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初夏來到鄂倫春,感受這個狩獵民族獨特的山林文化

初夏來到鄂倫春,感受這個狩獵民族獨特的山林文化

鄂倫春,既指位於呼倫貝爾市東北部,大興安嶺南麓的鄂倫春自治旗,又指狩獵民族鄂倫春族。「鄂倫春」的意思是打鹿人,其名字就深刻體現了它作為一個狩獵民族的獨特文化。在鄂倫春,你不僅能置身於林區漫山遍野的綠意之中,感受林區朝暉夕陰的氣候變化,更能體驗鄂倫春人長期遊獵的生活方式,感受鄂倫春人獨特的山林文化。攝影:水冬青

初夏的鄂倫春,滿眼嫩綠 攝影:水冬青

林區天氣變化無窮,雨後,雙彩虹橫貫在小鎮上空 攝影:水冬青

漫步小鎮,你會發現從哈爾濱到海拉爾的鐵路經過這裡。鐵路環繞處,是一個美麗的小村——東風村。攝影:水冬青

透過木柵欄,一棟棟有著當地特色的小木屋矗立在黑土地上。腳下肥沃的黑土地如同父輩的脊樑,這片土地承載著鄉村生活的艱辛與希望。攝影:水冬青

鄂倫春族是一個古老的狩獵民族,世世代代遊獵於興安嶺一帶,能騎善射,有「興安嶺上的獵神」之美譽。這個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文字的特殊民族,人口不足一萬,常年遊獵於深山密林之中,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攝影:水冬青

每個進山的獵人都要在他們的山神白那恰前拜祭,祈求山神庇護庇護他們。山神的位置由薩滿挑選,在一棵大松樹身上雕刻,慈眉善目的山神靜靜俯視著腳下的芸芸眾生。他們帶著一桿槍、一匹馬、一條狗,穿梭於密林之中,這是他們獨特的山林文化。圖:古老的松樹上雕刻的山神圖案 攝影:水冬青

每年6月18日,鄂倫春都會舉辦盛大的篝火節活動。火是鄂倫春人的聖物,他們敬火為神,與火相伴,與火神相關的傳說比比皆是。攝影:水冬青

"撮羅子"又稱"斜仁柱"或"撮羅昂庫",是鄂倫春、鄂溫克、赫哲等東北狩獵和游牧民族的一種圓錐形"房子"。攝影:水冬青

夜幕降臨時,大家圍坐在篝火前唱歌跳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長期遊獵的生活造就了鄂倫春人豪爽的性格。攝影:水冬青

狍頭皮帽是鄂倫春族的特色帽子,此帽既可保暖,又可在捕獵時誘惑猛獸。據說當時的獵人戴上這種帽子匍匐在樹叢中,帽頭微露,宛若一隻狍子,可誘猛獸前來獵之。攝影:水冬青

所謂好奇害死貓,天性好奇的狍子成了森林裡最容易獵取的動物,鄂倫春人的生活也與它緊密相連。不過現在國家全面禁獵,狍子自然也是飼養的。除了狍頭皮帽,狍皮衣也是鄂倫春傳統服裝。延楚花是當地狍皮製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男人出門的時候,女人和孩子們就聚集在一起拉著家常,縫製皮衣。圖:縫製皮衣的女人和孩子 攝影:水冬青

孫女依偎在奶奶身邊,聽奶奶講著鄂倫春的傳說。文化傳承需要下一代的延續,這裡的山山水水將成為他們永遠的精神家園。圖:延楚花5歲的小孫女烏妮罕正在親吻小狍子的雕像。 攝影:水冬青

初夏,鄂倫春流淌著深深淺淺的綠——嫩綠、翠綠、黃綠、深綠……如同畫家筆下的世界。 攝影:水冬青

星星點點的野花散布在厚厚的綠毯上 攝影:水冬青

除了豐富多彩的民俗人文,鄂倫春還有著令人炫目的風光。初夏的鄂倫春,草如綠毯,花如潮水,一望無際的大森林滿是流淌的綠。圖:這裡有著五彩的顏色。清晨,薄霧輕籠,月色餘暉輕灑大地,這是一種素雅的淡藍色調。 攝影:水冬青

日落時分,殘陽如血,燃燒了天空的雲彩,這是一種悲壯的火紅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攝影:水冬青

不知誰家木屋,點綴了風景,美麗了心情。攝影:水冬青

山雨欲來風滿樓,林區的天氣說變就變。剛剛晴空萬里,瞬間雷聲隆隆,烏雲壓頂。暴雨過後,遠方初晴,日落處,霞光萬丈。攝影:水冬青

看完風景後,還可以來到布蘇里山莊,"布蘇里"在鄂倫春語中是「森林茂密」的意思。布蘇里山莊深藏於內蒙古大興安嶺中,原為東北著名的嘎仙溝軍事基地。這裡有著鬱鬱蔥蔥的森林,除了保存完好的軍區禮堂和各種軍事設施外,還可以參觀當時最為神秘的地下油料庫。這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工程,有著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攝影:水冬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貧民窟里的芭蕾夢:當芭蕾舞遇上內羅畢最大的貧民窟
又一例同類相食現象:可愛的北美紅松鼠竟然是殺嬰惡魔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