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33頭懷孕母鯨和幼鯨被捕殺!日本:一切為了科研!

333頭懷孕母鯨和幼鯨被捕殺!日本:一切為了科研!

從來沒有哪種動物像鯨魚一樣讓人類如此敬畏。

這些龐然大物在大海中舒緩的游弋,威嚴的身姿很容易使人聯想起亘古不化的冰川,沉默不語的山巒,或者夜空縹緲的星河。

體型最大的藍鯨甚至能長到33米,重181噸!是目前已知地球上出現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

研究發現,鯨魚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的地位無比重要。成年藍鯨每天能吃掉重達5噸的食物,這些食物的絕大部分尚未完全消化就排出體外,對很多小型魚類或浮游生物來說就好比一頓豐盛的「免費午餐」。

通常鯨魚會在食物充沛的高緯地區覓食,再游到營養匱乏的低緯地區交配。鯨魚的排泄相當於一台高效的營養泵,調節著不同海域的營養平衡。

當一頭鯨魚死去,巨大的身軀緩慢的墜向不見陽光的深海,為無數深海生物提供了能夠維持上百年的生態系統。這就是充滿悲情色彩的「鯨落」,也是鯨魚留給海洋的最後一絲溫柔。

由於商業價值極高,這種溫和而安靜的生物長期以來都是人類肆意捕殺的對象。日本、俄羅斯和挪威等國都有悠久的商業捕鯨歷史。

1986年,世界各國一致同意停止商業化捕鯨,以保護瀕臨滅絕的鯨類資源,但日本每年都會打著「科研」的旗號,頂著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捕殺大批鯨魚。

每年的聖誕節前後,日本的捕鯨船就來到南大洋的鯨魚棲息地,以「考察南極海洋生態系統」的名義進行捕鯨活動,還美其名曰「生物取樣」!當然,這些取來的鯨魚「樣本」最後都出現在日本人的餐桌上。

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提供的數據,在2017至2018年的澳大利亞夏季,共有333頭小鬚鯨被日本捕殺,其中112頭是行動遲緩,易於捕殺的懷孕母鯨,還有114頭是尚未成年的幼鯨。

日本的「研究人員」辯解稱,要想研究鬚鯨的壽命,只能通過鬚鯨內耳道中的角質塞判斷,捕殺鯨魚是不得已而為之!

實際上,以「科研」為名虐殺鯨魚的謊言根本不值一駁,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判斷鯨魚的年齡,如將它的大小和已知年齡的鯨魚相比較。美國海洋生物學家早就指出,科學文獻中有大量研究鯨魚的方法,每一種都不用奪去鯨魚的生命。

早在2014年,位於海牙的國際法院就要求日本停止每年在南太平洋海域的所謂「科研捕鯨」活動。而日本對此的回應是,拒不承認國際法院的相關裁決,並計劃在未來12年內捕殺4000頭鯨魚,最終恢復商業捕鯨!

其實日本國內的鯨肉消費需求早已萎靡,而日本卻公然違背國際公約,不遠萬里闖入鯨魚的家園,肆意捕殺這種對人類完全無害的生物,這種執著已不是常理所能解釋,或許已經深植日本的民族基因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氪眼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逃過一劫!1千萬噸TNT當量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人類反應太慢!
人類「表親」尼安德特人為啥滅亡?研究發現因為小腦「缺根弦」!

TAG:氪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