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的廟號,原來是這樣定義的

皇帝的廟號,原來是這樣定義的

廟號其實就是皇帝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畢竟不能直呼皇帝的名諱。我們常見的廟號有太祖、高祖、世祖、聖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等。

廟號的起源和發展

廟號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不過最原始的廟號比較簡單,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並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例如太祖湯、高祖王亥、世祖盤庚、中宗且乙等。

周滅商之後,廟號被廢止,產生了謚號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謚號而無廟號。

秦國統一天下後,由於始皇帝認為「廟號和謚號」會導致「子議父、臣議君」,於是廢除了廟號和謚號。

漢朝時期:漢朝建立後承襲了廟號制度,但對於追加廟號極為慎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所以漢朝皇帝人人都有謚號,但僅有少數擁有廟號。而漢朝由於以孝治天下,所以除了劉邦外,一般謚號和廟號都有「孝」字。例如:劉邦的廟號為太祖高皇帝、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而

到了魏晉南北朝,廟號就開始泛濫了,幾乎是個皇帝就有廟號。

到了唐朝,除了亡國之君和短命皇帝外,一般也都有廟號。

而到了唐朝以後,由於皇帝謚號字數越來越多,而子孫後代也常常往上加字,所以之後的皇帝一般改稱廟號,而不再稱呼謚號。

廟號的命名規則

一般來講,廟號的選字不如謚號那麼嚴格,但也有簡單的褒貶意思在裡面。大致如下:

開國皇帝:太祖、高祖,此外還有烈祖(基業有限、割據一方)強國之君:太宗、聖祖守成之主:世宗(也指繼承世系傳承發生偏移)、哲宗、興宗、成宗明君賢主:仁宗、聖宗、孝宗、睿宗中興之主:世祖世系偏移:代宗、世宗(部分)功業不足、有功有過:憲宗、宣宗明褒實貶:神宗懦弱之主:寧宗遭遇動亂、被迫逃往:德宗、英宗由盛轉衰:高宗文弱無能:文宗偏好武力:武宗過渡君主:度宗、定宗在位短暫:穆宗、光宗昏庸腐朽:熹宗亡國之君:哀宗、思宗無法定義:玄宗、真宗、理宗、道宗

此外,還有一些特有的廟號,一般都是後世追封的,大致有以下幾種

太初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黃帝統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自己的祖先陳胡公為新統祖王祖:新朝皇帝王莽追尊自己的祖先田安為新王祖始祖:開國皇帝對血源始祖、得姓始祖或者始封之君的追封,這是開過皇帝為了強化皇權而追封自己祖先的,商始祖契 、漢始祖劉煓、新始祖虞舜、吳始祖孫堅、成始祖李特、秦始祖姚弋仲、涼始祖呂望、魏始祖拓跋力微、周始祖姬昌、金始祖完顏函普、清始祖布庫里雍順等顯宗:死後獲得的美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漢軍沒有導航,為何還能叱吒草原,追擊並打敗匈奴!
五胡十六國中,不是胡人,而是漢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前涼!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