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交大Advanced Materials:電場可調低功耗可穿戴自旋電子器件

西交大Advanced Materials:電場可調低功耗可穿戴自旋電子器件

【引言】

生物與數字世界之間的無縫連接已經成為未來電子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柔性電子器件因其所具備的柔韌性,便攜性,可穿戴性,已經成為發展功能器件的尖端領域。然而柔性自旋電子器件的研究卻仍然局限於其磁性調控方式,因為傳統的磁鐵調控方式具有體積龐大、高功耗、高熱量、響應慢等缺點,嚴重製約了柔性自旋器件的實際應用。

【成果簡介】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青年千人」劉明教授課題組研究了基於電場調控的柔性自旋電子器件,並實現了磁疇翻轉的可視化觀測。該成果首次嘗試將磁電耦合效應從平面研究推廣到柔性曲面研究,很好地填補了柔性自旋電子領域磁電複合技術的空白,具有突破性的意義。柔性基底上電場可控的反鐵磁-鐵磁轉變迎合了當前磁性器件的功能需求,因而該成果將為新一代可穿戴,低功耗,快響應,易集成柔性電子元器件的製備與研發打下堅實基礎。

【圖文導讀】

圖1不同基底的(Pt/Co)2/Ru/(Co/Pt)2人工反鐵磁實物圖片及其基本磁性表徵

(a)Kapton (I)和雲母上(II)呈彎曲態的(Pt 9 ?/ Co 7.5 ?)2/ Ru (0.95nm)/ (Co 7.5 ? / Pt 9 ?)2/ Ta(3.5nm)人工反鐵磁。 右圖III顯示的是離子膠(IG);

(b)和(c)是(Pt / Co)2/ Ru /(Co / Pt)2/ Ta / Mica人工反鐵磁的磁滯回線Ru厚度依賴特性;

(d-i)在極性MOKE模式下觀察到的(Pt 9 ? / Co 7.5 ?)2/ Ru(10.3 ?)/ (Co 7.5 ? / Pt 9 ?)2/ Ta(3.5nm)/Mica結構的垂直動態磁化反轉。

(d-f)是磁場從-191 Oe降到-169 Oe所發生的第一次磁疇翻轉過程(至);

(g-i)是磁場從+456 Oe升到+477 Oe所發生的第二次磁疇翻轉過程(至);

(d)圖左上角插圖是磁疇翻轉過程相對應的磁滯回線;本工作的人工反鐵磁結構是(Pt/Co)2/Ru/(Co/Pt)2, 鐵磁、反鐵磁耦合類型可以通過調節Ru的厚度實現;

所有測試均在室溫下完成;

圖2具有臨界反鐵磁耦合的柔性人工反鐵磁的應力測試

對於(Pt 9 ?/Co 7.5 ?)2/Ru(9.9 ?)/(Co 7.5 ? /Pt 9 ?)2/Ta(3.5nm) /Kapton 人工反鐵磁在不同曲率下的(a)凹面彎曲和(b)凸面彎曲應力測試;三維插圖說明了彎曲測試的形狀變化和受力情況;

(c)對Kapton上的tRu=9.9 ?人工反鐵磁進行重複的彎曲測試;

對於(Pt 9 ?/Co 7.5 ?)2/ Ru(1.03nm)/(Co 7.5 ? / Pt 9 ?)2/Ta(3.5nm)/Mica 人工反鐵磁的(d)凹凸測試和(e)重複應力測試;

我們在相對較大的柔性襯底上製備人工反鐵磁結構,用鋒利的剪刀將樣品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形狀。 這樣,我們獲得了許多相同的小樣本,這確保了樣本的一致性以做不同的實驗;

圖3不同曲率下電壓對柔性人工反鐵磁的調控效應

(a) 平面狀態離子膠電場調控示意圖;

(b) 曲率為1/5 mm-1(c) 曲率為1/3 mm-1時的示意圖;裝置的結構可以表述為Au電極/離子膠/人工反鐵磁/基底;

(d-f)是tRu=9.85 ?的人工反鐵磁在不同曲率下的電場調控作用;

(g-i) 是tRu=9.9 ?的人工反鐵磁在不同曲率下的電場調控作用;外加磁場沿著磁易軸方向,即面外方向;結果顯示了在離子膠調控過程當中人工反鐵磁具有豐富的磁學行為,可以實現雙-三回線之間的轉換,表明人工反鐵磁可以實現鐵磁-反鐵磁耦合之間的轉變;對於9.9?具有臨界效應的人工反鐵磁,其對應力效應比9.85 ?更加敏感。

圖4對離子膠調控人工反鐵磁中應力和電壓效應的討論

(a)典型的人工反鐵磁的彎曲效應,圖中磁滯回線顯示為Kapton基底上tRu=9.9 ?時的應力效應;在曲率為1/5 mm-1和1/3 mm-1時應力分別為71 MPa or 118 MPa;

(b)離子膠調控過程中薄膜界面雙電層(Electric double layers, EDL)中離子聚集示意圖;

(c)電壓調控下典型雙-三磁滯回線的轉換過程;所選取的人工反鐵磁tRu=9.85 ?;

(d) 三回線是雙回線和單回線的疊加,圖中顯示了一種可能的分離方法;

圖5電場調製(Pt/Co)2/Ru/(Co/Pt)2/Mica中磁疇翻轉

(a)平面狀態下tRu= 0.99 nm 時樣品的磁滯回線;

(b) 和 (c) 是該樣品在電壓為0v及4v時的磁疇圖;

(d) 凹面狀態下tRu= 0.99 nm 時樣品的磁滯回線;

(e-f) 是電壓變化所對應的磁疇變化圖;磁疇翻轉比例的確定:首先計算亮區(b,c)和暗區(e-f)所佔比值,然後用磁化飽和時的值進行歸一化;

【總結與展望】

該工作系統研究了Au/IG/(Pt/Co)2/Ru/(Co/Pt)2柔性人工反鐵磁中離子膠對RKKY效應的電場調控作用,在不同曲率下均得到了雙-三回線間的轉換。此外,本工作實現了電控磁疇的可視化研究並且進一步證實了對於費米面電子密度起決定作用的磁性系統而言,IG電壓調控磁性十分奏效。該成果在電路電壓下實現了對柔性自旋電子的高效控制,為新一代可穿戴,低功耗,快響應,易集成柔性電子元器件的製備與研發打下堅實基礎。

該成果以「Ionic Gel Modulation of RKKY Interactions in Synthetic Anti-Ferromagnetic Nanostructures for Low Power Wearable Spintronic Devices」為題,在材料科學領域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19.79)上線發表。該研究成果是由博士生楊曲在西安交大電信學院博士生導師劉明教授和周子堯教授共同指導下完成的,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為該論文的唯一單位。這是劉明教授團隊在電控磁領域繼2018年Nat. Commun.,Adv. Mater.,ACS Nano後的又一重大突破。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及西安交大基本科研業務費的支持。

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ma.20180044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材料人 的精彩文章:

熒光探針在超分辨成像中的應用
浙江大學Adv.Funct.Mater.:將3D列印與靜電紡絲相結合,實現快速響應和增強水凝膠致動器的可設計性

TAG:材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