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修建開平城忽必烈開府金蓮川

修建開平城忽必烈開府金蓮川

修建開平城忽必烈開府金蓮川,名為開府,其實也就是多立了幾個帳篷。10餘年來,夏季在金蓮川或六盤山,冬季為了避寒趨暖,要遷到撫州或奉聖州,不少漢臣紛紛建議忽必烈建造一座新城。忽必烈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命令子聰師徒負責勘察地形,參照各國都城的樣子,修建一座新城。子聰和尚與謝仲溫認為桓州之東,灤水北岸的龍崗是一塊風水寶地,宜於建城。忽必烈就任命謝仲溫為工部提領,具體負責修城工作。新城建成後,有人建議:此城龍崗蟠其陰,灤河經其陽,四山拱衛,佳氣蔥鬱,地處南北交通要道,可定名為開平,暗含開天下太平之世之意。

當年夏天,忽必烈就將金蓮川幕府遷移到這裡,使開平成為忽必烈的一個參謀本部。修建開平城,這在忽必烈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它不僅標誌著蒙古族從游牧經濟向農業經濟的轉化,而且使開平成為忽必烈統治漢地的政治中心,對於元朝的建立,中國的統一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蒙哥理算忽必烈大張旗鼓地行施漢法,在漠南漢地的權力和勢力迅速膨脹。征服大理後,他回到金蓮川,又令劉秉中等營建宮城,以為駐蹕之所,定名為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50里。蒙哥自謂遵祖宗之法,不蹈襲他國所為,對忽必烈的做法極為不滿。這一鬥爭於元憲宗七年1257年春突然趨於激烈。據《元史》卷159《趙良弼傳》記載:阿藍答兒當國,憚世祖英武,讒於憲宗。

蒙哥汗下令解除忽必烈的兵權,派遣其親信大臣阿蘭答兒,劉太平等到陝西,京兆,河南等地全面清算錢穀,設鉤考局,大行鉤考清查財賦。這次鉤考,表面上是檢查京兆與河南的財賦,實際上是要否定忽必烈用漢人治漢地的成績並徹底瓦解他的勢力。清查的對象集中在忽必烈所設置的經略司,宣撫司等機構的大小官員,阿藍答兒等頒布了清查條例《一百四十二條》,幾乎所有忽必烈藩府的舊臣都被羅織在內。由於姚樞獻計獻策,才使忽必烈躲過了這場災難。宗教大辯論蒙哥即位後繼續執行成吉思汗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雖然他本人信奉薩滿教,但對佛教,道教,景教等也沒有任何偏見。

開始他任命海雲和尚掌管全國佛教事務,令道士李志常掌道教事。後來又封出生於克什米爾的僧人那摩為國師,掌天下釋教。當時道教全真派弟子憑藉成吉思汗的支持,在燕京,河北及晉北地區勢力迅速膨脹,欺壓佛教徒,甚至將400餘所佛寺改為道觀。與此同時,有些所謂道教學者又編造了一本《老子化胡經》,說什麼當年老子騎青牛西遊,最後到了古天竺,投胎於佛祖母親腹中,成為釋迦牟尼的化身,實際上是想藉此在佛道兩派之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他們不僅在民間廣泛散布,甚至上播朝廷,遍散朝廷近臣。這種做法自然會引起佛門弟子的不滿。憲宗四年1254,蒙哥令阿里不哥主持了一場宗教辯論會。據《魯不魯乞東遊記》記載,當時蒙哥派了3個書記官,宣布了辯論的規則,佛教與伊斯蘭教,基督教徒聯合在一起對道士們進行批駁,魯不魯乞則乘機大力宣揚他有關上帝的理論,全真派道士只是迫於當時的壓力,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與反抗。蒙哥大汗既不偏袒佛教,也不偏袒基督教,而是酷信巫覡卜筮之術,他認為歐洲傳教士所說的上帝,也不過是蒙古薩滿教所說的長生天而已。

對於全真派以勢壓人的做法,蒙哥大汗也不認可,當阿里不哥向他彙報了宗教大辯論的結果時,他曾於1255年將道教首領李志常和佛教代表福裕等召到自己身邊進行面訊,李志常等義墮辭屈,奉旨焚偽經,還佛寺三十七所。但在具體落實蒙哥的命令時,道士們又陽奉陰違,尤其不願意交還佛門的廟產,而《老子化胡經》照樣在社會上流傳。元憲宗七年1257秋天,蒙哥南下,那摩國師與蒙哥一起來到六盤山,為蒙哥出師祈禱。再次提到了道教首領李志常和張真人等欺辱佛教的情況,並說他們還在到處散布《老子化胡經》,根本就沒有執行蒙哥大汗的旨意。

蒙哥十分氣憤,當即決定,由那摩國師通知天下佛教首領,由燕京行省通知李志常及天下道士,於次年初,由忽必烈主持,在開平府的大安閣舉行佛道大辯論。佛教方面以那摩國師為首,另有薩迦派教主八思巴,西蕃國師,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畏兀兒僧,大理國師,少林寺長老,五台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道教方面參加的有全真派掌門人張真人當時李志常已經去世,王先生,道錄樊志應,通判魏志陽,講師周志立等200餘人。忽必烈手下謀士姚樞,竇默,廉希憲,王盤等200餘人被聘為裁判及公證人。子聰和尚因已皈依佛門,只以旁聽身份參與了這次佛道大辯論。

規定雙方各有17人參加辯論,如果道教勝利,17名佛教徒要蓄髮為道,相反,如果佛教勝利,17名道士則要剃髮為僧。辯論的中心問題是《老子化胡經》的真偽。結果道家失敗,如約行罰,派使臣脫歡將道士樊志應等17人帶到龍光寺削髮為僧,焚毀道教偽經45部。天下佛寺為道教所佔237區,命歸佛教所有。北歸還是南下元憲宗八年1258秋,忽必烈的使者趕赴四川前線,向蒙哥大汗彙報了佛道大辯論的情況。蒙哥大汗對此並不感興趣,他命忽必烈代塔察兒總領東路軍,按原計劃繼續進攻鄂州。十一月,忽必烈自開平啟行。第二年五月,在小濮召開謀士會議。

忽必烈根據宋子貞等人的建議,決定以伐罪,救民,不嗜殺作為東路軍南征的旗幟。這7字方針,不僅對忽必烈東路軍的順利進軍起到了促進作用,而且成為忽必烈此後作戰的指導方針,幫助他打敗了南宋的幾十萬大軍,最後滅亡南宋,統一中國。八月,忽必烈率軍渡過淮河,不久傳來蒙哥去世的消息,有人建議忽必烈回師和林奪取汗位,忽必烈認為不能草率收兵,仍率主力攻克了大勝關,其漢軍主將張柔父子等攻克了淮南五關中最為險要的虎頭關,蒙古名將霸都魯與淮南宋軍主力決戰於挂車嶺,提都控印選自《圖說北京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忽必烈的國師,奉命製作蒙古文字,現在的蒙古人基本不會寫
蒙古大汗的寶座是為何能落到忽必烈手裡的?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