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

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

6月30日,相約萃辰!

圖 | 網路

編輯 | lulu

印安說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習慣總是統治著孩子們的生活。」其實,習慣對成人的影響何嘗不是如此呢?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

印竹說

記得有位作家說:習慣如一條巨纜,我們天天編結其中一根線,到最後我們再也無法弄斷它。這說明習慣的力量有多麼牢固,既如此,何不少年成天性,習慣成自然。

01

如是我說

微言語錄

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從讓孩子養成牢固的、融入生命的、能成為生命中自然的好習慣為己任!且聽印竹、印安如是我說~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我是萃辰天心書院印竹老師。今天的《如是我說》,印安老師是這樣說的:「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說:『習慣總是統治著孩子們的生活。』其實,習慣對成人的影響何嘗不是如此呢?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既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我接著說:「記得有位作家說:習慣如一條巨纜,我們天天編結其中一根線,到最後我們再也無法弄斷它。這說明習慣的力量有多麼牢固,養成好習慣有多麼重要啊!

孔子曾說:「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說的就是,很多習慣從小養成便會成為天性,因為習慣會使一切自然發生。說到這,想起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人話》。這篇散文主要講的是,有些人說一個人過於做作,會說他「都不會講人話了",然後針對這個話題,引發了朱自清對於規矩、禮節的一些看法,我覺得說得很有意思,節選部分與大家分享。他說:

北平人是最講究規矩的,他們說規矩,就是客氣。所以,也有很多人覺得這些規矩是假仁假義,假聲假氣,不天真,不自然。他們說北平人有官氣。不過天真並不容易表現,有時也不便表現。只有在最親近的人面前,天真才有流露的機會,再說天真有時就是任性,也不一定是可愛的。所以還是得講規矩。

尤其在社會上、在與人的交往中,規矩是調節天真的,也就是「禮」,四維之首的「禮」是孔子特彆強調的,因為「禮」就是調解。當然,一說到規矩,「禮」就會讓人覺得有點做作倒是真的,可是不能說那是假的。調節和做作是為了求中和,求平衡,求自然——這也許就是孔子所說的「習慣成自然」。規矩也罷,禮也罷,無非是教給人做人的道理。

這便是朱自清先生對「習慣成自然」的看法。

總之,既然習慣可以成自然,我們就應該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讓他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印安老師說,這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歸宿」,說明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從讓孩子養成牢固的、融入生命的、能成為生命中自然的好習慣為己任!

萃辰天心書院,願國學智慧走進千家萬戶……

02

經典誦讀

《曾國藩家書》

從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懶惰而導致失敗,從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驕傲而失敗。聽雷磊老師經典誦讀《曾國藩家書》,知曉庸人才人失敗之因~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經典誦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曾國藩家書》。請大家打開課本,我們將今天的內容誦讀一遍: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今天《曾國藩家書》說的是從古到今天下的平常人,都是因懶惰而導致失敗,從古到今天下的有才之人,都是因驕傲而失敗。

懶惰是人性中最大的劣根性。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是福氣,是休息;但實際上它帶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漸狹窄,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因為懶,我們總是沒準備好,總是慢人一步,總是錯過時機,總是不如意,總是歸咎於運氣,為懶惰開脫,然後繼續懶惰。

精神懶惰比身體懶惰更可惡,懶惰會毀滅我們的意志。世上許多事,只要肯動手做,就並不難。萬事開頭難,難就難在人皆有懶惰之心,因為怕麻煩而不去開這個頭,久而久之,便真覺得事情太難而自己太無能了。於是,以懶惰開始,以怯懦告終,懶漢終於變成了弱者。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種例子也是很常見的。比如楊修就是太傲了,傲到連曹操都受不了了,最後把他殺了。曹操這個人其實是包容心挺強的人,即使是仇人,他都是能用就留著用的。楊修到了把曹操惹怒的程度可見是做的太過了。

袁紹手下有一個叫許攸的,許攸在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候投靠曹操,告訴曹操說,袁紹的軍隊里糧草不多了,攻打烏巢可以取勝。曹操果然在官渡之戰中取得了勝利。許攸這個人是比較有傲氣的。在官渡之戰後他覺得自己是很有功勞的,經常喚曹操的小名,說「阿瞞阿瞞,我的功勞最大」。因為許攸從小就和曹操要好,所以看到曹操也比較隨便,本身也比較傲氣。但是曹操手下的許褚就看不下去了,就把許攸殺了。許攸也是以傲致敗。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回顧一下今天所學: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今天的經典誦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03

詩歌賞讀

《喜見外弟又言別》

人生聚散,最易情傷。特別是剛剛見面馬上又將要離別。聽雷磊老師詩歌賞讀唐代詩人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體會血濃於水的親情!

