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我們談論咖啡時,究竟是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咖啡時,究竟是在談論什麼

又到下午,眼皮有點慵懶、不願分開。

習慣性地取枚掛耳,撕開紙包,就像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嗅下咖啡粉的味道,純凈水燒開、沖泡,帶著溫度的咖啡香在舌上齒間流淌、升騰。味蕾被喚醒,元氣也隨之歸來。

如果條件允許,我還是願意自己動手、捯飭一杯熱騰騰的黑咖啡。

但是,如今的咖啡市場卻是熱鬧非凡,如此傳統的咖啡飲用方式,明顯已經被互聯網熱潮裹挾著蕩然無存。細心觀察一下:老套的雀巢和星巴克勾搭在一起,固守著傳統的新感覺;連咖啡則是從跑腿變身做咖的,而且做得有聲有色;瑞幸咖啡詮釋了賣咖啡和租車是一回事兒,甚至要打起訴訟牌……

一眾吃瓜群眾,嚴格來說是一群喝咖啡的、不喝咖啡的,在咖余飯後自然會聊起咖啡的點點滴滴。

那麼,當我們在今天談論咖啡時,究竟在談論什麼呢?

時代的味道

在國人眼裡,咖啡是西方生活文化的一種符號元素。事實上,同人類的起源一樣,它最早出現在非洲,後傳入中東、繼而傳到歐美。在很長的時期內,咖啡樹及咖啡種被視作國家機密,嚴禁被帶出國境。到了後來,咖啡才被廣泛種植,形成了咖啡帶,咖啡產量也隨之大幅提升。

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雀巢咖啡,其實是一個麻煩的產物——某一年咖啡出產大戶巴西的咖啡庫存爆倉了。咖啡豆是有保質期的,如果在保質期內無法消費掉,那麼損失會非常大。解決辦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速溶咖啡。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雀巢就是咖啡工業時代的產物。因為雀巢是相當多國人的咖啡啟蒙,國人也因此經常會將雀巢與咖啡畫上等號,這是個誤區,在稍後會做解釋。

時代演進,粉狀的飲料已不是那麼「味道好極了!」,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星巴克應運而生,這可是看得見的、而且相對便宜的咖啡。正如一位獨立咖啡廳老闆所言,星巴克本質上與肯德基、麥當勞是相同的,都是一種快餐。快餐嘛,難免失之於粗糙、隨意,在追求美味的路上,人類是貪得無厭的。

一部分混跡咖啡圈的匠人試圖從精品咖啡的角度來定義咖啡,贏得擁躉無數。在移動互聯、智能終端充斥的時代,很多行業都被改變了樣貌,咖啡這種行業也不是針扎不透、水潑不進。

於是乎,另一種做咖啡的角度便產生了:既然餐飲都能被美團、餓了么,為什麼咖啡不能被「連」、被「瑞幸」?這是資本在新零售視角下的嘗試。目前來看,這兩種角度存在一定的矛盾:互聯網化和好口味能否兼得?

多層價值

提神!

這或許是首當其衝的一個答案。有了這層功效,國內的學生族、白領已經構成了咖啡的重要消費群體。咖啡能提神要歸之於咖啡因。反過來講,不喝咖啡、從其他途徑一樣可以獲取咖啡因,比如功能性飲料。速溶咖啡正是添加了咖啡因的飲料,這正是之前提到的誤區。

對於精品咖啡愛好者來說,提神似乎是一個很LOW的需求。

咖啡會因著不同的品種、產地、處理及烘焙方法以及製作方法,會帶來變化無常的風味。為了享受更多咖啡的美味,低咖啡因咖啡已走向市場。在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里,提神和美味都屬於生理需求。而多大程度上能夠引爆社交需求,則是咖啡破局中國市場的關鍵。

在可預期的萬億市場體量里,引爆者極可能就是最大贏家。這裡的社交化不同於星巴克的商務范,而是深入日常工作或者生活的場景,以互聯網+咖啡為理念的一些新玩家,正是從大數據和社交化的角度來定義咖啡的。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模型)

第三條路

當然,新的咖啡業態也可能會耐不住性子,為蹭品牌效應偶爾去「碰瓷」大腕兒,給市場增添一些新的樂趣。但是市場中永遠不缺乏新勢力,需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不論是星巴克也好,還是其他咖啡製作配送企業,咖啡師都是一個限制性因素,限制了咖啡出品量及配送範圍。如果有一種咖啡服務模式,可以24小時提供現磨咖啡、價格更低廉、距離更近,是不是更能抓住消費者的胃呢?因此,我們已經發現一些無人咖啡售賣機模式的出現,可能會出現在711這樣的連鎖超市,也可能是在寫字樓大堂的一隅,這種新渠道+咖啡的模式,正在成為又一個攪局者。

這類售賣機的前端契合多樣化的場景,後端運行著物聯網與AI系統,在大數據分析和商業智能的融合下,從另一個維度解答著口味與互聯網化的矛盾。

最終,新舊咖啡勢力的摩擦,還是要歸結到用戶的區隔。星巴克和雀巢等,面對的仍是C端的大眾;而瑞幸、連咖啡等互聯網+咖啡面向的,則是B端的企業用戶。只不過不同點在於,瑞幸的布局更趨向於B的企業,以及這些商業機構背後的大數據價值;而連咖啡,面對的是企業中的白領一族。他們鎖定的競爭對手,或許就是711、連鎖咖啡自助機等新渠道+咖啡的形態。

今天的咖啡,因著不同的玩家,不同的「做法」,呈現出不同的風味。至於哪一種更好?「人之砒霜,我之甘飴」。不同人消費不同「咖啡」,各取所需,各得其樂。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年輕的魅友不喜歡「經典」
平台老賬號一號難求,騙子和灰產上演「灰吃灰」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