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君太奇葩,王位不傳給太子非要給外人,結果大家一起死光光

這個國君太奇葩,王位不傳給太子非要給外人,結果大家一起死光光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分封他的弟弟召公奭於薊地(今北京地區),建立了燕國,其真實目的有兩個,一來可以防範北方的少數民族,二來可以監視異姓諸侯姜子牙的齊國(畢竟誰也難保其後人都很老實)。召公奭的後人幾百年以來一直老老實實地履行著自己的義務,但是傳到了燕王噲的時候,燕國發生了一場很大的變故,還差點因此滅亡,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整件事情的始末。

公元前320年,到燕國第三十八任國君燕王噲繼位時,燕國國力已經不行了,相對於「戰國七雄」的其他國家而言,燕國可以說是最弱的一個。因為在這之前列國紛紛變法圖強,魏國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秦國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韓國韓昭侯任用申不害變法,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齊威王任用鄒忌變法,趙國也有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算起來就只有燕國沒有動靜,此消彼長,燕國的國力和他們的差距自然就越來越大了。落後就會挨打,燕王噲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時候一個叫子之的人出現在他的視野里。據史書記載子之這個人「貴重,主斷」,也就是說他辦事能力很強,處事果斷,深得燕王噲的賞識,不久他就被任命為燕國國相,燕國上下大小事務全部交給子之處理(國事皆決於子之),燕王噲寄希望於他能夠將貧弱的燕國治理得強大起來。

子之成為國相以後,憑藉其出眾的能力和燕王的信任,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一股勢力,其中蘇代(蘇秦的弟弟,和子之是兒女親家)和大夫鹿毛壽等人就是其忠實的黨羽。隨著子之的勢力越來越大,慢慢地也引起了燕王噲的猜疑。

有一天蘇代從齊國辦完事回來以後,燕王噲就問他:「你覺得齊國能稱霸嗎?」蘇代回答說:「齊王(齊宣王)必然稱不了霸!」燕王又問:「為什麼這麼說呢?」蘇代說:「因為齊王不信任、不重用他的臣子!」燕王噲聽了以後頓時覺得很慚愧,他覺得自己也不應該猜疑自己的國相子之。從此以後,燕王更加信任和重用子之。

子之的權力越來越大以後,他的心理也跟著膨脹了起來,甚至有了取燕王而代之的想法,他暗地裡派其心腹鹿毛壽對燕王說:「大王不如把國家讓給子之。當年,帝堯之所以被後世稱為賢君,因為他曾經要把國家讓給許由,許由沒有接受,所以堯既得到了讓賢的美名又沒有失去天下。現在,大王如果將國家讓給子之,那麼子之必然不敢接受,這樣一來大王便可以與當年的堯相媲美了。」燕王噲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他覺得只要能讓燕國變得強大起來,又有什麼不能犧牲的呢?於是就有了禪讓王位給子之的想法,子之的權力也因此變得更大了,但此時太子平的勢力也一點不弱,兩個人可以說是旗鼓相當。

這時,子之又派一個心腹大臣去做燕王的工作,他對燕王說:當年,禹把伯益定為自己的繼承人,但他任用的官吏都是啟的黨羽。等到禹老了,覺得啟的黨羽不足以擔當統治天下的大任,就傳位給了了伯益。而啟卻和他的黨羽攻打伯益,最終奪了伯益的國君之位。所以天下人都認為禹雖然名義上傳位給了伯益,但不過是給了他一個虛位,而實際上是要讓啟取而代之。現在,大王您說要把國家讓給子之,但所任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人,這就和當年的禹一樣,表面上要把國家讓給子之,但大臣們都是太子的人,實際上還是太子說了算。」燕王噲聽懂了其中之意,於是就把俸祿三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部罷免,交給子之另外安排任用。如此國相子之真的變成了燕國的實際掌權者,更加誇張的是燕王噲自己還移居別的宮殿,北面而稱臣。

這下太子平就不幹了,他覺得老爹的王位不想坐,理應由他來坐,怎麼也輪不到子之!於是他聯合將軍市被率軍攻打子之,結果反被早有準備的子之所擊敗,將軍市被被殺,太子平也失蹤(很可能在這場戰爭中被殺)。據歷史記載這場「子之之亂」持續了好幾個月,燕國百姓怨聲載道,流離失所。《史記》中記載:「因構難數月,死者數萬,眾人恫恐,百姓離志。」燕國國內簡直就是一團糟。

齊宣王聽到此事以後,覺得這是吞併燕國的最好時機,於是率大軍進攻燕國。聽說齊國人來了,痛恨子之的燕國人紛紛放棄抵抗,開城歡迎齊軍,齊軍很快就攻佔了燕國的都城,失國失地的燕王噲覺得自己無臉立於天地之間,遂自縊而亡,子之也被齊軍抓住以後被剁成了肉醬,燕國幾乎滅亡。

至此,燕王噲所謂的禪讓王位給子之徹底變成了一場鬧劇,除了當事人全部死光光以外,燕國也幾乎被齊國滅亡,還好後來流亡在外的燕國公子姬職被趙國送回燕國即位,是為燕昭王,燕國才避免了滅亡的悲劇發生。燕昭王繼位以後,招賢納才勵精圖治,終於使燕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後來他派大將樂毅率領「五國伐齊」還差點滅了齊國,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 的精彩文章:

成王和康王統治中,天下安定太平,人民後來稱為「成康之治」
中國第一名將你們認為是誰?

TAG:東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