長按掃碼,聽語音~

用心細品,看文字~

大家好!歡迎來到萃辰天心書院365家庭共修之詩歌賞讀欄目,我是雷磊老師。

人生聚散,最易情傷。特別是剛剛見面馬上又將要離別。今天我們要賞讀的是唐代詩人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戰亂之中離別,屈指算來十年。如今一朝相逢,表弟已經成人。問姓頓感驚喜親切,道名憶及兒時面容。別後有多少世事變遷要說?直說到黃昏傳來陣陣晚鐘。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征途,你我之間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此詩當作於安史之亂之後的藩鎮割據時期。唐代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爆發安史之亂,至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結束,旋即又發生了吐蕃、回紇的連年侵擾,以及各地藩鎮的不斷叛亂,大大小小的戰爭時斷時續,一直延續到唐順宗永貞元年(785年)才大體告一段落,歷時三十年。此詩就是在這種動亂的社會背景下創作的。

李益,唐代詩人。大曆四年(769年)登進士第,初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間。後官至禮部尚書。其詩音律和美,為當時樂工所傳唱。長於七絕,以寫邊塞詩知名。

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詩人同表弟久別重逢又匆匆話別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為題材的小詩中,它歷來引人注目。

首聯「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開門見山,介紹二人相逢的背景。這裡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出離別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說明這是社會動亂中的離別。它使人想起,發生於李益八歲到十六歲時的安史之亂及其後的藩鎮混戰、外族入侵等戰亂。三是說二人分手於幼年,「長大」才會面,這意味著雙方的容貌已有極大變化。他們長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頗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現出這次重逢的戲劇性。

頷聯「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正面描寫重逢。他們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寫的「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中的情景顯然不同。互相記憶猶新才可能「疑夢」,而李益和表弟卻已經對面不能相認了。看來,他們是邂逅相遇。詩人抓住「初見」的一瞬間,作了生動的描繪。面對陌生人,詩人客氣地詢問:「貴姓?」不由暗自驚訝。對一個似未謀面者的身份和來意感到驚訝。

下句「稱名」和「憶舊容」的主語,都是作者。經過初步接談,詩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來就是十年前還在一起嬉戲的表弟。詩人一邊激動地稱呼表弟的名字,一邊端祥對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記憶中關於表弟的印象。

詩人從生活出發,抓住了典型的細節,從「問」到「稱」,從「驚」到「憶」,層次清晰地寫出了由初見不識到接談相認的神情變化,繪聲繪色,細膩傳神。而至親重逢的深摯情誼,也自然地從描述中流露出來,不需外加抒情的筆墨,已經為讀者所領略了。

十年闊別,一朝相遇,應該有很多話語要說。頸聯「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表現了這傾訴別情的場面。分手以來千頭萬緒的往事,詩人用「滄海事」一語加以概括。這裡化用了滄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間個人、親友、社會的種種變化,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社會動亂的無限感慨。

兩人熱烈地交談,從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話音。敘談時間長,正表明他們情誼的深長。「暮天鍾」並不是單純作為日暮的標誌而出現的。它表明二人敘談得十分入神,以至顧不上觀望天色的變化,也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只有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才使他們意識到原來已是黃昏。作者在這一聯,避實就虛,擇取了敘舊時間很長這個側面,表現出二人歡聚時的熱烈氣氛和激動心情。

前六句,從久別,到重逢,到敘舊,寫「喜見」,突出了一個「喜」字;七、八句轉入「言別」。作者沒有使用「離別」的字樣,而是想像出一幅表弟登程遠去的畫圖:「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明日」,點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嶽陽)的道路,這裡提示了表弟即將遠行的去向。「秋山又幾重」則是通過重山阻隔的場景,把新的別離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用「秋」形容「山」,於點明時令的同時,又隱蘊著作者傷別的情懷。秋天自古就同悲傷聯繫在一起。「幾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離亂」相呼應,使後會難期的惆悵心情,溢於言表。

這首詩不以奇特警俗取勝,而以樸素自然見長。全詩以凝鍊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生動的細節,典型的場景,層次分明地再現了社會動亂中與親人久別後不期而遇又匆匆離散的場面,抒寫了親人間真摯的情誼,也表現了動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奈。詩人借時事動亂中人生聚散的獨特一幕,表達出無盡的詩情。

最後讓我們再誦讀一遍,體會血濃於水的親情: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今天的詩歌賞讀就到這裡,萃辰天心書院,讓國學智慧走入千家萬戶,我們明天見!

講 師 簡 介

天 心 365

一個家庭的文化,

是家庭的基石,

是家庭溝通的重要媒介,

是家庭和樂美滿的關鍵因素。

國學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

學習聖賢經典,

增長智慧能量。

和家人一起快樂的親近國學,

進而促進每一個家庭的幸福提升。

這就是我們做《天心365》的初衷,

讓國學智慧走近千家萬戶。

書 院 地 址

武漢總院

武漢市江岸區解放大道1153號解放公園內

海南分院

海口市美蘭區和平大道66-58號

重慶分院

重慶市涪陵區興華西路40號

上海分院

浦東新區楊高中路2108號天物空間541室喜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萃辰天心書院 的精彩文章:

回歸於「一」,走在靈魂回家的路上……

TAG:萃辰天心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