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英烈傳》中的喜劇英豪,本該與徐達齊名,卻為何不幸慘死?

《大明英烈傳》中的喜劇英豪,本該與徐達齊名,卻為何不幸慘死?

原標題:《大明英烈傳》中的喜劇英豪,本該與徐達齊名,卻為何不幸慘死?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侃大山

講述元末明初群英演義的評書,《大明英烈傳》里最吸引人的不是天生主角朱元璋,而是喜劇「明星」胡大海。


這位在評書里取襄陽、攻金陵的大功臣,曾經憑藉一己之力誤打誤撞地救下了一眾舉子,那些人里有不少後來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元勛,比如劉伯溫、李善長等。同時他還因皇帝屠殺功臣而打抱不平,甚至保著朱棣去攻打朱元璋。


按理說這樣一位讓風云為之變色的大人物應該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起碼可以達到徐達、劉伯溫這樣的知名度,可惜史書對其的文字敘述並不多。只因為這位評書上的「最佳配角」在明朝建國的過程中死得太早太冤枉。


一、資深老員工

朱元璋最早是在郭子興的碗里混飯吃的,只不過那裡人際關係不僅複雜還妒能。郭子興最初被趙均挾持的時候連自己親生兒子都不敢出面相救,全憑領兵在外的朱元璋率兵殺回,軟硬兼施之下才救了老郭。


可是郭家並不感恩,先是剝奪了朱元璋的軍權,之後又想把恩人扔進小黑屋餓死。朱重八一看「郭家菜」不僅不好吃而且還容易「中毒」,索性自己單幹。


另起爐灶就需要有夥計幫忙,於是老朱從自己的部下裡面劃拉出來24個鐵杆(另一種說法是18人)重新開張,這些人日後都成為了明帝國的功臣。不過別著急,他們當中有個叫「胡海」的卻不是胡大海。


「胡海」普遍認為是東川侯胡海洋,曾經跟著沐英征討過雲南,攻破了大理。而我們的主角胡大海則是朱重八起兵才加入的資深將領。


史書上評價胡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也就是他身材高大,臉色黢黑,還有些計謀。這樣的素質去賣豬肉肯定是庸庸碌碌,但是去打仗則是脫穎而出。因為有勇有謀長相還粗獷,所以朱元璋初一見面就命令其為先鋒。


有了平台,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能耐。


胡大海也不負眾望,在後來的一系列的戰役中表現頗為搶眼。朱元璋佔據金陵想徹底安家的時候將胡大海任命為右翼統軍元帥,這相當於一個集團軍的司令了,屬於軍隊高層人物。在資深將領這個級別里,受到的待遇能與「聯合創始人」平起平坐實屬罕見,由此可以想像胡大海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


二、道德楷模


有這樣一句古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言放在統兵大將身上毫不為過,尤其是手握重兵還比較皮的將領們,讓統治者頗為頭疼,就算脾氣非常暴躁的朱元璋,面對常遇春、藍玉等人幾度屠城殺降,除了罵人也沒有其他辦法。但胡大海卻是個例外。

元朝末年社會動蕩,流民亂竄,這時糧食就成為了硬通貨,比金銀更加實在。為了確保糧草充足,朱元璋嚴令禁止部下釀酒。因為釀酒就需要糧食,那點存量都不夠人吃的,更何況喝酒了。


可是胡大海的兒子卻私自在駐地釀酒,後被人告發。朱元璋要殺鬍子以嚴明法紀,有人勸他別這麼做,容易激起胡大海的叛變。朱元璋大義凜然地說:「哪怕我逼反了胡大海,也必須殺掉他的兒子。」結果老胡的兒子被殺,胡大海非但沒有造反,反而認真檢討自己的過失。


胡大海對自己人這般,對敵人也是一樣。朱元璋與張士誠因為爭奪紹興地區而爆發激戰,張派遣呂珍猛攻諸暨。諸暨這個地方是古越文化的發祥地,是勾踐當年圖謀復國的根據地,地位重要守備完善。呂珍看城高池深不好攻打,就在城牆四外築起了堤壩,準備引河水灌城。


本來這麼重要的地方應該設置完善的防禦,就好比關羽水淹七軍一樣。可是呂珍以為堤壩蓋起來就萬事大吉,結果被從寧越州趕來救援的胡大海截了道。胡大海控制堤壩之後引水倒灌呂軍,對方頓時陷入被動。


