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發燒,反而說明身體不好,容易得大病?
頭痛腦熱,可能是我們最常遇到的癥狀了。
總是感冒發燒,自然讓人不舒服。
但如果總是不發燒,也有人擔心了:
平時身體還不錯,有一兩年都沒發燒了。但聽人說,總是不發燒,反而說明身體不好,更容易得大病。真是這樣嗎?
並非如此。
希望這篇文章,能解除大家對「發熱」的疑惑,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什麼是發燒?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一般來說,體溫超過正常值 0.5℃,就算髮熱(發燒)了。
每個人的體溫略有差異,同一天中,人的體溫也會略有起伏。所以判定是否發熱時,應與自己平時相同條件下的體溫做比較。
臨床上,如果腋窩溫度大於 37.3℃,醫生一般會認為有發熱。
最高溫度在 37.2~38℃ 的,屬於低熱;高於 39℃ 的,就算高熱了。
那麼……
怎麼會熱起來呢?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有些人認為發熱就是由感冒引起的,其實並不都如此。
感染是發熱最常見的原因,除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外,下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也可能會讓體溫升高。
創傷、過敏、腫瘤、某些免疫性疾病或代謝性疾病,也會造成發熱。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明原因造成的發熱。
所以,對醫生來說,判斷發熱原因,有可能是件簡單的事,也可能會是一道難題。
說過了體溫為什麼會升高,再回到最開頭的那個問題:
總不發燒
說明身體不好?
圖片來源:123rf.com.cn 圖片庫
當然不是!
發燒,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因素,「啟動」了身體的免疫防禦體系,身體用升高體溫的方式去「消滅異己」的過程。與此同時,還有免疫細胞、炎症因子等物質也會被動員,來「共同作戰」。
不常發燒,只能說明身體內環境安全穩定,或是機體沒有啟動這套防禦機制罷了,其他什麼也說明不了。
那些「平時連發燒感冒都很少有的人,突然就生了大病」的說法,只不過是不太了解醫學的人,
以偏概全、以訛傳訛造成的誤解。
完全不用為這種說法擔憂焦慮。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因為造成身體發熱的原因很多,如果長期低熱或時常發熱,一定要去醫院查明原因,好有的放矢、妥善治療。
同樣的,不能仗著「平常身體好」,不屑於體檢,或忽視身體的異常表現。
無論是誰,有了不舒服或異樣,都應該及時檢查。
除了這種誤傳之外,其實還有一些發燒時的所謂「常規做法」,也不夠科學準確。
理清這 3 個最常見「發熱誤解」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1. 捂汗能退燒嗎?
「捂汗」是很多人應對發熱的方法。
但這是錯誤的做法。
發熱時,身體本來就需要散熱,這時候再去捂緊身體,只會讓散熱變得更加困難。
身體越發難受不說,還有可能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
尤其對體溫調節能力尚不完善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捂汗退燒頻出悲劇的新聞,並不鮮見。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數據顯示:捂熱綜合徵佔新生兒疾病構成的 30%~65%,死亡率高達 16%~21%,而後遺症發生率達到了 46%,孩子大難不死,也有可能影響終身。
許多人聲辯自己捂了一身汗出來後燒就退了,其實出汗是退熱的結果,並不是退熱的原因。
那一身汗是退燒階段身體自發散熱的結果,並不是捂出來的。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2. 發燒不能吃雞蛋、刺激性食物等?
有這樣的說法:
雞蛋中蛋白質含量較高,發燒時食用,不但不能使體溫降低,反而會增加身體熱量,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我們吃進去東西以後,不同的食物確實會給身體帶來不同的熱量,但吃一兩顆雞蛋所增加的熱量對體溫的影響微乎其微。
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吃雞蛋會加重發熱。
發熱時,通常食慾不大好,但此時身體對能量的需求卻更多,以自己舒適、吃了不會難受為準。
最好是能吃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既能保證營養,也容易消化吸收,幫助身體對抗疾病。
3. 一發燒就要吃退燒藥?
吃退熱葯的目的,就是為了減輕不適感。
什麼時候吃藥,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感覺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溫度。
如果覺得難受,就可以考慮吃藥,如果沒有特別不舒服,也可以不吃。
說了這麼多,所以……
發燒了,到底應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1. 多喝點水
發熱時,身體代謝速度快,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時補充。
多喝水,休息好,有時候燒就會退了。
2. 吃藥緩解不適
如果發熱了,還是需要先明確原因,再決定怎麼治療。
這裡提到的用藥方法,是針對「感冒」的。
常用感冒藥有兩類:
一類是全能型選手,即成分較多的「復方感冒藥」,大部分感冒藥都在這個隊伍里。
另一類是專業型選手,即成分單一、針對特定癥狀的葯,比如經典的解熱鎮痛葯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如果感冒時知道自己是哪裡不舒服,那就可以針對性地選擇藥物,不一定非要吃復方感冒藥。
比如,僅僅是發燒、頭痛、肌肉酸痛的話,吃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就夠了;
假如同時還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其他癥狀,那麼復方感冒藥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由於成分複雜且缺乏兒童劑量標準,4 歲以下兒童吃復方感冒藥的風險比受益大得多,
因此不推薦給兒童吃復方感冒藥。
3. 儘早就醫
不論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燒,體溫的變化和走勢都是診斷髮燒原因和決定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當身體發熱時,需要多關注體溫的變化,及時用測量方便的體溫計監測自己的體溫。
如果口服藥物後仍然發熱 3 天以上,建議及時就醫。
出現這種情況,說明發燒的原因可能不是普通感冒,需要去醫院,明確發燒原因,防止耽誤病情。
希望這篇文章,能解決你的困惑。
可以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好友了解正確的保健知識哦!
商業
及廣告合作請聯繫:doctor@dxy.com
投稿及轉載請聯繫:health@dxy.cn


※傷腎、致癌、升血壓,這種調料是幫凶!六成中國人都超標
※喝醋不能軟化血管,它的好處只有一個
TAG:丁香家庭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