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日本人以職業道德規範強而聞名,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他們無論多無聊薪酬多低的工作都儘力敬業完成,給人體貼周到的感覺。但是,不論報酬多低,也不會有人會在完全沒有回報的情況下工作,這點大家都同意,對吧?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幾個詞呢?

之所以想起來說這個話題,是因為今天想寫寫最近在日本社交網路上的一個討論。

幾天前,一個名為 @kaasankyoha (京香媽媽)的用戶在 Twitter 上曬了女兒的道德課教科書。而曬這本書的原因在於,她吃驚地發現學校在教小朋友不求任何回報地工作。「哇,小崩太們……你們不應該在不給工資的公司里工作哦!」她在 Twitter 上說。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在京香媽媽曬出的這頁書上寫著,「崩太和其他人說,『即使沒有得到任何獎勵,我們也想繼續工作,因為,畢竟___。』」是的,這還是道填空題,讓小朋友自發地想很多不求回報工作的理由。

和京香媽媽一樣對這本書的內容不滿的網友不少哦。

「這世界」學校應該教孩子不求回報去勞動嗎?

「所以他們現在在拿道德的幌子教孩子成為工資的奴隸?可怕。聽起來像我那個惡劣老闆寫的故事。可憐的孩子們,就這樣被洗腦了。」一個網友說,這種思想就是導致日本公司里普遍的無薪加班現象的根源啊。

另一個網友甚至還給這個故事寫了個結局:「崩太一直沒有回報地工作著,最後他飢餓困頓,生活非常悲慘。因為他沒有錢買食物。」

那這本書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京香媽媽把書翻到後面發現,原來完整的故事是崩太和朋友們一起打掃清潔他們居住的街道,最後教會小朋友們的道理其實是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大家都為社區清潔付出一點,生活就會更幸福。

所以,是京香媽媽想多了嗎?也不能這麼說。

考慮到崩太和朋友不是專業的清潔工,所以他們打掃街道應該算是在做志願者。這樣一來,不求回報是沒有問題,但不能強調這是「工作」,工作本身就有拿勞動換取回報的概念。當然,這不是一本經濟教科書,是一本小朋友看的道德教科書,是會簡化一些辭彙,但有些概念還是不能模糊的。否則,小朋友可能從小就會分不清有償和無償的界限,不知道什麼是義務什麼又是權利。

說起來,你們有想過為什麼日本的百貨公司通常八九點就關門嗎?我們曾經問過在日本打工的中國店員,他們說,這是因為日本的服務行業人員的工作強度特別大,所以這其實就是一種反勞動剝削的做法。

總之就是,在工作這件事上,體貼敬業不代表無私。但反過來,需要在工作場合之外由個體影響他人的時候又不能自私。

哎,要讓小朋友分清這些事的道德觀念好像是有點難哦。

題圖:GIPHY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推出昵稱瓶六年,可口可樂還要怎麼吸引你對著可樂瓶拍照?
日本盜版漫畫網站「漫畫村」又回來了,它對業界一直很諷刺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