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六一:擁有童心,才能擁有快樂

六一:擁有童心,才能擁有快樂

好不容易休周末,帶娃的閨蜜原計劃在家好好帶娃,去看電影,逛公園,好好扮演媽媽的角色。

計劃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早早做好了飯菜,娃左推右拒就是不好好吃,閨蜜忍了;吃完飯閨蜜在化妝,娃非要拉著她玩玩具,眼看畫好的妝被拉扯花了,閨蜜又忍了;玩拼圖遊戲,看娃笨手笨腳的,閨蜜恨不得親自上陣,忍不住指點:「放這兒,放那兒。。。」娃不高興了,拼圖嘩啦啦灑了一地,這回閨蜜忍不了了,劈頭蓋臉一頓說,娃賭氣不說話,閨蜜感慨:「帶個娃,怎麼那麼累呢?」

其實,這種現象很普遍,網上流傳給娃輔導作業氣到住院,也是很多家長的心聲。

是孩子折磨人,還是家長不耐煩?孩子是家長教出來的,歸根結底,還得反思自個兒的問題。家長容易累,脾氣暴躁,不耐煩,是因為心累,是失去童心的表現。

何謂童心?即赤子之心,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都願意嘗試。

小孩子興緻來了,專註力極強,玩多久都不會累,興緻勃勃。大人們呢?因為各種壓力堆在心頭,幹什麼都提不起勁,更別說去發掘去探索了。成家的人很少還有童心的了,可以說隨著壓力增長,童心的喪失是一種必然,相應的,純粹快樂的喪失,也成為必然。

從這個角度看,應該感謝上蒼給我們做父母的機會,我們養孩子,帶孩子,琢磨孩子的心思,和孩子一起成長。這個過程中,我們能重新找回童心,找回快樂。

家長們與孩子相處中,需要注意幾點,需要扭轉思路,調整心態。否則非但無法找回童心,還會被氣到內傷。

一、觀察代替控制

每件事都控制孩子就好比用手來抓水,抓的越緊,流的越快。

有位寶媽很著急,孩子不愛吃飯,拿著碗跟孩子後面跑,半天下來,也沒吃上幾口。我問她,你都做什麼飯?寶媽如數家珍,五色蔬菜土豆泥,蒸雞蛋糕,菠菜雞茸羹。。。

孩子愛吃嗎?我又問,寶媽說,不愛吃也得吃啊!這才營養均衡嘛!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孩子不愛吃飯,就是因為我們老做我們認為好吃的飯,而不是孩子愛吃的飯,任你營養全面達標,孩子一口不吃。

控制像堤壩,洪水越漲,修的越高,惡性循環,越容易崩潰。不如多觀察,少呵斥,慢慢發現,原來孩子喜歡這個,原來孩子是這樣想的。我們觀察的越多,越會發現孩子做事情的「原則」,越能與孩子和諧的處關係。

摸透了,就輕鬆不累。還會因孩子的童心而感動,快樂和幸福,何樂不為呢?

二、放下「面子」

大人們無法想像自己忘情玩老鷹捉小雞的畫面——倒也不全是覺得不好玩,更多還是認為與自己的年齡身份不符。陪孩子玩,好多大人也會想,「多丟人啊!被熟人看到就更糟了。」

誠然,活得和老頑童一樣無拘束任自在的人不多,這需要承受巨大的世俗壓力。但生活枯燥,大多數人還是有渴望做老頑童的一面的。我們不妨換個思路想,正好有孩子做掩護,我們大可以借和孩子一起,放肆的玩玩幼稚的遊戲,不但享受了家庭之樂,也享受童趣。

網上劉強東曬娃,自己和娃一起爬著賽跑,人們紛紛點贊,鐵腕強人也是顧家好男人!看到了吧!一家人的和諧友愛盡情歡樂是最令人羨慕的了,更不會說被人嘲笑了。

三、全情投入

心理學上有個「心流」理論,心流,即指一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當人們沉浸在當下的某件事情或某個目標中時,全神貫注、全情投入並享受其中而體驗到的一種精神狀態。處在心流狀態時,人們會體會到一種高度充實和興奮的狀態。

孩子無疑是心流體驗專家,孩子的玩耍是全情投入的,那種快樂相當純粹。家長們不妨和孩子一起玩,開心的玩鬧,忘我的玩耍:玩泥巴不要想弄髒衣服怎麼辦,運動不再想孩子渴了累了怎麼辦。做好安全工作,就全情投入。

當你全情投入了,你和孩子就同頻了,你會明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那樣做。你甚至也會覺得這樣做很好玩——你們一起創造,一起搞怪,一起認識世界。孩子收穫了最優質的陪伴,我們也找回來了難得的童心和純粹的快樂。

做父母,既是養育,也是學習。放下身段,彎下腰,和孩子一般高的視角,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創造。

這是優質而雙贏的教育——孩子收穫了愛,我們收穫了童心。

六一兒童節要到了,願普天下的家長和孩子都能童心不老,快樂到家。

PS:圖片來源於:unsplash;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台,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人生有四大閑事別多管
五一假期,孩子到底該學習還是玩耍?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