呂珍趕緊求和。呂、胡二人以折斷的箭盟誓,雙方罷兵休戰。當時胡大海手下有個叫王愷的謀士說:「那廝都快被淹死了,還談什麼和平。再說他本來就狡猾言而無信,現在應該乘勝追擊,肯定能夠大獲全勝。」


胡大海卻說:「一言既出就不能違背,就算打敗了呂珍也是勝之不武,俺老胡不做這種不講禮的事情。」


看當時的形勢,朱元璋一方在諸暨城處於守勢,而且胡大海屬於援兵準備不足,雙方膠著在一起誰也沒有把握能大勝。如此握手言和反倒成就了胡大海的威名,從此胡大海的威信成為了朱元璋軍中的招牌。


胡大海常說:「我自己雖然沒讀過什麼書文化水平低,但是我知道帶兵的三要素:一不隨便殺人,二不強搶婦女,三不毀人屋子。」由此,胡軍所到之處當地百姓紛紛依附。


比如胡大海聽從王愷的建議打下了江西的上饒,上饒地區方頻遭戰亂經濟蕭條,最主要的是城裡糧食匱乏。無論這個地方戰略地位多麼重要,沒有糧草萬事休提。有人勸胡大海撤走,大海同志說:「這個地方可以牽制陳友諒,我們要服務大局,沒糧食吃就想辦法克服。」


但是唯一克服「無糧」窘境的就是搶!士兵對附近存有糧食的村寨進行強征,奪掠的糧食美名其曰「寨糧」,這樣的操作在朱元璋軍中習以為常。可是胡大海頂著兵變的危機先是禁止部下吃「寨糧」,又冒著「大不韙」的風險上書朱元璋,表示我的軍隊不能吃搶來的飯食。


朱元璋十分讚賞胡的做法,在此基礎上逐步制定了賦稅制度,保障了供給,穩定了根基。正是因為上饒地區強有力的牽制,給朱元璋消滅強敵陳友諒加了分數。


三、冤死的一代英豪


楊通貫本來是元末民生凋敝中湧現出來的一支起義軍,後來因為利益權衡投降元政府成為了一支「官軍」,這支部隊打得起義軍非常之疼。



朱元璋第一次攻打南京的時候就是被楊通貫的部隊擊潰的,之後張士誠攻佔揚州,又被苗軍打回了老家。


數年後張士誠攻打杭州,江浙的行省丞相求援楊通貫,自己卻帶人跑了。苗軍長途奔襲,愣是依靠自己的少數兵力在沒有幫手的情況下把張士誠的幾萬大軍打得「十喪八九」。楊通貫也因為戰功被朝廷賜名為「完者」。


這樣的人物怎能不讓張士誠恨之入骨,張士誠利用楊通貫與江浙行省丞相的不和,用計逼死了楊。苗軍一眾將賬算到了元廷頭上,全部投靠了張士誠。胡大海攻下嚴州後,苗將蔣英、劉震、李福等人又率軍歸順。


苗軍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胡大海喜歡他們的驍勇就划到自己麾下作戰。可事實證明,苗軍除了楊通貫以外誰也鎮不住。蔣英等人幾天安生日子還沒過就又謀劃另找主家。


一天,他們請胡大海到八詠樓觀看苗軍演習弓弩。剛到駐地,蔣英的黨羽就跪拜到胡大海的馬前,向胡大海告蔣英的狀。


胡大海聽了很詫異,正要向蔣英求證對方所言是不是事實。他的臉剛轉過去迎面就看見一個銅錘砸了過來,胡大海躲閃不及被當場砸死,同行被遇害的還有胡大海的兒子和參軍王愷。蔣英等人在城中大搶一頓之後又投靠了張士誠。


後來李文忠進攻杭州俘獲了蔣英等人,朱元璋命令刺蔣英之血以祭胡大海。明朝建立後,胡大海被追封為「越國公」。死於叛軍之手的一代名將,總算以一種另類的方式將結局「圓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風雲派 的精彩文章:

中國針灸鼻祖其實出身儒家,飽受病痛折磨中寫下史學奇書
唐朝「穿越人」,留下六個科學成果,造福中國數百年

TAG:歷史風雲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