歷史,還是有意義的。楊振寧在《晨曦集》中收錄了3篇有關的文章,其中最早的是1972年與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30位科學家的座談,大部分中國科學家主張投資一億美元建大型加速器(對撞機),楊振寧表示現在不是在中國搞大加速器的時候,花了這麼大的人力和財力能給中國帶來的好處有限。

另一篇文章則是1980年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的非正式發言,他針對高能物理明確表示The party is over(盛宴已經結束)。他說完大家都不講話,然後主持人就宣布散會。

看了這些文章,讀者自然明白,楊振寧不是今天才反對建超級對撞機,是40多年前就反對;而且不光是在中國反對,在國際上也反對。

那麼有人提到的「幸虧小平同志……」又是怎麼回事呢?讀書的樂趣之一,就是要「上下左右」去讀書,從比較中尋覓真實。

記者找到了中央文獻研究室研究人員朱薇寫的《鄧小平與新時期基礎科學研究》,其中寫道:1980年,中國準備動工建造400億電子伏特質子加速器工程,14位美籍華人科學家聞訊給鄧小平寫信,提出不同意見。鄧小平在信上批示:「這個問題值得重視,我過去是積極分子,看來需要重新考慮。」經過論證,政府決定放棄原方案,選擇了花錢較少的路徑,這也就是後來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

楊振寧與妻子翁帆

翁帆說丈夫「傻」

在《晨曦集》中,還可以看到翁帆寫的《楊振寧先生的「精」與「傻」》。

事情緣起於去年3月2日晚,鳳凰衛視《鏗鏘三人行》討論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一事,其中說到有人認為楊先生為人很「精」。翁帆認為「這與我所認識的楊先生的為人處世的態度卻是完全相反的」,她舉了4個例子:

1、楊先生於1971年夏天回新中國探親訪問。回美國後在許多地方演講,介紹「中國的天翻地覆的變化」,招致美國中央情報局多次找他「談話」。

2、1970年代後期,楊先生出任「全美華人協會」會長,強調中美建交的必要性,遭到國民黨駐美國機構的辱罵,承擔了一定的政治風險。

3、1978年中央領導向楊先生徵求關於建造高能加速器的意見,楊先生知道,當時這個項目已經被作為國家戰略發展計劃之一,有關方面非常期待他表態支持。但是他堅決反對這個項目上馬。

4、2016年多名外國諾貝爾獎得主建議中國造超大型對撞機,楊先生於9月初在網上發表一文《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又引起許多同行的不滿。

看得出翁帆也在努力做到簡練,這篇說丈夫「不是精,而是傻」的文章也不到700字。

責編:彭向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草根」藝術團送文藝下鄉 一個演員演五個節目
招商引資項目集中開工了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