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警備團到權利金字塔的頂端——日本武士的出世之道

從警備團到權利金字塔的頂端——日本武士的出世之道

提起日本的武士道,大家想必已經耳熟能詳。武士道和武士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最初在皇宮中擔任警衛的武士,到江戶時代演變為支配階級,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我戒律,就是「武士道」。那麼,作為武士道主體的武士,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我們將通過上下兩篇來講述日本武士的演變之道以及武士生活的方方面面,還原您所不知的日本武士的真面貌。如果您對日本歷史有興趣,或者正好喜歡看日本歷史題材的大河劇、時代劇,那麼,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

武士誕生於平安時代。當時在京城裡負責宮中和朝廷大臣的警備的武官,和定居在地方上的地方官成為武士團的棟樑,組織跟隨者創建了職業的戰士集團。另外,在地方上辛勤開墾、積累了實力的農民成為莊園領主,為自衛武裝起來的集團也是武士的開端。

被官方承認了武裝的武士,在地方上壯大之後,結果向中央發動叛亂的事也時有發生。

10世紀的平將門和藤原純友的承平天慶之亂,就是早期的武士團的叛亂,然而鎮壓他們的依然是政府方的武士團。

平定了西國的海賊,在「30多國」擁有知行(意為對土地財產的直接支配權)的平家,和以東國為中心得到支持的源氏之間的爭鬥,也是武士集團之間圍繞霸權的鬥爭。相對於通過和皇室聯姻等、巧妙地利用朝廷掌控權力的平氏,鎌倉幕府採取的是監視朝廷的策略,設置由征夷大將軍任命的京都守護(後來的六波羅探題),並使其轉達皇位繼承的決定等。

朝廷無法避免實質上的弱化,後醍醐天皇提出的「建武新政」(1333~36年)也沒能力挽狂瀾,代之崛起的是由足利尊氏開創的室町幕府。

與由武士集團支配的鎌倉幕府所不同的是,在貴族和朝廷命官多如牛毛的京都樹立政權的室町幕府,正如在北山文化和東山文化中所見的一樣,已變成庇護文化的立場,逐漸喪失了作為武家的實力。

此外、應仁之亂造成京都的經濟、文化基礎被荒廢。另一方面,地方上的戰國大名(諸侯)養精蓄銳對霸權虎視眈眈。將軍的地位此時形同虛設,1573年由織田信長驅逐足利義昭一事宣告了室町幕府的滅亡。

戰亂不斷的日本,隨著德川家康的江戶幕府的建立,終於迎來了太平盛世。過去用武力保衛領地的武士,成為肩負統治機構、治理國家的官僚,由此選擇了繼續生存之道。

為了穩定地統治國家,組織的團結、以及主從關係的強化顯得大有必要。這是從以下剋上的時代得到的血的教訓。在家庭單位里,相較於建立戰功,使家族的香火延續不斷變得更加重要。在時代變化的裹挾中,可以說正是迫於必要產生的武士的自律機能,是所謂「武士道」的本質吧。

與職責一起變化的思想

武士在成為擁有自豪感的特權階級之前,掌握了成為支配階級的思想。下面來看看隨著時代的變化,武士的歷史以及思想背景的變遷。

平安時代(794~1185年左右)

隨著地方領主的勢力擴大,武士登場

【人口比例】:約3%

【社會地位】:為貴族當警衛

民眾的態度】:因為對領地內的平民徵收苛稅,所以是令人畏懼的存在

【收入情況】:擁有私人領地,還有從地主徵收的收入

【歷史背景】:在地方上辛勤開墾、擴張領地的擁有實力的農民作為豪族抬頭。一方面在京城朝廷的武官擔任貴族貼身侍衛和家宅的警衛,實力得到認可。從地方的豪族和中央的武官之中興起了武士團,組織隨從作為職業戰士成長起來。

【思想背景】:平將門當作守護神的妙見(北極星)信仰、凈土信仰等,在隨時刀尖嗜血與死相鄰的武士之間廣為傳播。尤其在平安末期認為末法時期(佛教教義的衰退)即將來臨,向佛教之外尋求依憑的武士多起來。職業戰士的武士所特有的倫理、名譽意識開始成型。

【裝 束】:武士在禮服外套上鎧甲、頭戴黑漆禮帽。為了從馬上揮刀砍下去佔優勢,刀從直刀變為彎刀。

鎌倉時代(1185~1333年)

由武士一統天下,鎌倉幕府是「武家社會」

【人口比例】:約5%

【社會地位】:屬於支配階級,但地方上的莊園主也勢力雄厚

【民眾的尊敬】:領導開荒的領主受到尊敬

【收入情況】:直接支配領地,有領地內農民繳納的收入

【歷史背景】:源平交戰後,源賴朝讓朝廷允許在各國的莊園、皇室、將軍和大名的領地內設置東國武士團,自己成為征夷大將軍,建立了鎌倉幕府。將軍和家臣(武士)結為恩賜與效力的封建的主從關係。作為參加戰鬥、擔任鎌倉和京都的守備的報答,武士的領地得以被保證。

