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為易?何為道?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何為易?何為道?人類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何為易?

《易》是用來研究天地奧秘的工具,本身無思無為,不具有言告的功能,但在易簡的形式中寓托著深刻的道理。它以陰陽二種爻的上下往來表示萬物的衝突、和諧、運動變化。但這些作用的發生實際上靠的是研究者自己的解釋,《周易》的作用實際上是占問者解釋的作用,《周易》的性質實際上是占問者解釋的性質。所以,用《易》者必是知《易》者,知《易》者必是知天地萬物之誠者 。

周易的創製與正確應用是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從其製作說,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了知萬物之情狀,故創製卦爻以摹擬天地萬物的變化。而對於《周易》的解釋又還原為對天地萬物的理解。這一來一往之中,人的思維能力和精神境界得到了提高。從自然到人文,從天文地理到易卦系統,這是人的抽象、濃縮、凝聚、象徵等思想方式的提高。人不是在自然本身中把握世界,因為人總是被自己所處的時空所拘限,不可能完全跳出經驗的圈子。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世界裡,人們以此境遇、事項為基礎,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積累起來的知識,試圖把握整個世界,刻畫人類最主要的活動。人通過自己的創設,為更加全面、更加廣泛地了解世界,提供了可能。但人對易卦世界中的東西的把握,最終受制於人自己所達到的知識高度、人格高度。「問之即應」,實際的應者是解釋者;「用之即效」,這個效果來源於對真實世界的明澈把握。

何為道?

佛曰道無中生有即是空,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無相生

「有無相生」就是佛家的緣起性空,有是緣起,無是性空,兩者互相依託,互相轉換,有生無,無生有,緣起就是性空。

最近,我聽到很多人都在這一點上出了錯。其中包括一位我很尊重的老師。她的學問非常好,但偏偏在這個問題上解釋錯了。比如,她說到老子的有無相生是緣起性空時,舉了個例子:一個房間本來什麼都沒有,這是空;後來擺上了很多椅子和傢具,這是有。她的意思是,有空才有有。

實際上,佛教的緣起性空不是這樣。因為緣起和性空不是對立的,它們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不是有是緣起、沒有是性空,而是緣起的同時就是性空。老子的有無相生也是一樣的,善惡是同時存在、不斷轉化的,有和無、緣起和性空也是這樣。緣起就是各種條件,有就是各種條件彙集到一個地方。為什麼說它同時又是空的呢?因為,它不是不變的,這麼多條件一直在變化,它也就一直在變化,所以,有的同時就是空。而不是空了之後變作有,不是騰空了房子,再把傢具放進去。

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很多哲學家都在這裡出錯了。也是在這一點上,顯示出了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區別。

比如存在和虛無,存在和虛無是對立的,但緣起和性空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換言之,佛教的空不是虛無主義,而是性空的同時、變化的同時有緣起的現象存在。為什麼?因為,各種條件、現象聚合在一起,在某個時刻構成了某種存在。它雖然是性空的,不是本有的,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是空的,但是在各種條件聚合的每一個瞬間,也確實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現象,它們只是在出現的同時就在改變和消失而已。所以,老子說,顯現上的有和本質上的無是一體的,不要認為顯現上的存在是實在的,因為它的本質是無,時時都在變化,是不會永恆的,所以不要執著。

這就是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也是這樣,都是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概念。

比如「難易相成」,難是無數個易構成的,但它同時又是相對的,你覺得難,他可能覺得易;你覺得易,他可能覺得難。

人類與道的聯繫?

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能夠根據個人彼此之間的深入了解構成群體。在群體關係形成後,具有親緣關係的成員就擁有共同基因,但這並不是由親綠選擇造成的。親緣選擇和廣義適合度理論無論是應用在人類、真社會性昆蟲還是其他動物身上,都無法得到有效驗證。人類的進化動力在於人們具有與人溝通、識別、評價他人並與他人產生聯結、合作與竟爭的傾向,以及從屬於某一群體的需求。這樣的互動有利於人類進化,他們的社會智能會在這種互動中不斷增強,最終使得智人成為第一個在地球歷史上佔據支配性地位的物種。

人口增長的速度遠大於生存資料增速,當人口數量超出對應的農業水平,多增加的人口就會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

秦初人口將近2100萬,農民起義,滅亡;

西漢初期人口約1300萬,出現文景之治,人口快速增長;

漢武帝初年人口約3600萬,為解決外患而戰,人口下降至2300萬,於是迎來「昭宣中興」;

漢平帝時期人口約5900萬,天下大亂,人口銳減,東漢建立,於是迎來「光武中興」;

東漢末年人口約5600萬,瘟疫與戰爭肆虐大地,西晉時期僅剩約1000萬,於是迎來「太康之治」;

隋朝時期,人口增長到4600萬,爆發農民起義,人口再度減少到2500萬。

唐初時期,貞觀之治,人口又開始增長;

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人口銳減,不足3000萬,到唐憲宗時期,迎來「元和中興」;

... ...

整個華夏史,就是一部生殺史。

每當人口數量增長到土地承載的極限時,必定會有天災人禍讓人口銳減。

在當時的條件下,只有兩種選擇。

對外擴張,奪取更多的生存資料。

內部消耗,弱者亡,讓強者的基因得以延續。

便是如今,也會有莫名的偉力,阻止著過多的人口,雖然生產力提升了,但人類生育率卻在下降。

在所有動物中,只有人類能夠根據個人彼此之間的深入了解構成群體。在群體關係形成後,具有親緣關係的成員就擁有共同基因,但這並不是由親綠選擇造成的。親緣選擇和廣義適合度理論無論是應用在人類、真社會性昆蟲還是其他動物身上,都無法得到有效驗證。人類的進化動力在於人們具有與人溝通、識別、評價他人並與他人產生聯結、合作與竟爭的傾向,以及從屬於某一群體的需求。這樣的互動有利於人類進化,他們的社會智能會在這種互動中不斷增強,最終使得智人成為第一個在地球歷史上佔據支配性地位的物種。

三千大道無一不是為順應人類生存的自然法則,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便是道便是法。而在歷史滾滾洪流存在下來的易和諸道流傳下來的真諦是值得人們敬畏和尊敬的,有些人整日活著,卻終其一生也沒看到道的門檻,終於埋沒在歷史之中而沒留下一絲痕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泰國遊學記#我為什麼要帶孩子在泰國上學
雪茄客,雪茄情(關於雪茄新手常見的基礎知識)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