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我的畫是我內心的一種訴說:我對人生境遇的感觸,我的視角,我的情感,我的呼喚。我把心魂通過畫筆接引到畫面中來,一幅一幅的經年累月,集聚成我的生命果實。」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會有自己的夢想與責任,無關性別,無關年齡。

徐小稀就是這樣的存在。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

她是一名畫家。相比於畫家,她更喜歡稱自己為「專職油畫創作者」。她認為畫家,藝術家等等的稱謂都是來自於別人的美譽,與自己無關。出生在四季如春的雲南昆明,喜歡安靜,喜歡獨處,喜歡智力思考,喜歡聽音樂,唱歌,看書,做做手工服飾,宅且自得其樂。只要解決吃飯問題,可以幾個月不出門且能充實自足。

假設以世俗的眼光看我,或許不會有太多褒義吧,大約是冷漠,不合群,孤僻之類,我不介意別人的看法。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畫作

2015年便接觸糖水,在糖水上會發布一些自己的近期作品,小糖也漸漸的關注到了這個總是身著異域風情服飾的大女孩,她總是用著自己的方式去學習,成長,體驗人生。

自幼喜愛畫畫,特別喜歡畫人,幼年時曾拿著粉筆在家門口的馬路上塗鴉各種大頭仙女,小學期間無師自通直接畫人像,沒什麼素描功底,但是很輕易就能畫准造型和人物的神韻。後來考入雲南藝術學院學習油畫,進入到從畫之路的籌備期。畢業之後不斷流離打工也不斷流離失業,巧的是命運始終都把她流離回畫畫這條道上。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畫作

畫畫這件事情帶給徐小稀的最大收穫就是救贖:即從生存的庸碌中和歲月的殺豬刀下將她救贖,能夠與精神性的自我相遇相攜,能夠以美感為雕刻刀去精塑歲月。

「往昔畫畫更多是為了謀求生存,是一種被動而迷惘的狀態,後來遇上恩師點化,加之為了解惑生存的迷惘轉而求助書本,才明悟了畫畫於我的意義,由此轉向主動而安然的心境。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轉變。」

藝術是相通的,藝術是現實生活的一個防空洞。 在游賞了高迪的聖家堂深受觸動,以飾品(眼鏡框)的方式來表達她對聖家堂印象。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手工作品

「有些藝術靈感不適於用繪畫來展現時,我就會以手工飾品的方式去呈現。繪畫和手工,形異而質同,都是我的內心表達。」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手工作品

徐小稀從不給自己的作品歸類,如寫實畫派或者表現主義等,每個人自有適合他性情的表達方式,關鍵是能夠確切的傳達出內在心魂,讓人有境可入,有味可品就好。她喜歡自己的每一幅作品,與其說是創作出來一幅作品,不如說她是在享受創作,她愛創作。

畫畫的過程確實是一個和自己相處的過程,只有靜、畫、我三者的存在。

「我很享受這種獨處,在這一方畫布之間運籌帷幄,一點點創作出屬於我的世界,那是種極致的自由感和大快意。一開始在練習技法的階段,的確是很枯燥,不斷的量變臻達質變,也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耐力。但是當技法得心應手時,那又是一種渴飲甘泉般的暢快。有時負面情緒肯定會有,多是由生存的壓力引起,和畫畫無關。」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徐小稀畫作

以美和智慧,來抗衡人際的碌碌和生命的速朽,這是徐小稀的藝術理想或者說是人生追求。她的精神果實(作品)是她的自救。如果還能利及他人,能夠和更多善美的心靈呼應共鳴,那將是上天超額的恩賜了。

「我畫畫,不是為了畫畫本身,不是為達某個外在目的,而是一場精神上的自我修行,通過藝術的教養,不斷的啟智開慧,不斷發現美,創造美,和成為美。」

徐小稀的異想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