【思想背景】:在戰亂不斷、饑饉和歉收頻繁的時代,以武士階層、一般庶民為對象的鎌倉佛教登場。通過皈依紮根於現實社會、質樸剛健的鎌倉佛教,武士追求清除雜念,學會達觀看待命運。《武士的習慣》、《兵之道》等武家社會的不成文法作為裁判的法規條款被整理成文,武士的思想作為制度被明文規定下來。

【裝 束】:武士騎馬參加戰鬥。首先用弓箭、變成近身戰後用大刀作戰。因為武士禮服外要套上盔甲、攜帶裝上箭的箭囊,武器的總重量將近40公斤。

室町時代前期(1333~1467年

在足利將軍的權威下武士掌握文化知識

【人口比例】:約5%

【社會地位】:屬於支配階級,但自治的農民也開始登場

【民眾的態度】:領主也會受到來自土豪和農民的武裝暴動的抵抗

【收入情況】:有不能順利徵收租稅而變得貧困的武士

【歷史背景】:與忽必烈的元軍作戰的武士疲憊不堪、加之沒有被授予充分的賞賜,背叛鎌倉幕府的新興武士們出現。他們與領主及幕府對立,被稱為「惡徒」。鎌倉幕府滅亡後,足利氏建立了室町幕府。國內的統治依靠各地的守護大名。

【思想背景】:在使北山、東山文化繁榮昌盛的足利家族之下,茶道、花道和能劇等受到將軍的庇護。新興武士講究排場、喜好連歌和茶會。應仁之亂以後文化人遠離荒廢的京都,投奔獎勵學問和藝術的地方大名,因此地方上的武士也開始掌握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很多武士皈依了禪宗。

【裝 束】:在這一時期活躍的是長柄刀、長槍和長柄大刀。也騎馬用弓箭進行攻擊。和鎌倉時代無太大變化。

戰國·安土桃山時代(1467~1603年)

各地大名群雄割據的亂世

【人口比例】:約5~7%

【社會地位】:凌駕朝廷立於社會的最高領導階層

【民眾的態度】:在戰爭中也進行掠奪,成為民眾疏遠的對象

【收入情況】:戰爭頻繁,即使上級武士也過著簡樸的生活

【歷史背景】:各地積蓄了實力的守護大名,把百姓和有勢力的地主納入傘下編成為家臣團,成為戰國大名。出現否定莊園制,採取樂市(免除城下町的市場和商業稅)等獨自的經濟政策的大名。經過太閣檢地(土地分配製度的變革),莊園制度名副其實迎來終焉。從信長、秀吉,到家康,權利進行了大轉移。

【思想背景】:打架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禁止個人結盟、連坐制等、各地的大名制定了基於嚴懲主義的戰國家法。佛教式微、南洋文化傳入之中,現世的雄壯華麗的桃山文化開花結果。大名中也有改信基督教的人,不過因為「伴天連放逐令*」而衰微。在以下剋上的亂世,武士以活命為頭等大事。

*豐臣秀吉發布的將基督教定為邪教禁止,傳道士在20日之內放逐到國外的禁令。伴天連是基督教傳道士的日文音譯。

【裝 束】:戰鬥的主角是被徵兵的農民。也因有海外傳來的火槍,戰術由馬上戰轉為以步兵戰為主體,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刀也以能迅速拔刀而戰的打刀(佩在腰間刀刃朝上、比大刀短、直的長刀)為主。

江戶時代(1603~1867年)

登上官僚機構金字塔的頂端,重「文」輕「武」的時代

【人口比例】:約5~7%

【社會地位】:支配階級

【民眾的態度】:被敬稱為「武士大人」,受到尊敬

【收入情況】:最下級武士的俸祿為黃金3兩和每人一年的大米

【歷史背景】:豐臣家在大阪夏之陣中滅亡,德川幕府成立,宣告戰亂之世終結。幕府將各地的統治交給大名打理,同時,利用武家諸法度的制約、並且通過參勤輪換制(江戶幕府時大名輪流在江戶和采邑居住一定時間的制度)的義務化、以及將武士貶謫為平民等措施,確立了抑制經濟的幕藩體制。同時也管制朝廷和寺廟神社。

【思想背景】:第4代將軍家綱的時代,殉死作為戰國時代的惡習被禁止。5代將軍綱吉獎勵儒學、尤其是朱子理學,提倡君臣、父子之別,上下的秩序,大義名分。和戰國時代不同,江戶時代的武士被尊敬是因為維持了朱子理學的秩序。江戶後期,禮儀被尊為第一。

【裝 束】:作為便服在和服之外罩上短外褂、和服裙褲;上班時則在和服外穿戴無袖上衣和裙褲相連的一件套禮服。總是佩戴打刀和短刀兩把刀,這是武士的驕傲。

看到這裡,您或許已經對日本武士發展的來龍去脈有了比較系統清晰的印象。那麼,普通一介武士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且聽下回分解。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YW譯者:Tiffanypoem

綜合:小睿

美編:小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ayaworld日本 的精彩文章:

利休文化中的哲學之美,和敬清寂中的器具之妙
體驗慢節奏,迷失在海島的小美好里|日本·旅行

TAG:Yayaworld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