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教授砂山幸雄:喜歡江南水鄉的出塵之美

日本教授砂山幸雄:喜歡江南水鄉的出塵之美

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一幕中,哈利波特必須要在很多個會飛的鑰匙中抓住其中正確的一把,才可以打開門「闖關成功」。

同樣,如果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途徑非常多,怎樣才能找到那一把正確的鑰匙?語言或許就是最佳選擇之一。

怎樣更加深入了解一個國家?語言就是一把鑰匙,學習語言的同時,你將會了解了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經濟。

——砂山幸雄

砂山幸雄,一位出生於1954年的日本人。通過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引薦,Now君認識了這位日本愛知大學際教育推進委員會江蘇部會長、愛知大學中國學部教授,東南大學的客座教授。

今天,Now君就來說說砂山幸雄教授與中國、與中日文化交流、與「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的故事。

1971年,砂山幸雄只是一名高二學生。那一年,中日美三國的乒乓球選手在日本的名古屋參加了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砂山幸雄有同學正是比賽選手之一。當時,「兵乓外交」在日本掀起了一股「中國熱」。當在電視里看到新聞報道時,砂山幸雄就想:「中國人是如此友好。」於是,在大學裡他除了最初主修的德語外,又選修了中文。正是這樣的因緣際會,砂山幸雄最終選擇中國文化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1982年,風華正茂的砂山教授選擇來到南京,在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主修中國近代史。之後,他著有《近代中國.教科書和日本》一書。

在南京3年的學習生涯讓砂山教授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結交了不少朋友,也讓他愛上了南京這座城市。

先來說說砂山教授的南京印象吧~砂山教授是日本人,因此,Now君就從櫻花說起。

每年春季,日本櫻花綻放,到處都是一片或粉或白的世界。與此同時,南京雞鳴寺路的櫻花一樣盛開,也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今年的雞鳴寺櫻花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就有一位發色灰白的日本老者——砂山幸雄。「古老的雞鳴寺與櫻花呈現在一張畫布中,南京的櫻花之美別具特色。」當被問到對雞鳴寺路櫻花最深刻的印象時,砂山教授幽默地回應:「人多吧!沒想到中國人也如此愛賞櫻花。在日本,這麼多人同時看櫻花的景象還是比較少見的。」

每次來南京,砂山教授總能發現這座城市的不同之處。「南京是一座溫和的城市,包容並蓄。既像一位充滿歷史感的老者,又似乎是一名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永遠在發生著變化。」砂山教授說。

多年之間來來回回的中日穿梭,除了南京之外,砂山教授還到過江蘇的蘇州、常州、無錫、常熟等很多地方。「很多人都看過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書,他愛中國北方的城市,但是我相信,大多數的日本人還是跟我一樣,更喜歡中國江南水鄉的那一抹出塵之美。」砂山教授絲毫不掩飾對江南水鄉的那一份情誼。正是這份情誼,也促使了砂山教授為中日交流貢獻更多的精力。

從2015年起,砂山教授每年都會來到江蘇2次以上,大部分都是「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而來。這個5月底,砂山教授再次來到南京,正是為商量「江蘇杯」2018年的比賽而來,與他同行的還有愛知大學江蘇部會專門委員、現代中國學部教授薛鳴和愛知大學國際交流課國際教育推進系系長神野惠子。

▲三位教授在南京瞻園留影,從左到右依次為:神野惠子教授、砂山幸雄教授、薛鳴教授。(衛鑫 攝)

何為「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

「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以下簡稱「江蘇杯」)由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主要面向國外知名大學的大學生,立足於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知識,展示江蘇省的社會建設發展成就。自2011年開始,「江蘇杯」漢語比賽已經舉辦7屆,比賽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寮國、柬埔寨、泰國等國家。2015年起,愛知大學加入到了「江蘇杯」的比賽中。

每年,參加「江蘇杯」的選手們通過主題演講、評委提問、江蘇知識庫問答等環節,角逐出不同獎項,並有機會來到江蘇參加短期遊學或到南京大學進行長、短期留學,通過語言深入了解江蘇。

▲2017年8月,第六屆「江蘇杯」日本賽區選手來到江蘇參加「江蘇文化游」留影。

當真正來到江蘇,才知道原來中國人熱情而友善!

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的精心組織下,一批又一批的日本青年來到江蘇,大家對中國與江蘇的認識也日益深入。

「現在的很多日本年輕人和中國年輕人一樣,比較』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並不了解江蘇,甚至因為出國還會有些緊張,家長們也不放心。當他們真正來到江蘇後,所有的顧慮都打消了。在蘇州園林,他們為園林之美而讚歎;在南京博物院,他們因看見』甲骨文』而激動;在夫子廟,因秦淮小吃的美味而留戀……」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劉翎告訴Now君,當這些日本青年真正來到了中國、來到了江蘇,他們才知道,原來中國人熱情而善良。不少青年學生回去之後還希望再次參加「江蘇杯」比賽,希望可以再來中國。甚至其中有一些青年人最終選擇來到中國工作,或者成為中國旅遊的導遊。「青年人的交流,對兩國之間的民間交往非常重要。他們會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家人、傳遞給社會,眼見為實,為中日兩國的交往起到積極作用。」

▲日本學生在感受中國剪紙的魅力。

青年學生的真實感受可以讓他自己和家人更加了解中國,「江蘇杯」比賽的舉辦也正是通過語言的橋樑作用,讓江蘇省和愛知縣之間的友好關係更進一步。砂山教授表示:「以小見大,友好省市之間的交流可以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交往。」

隨著中日交流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日本學生愛上中國話!

「在我們學校,選修漢語的日本學生非常多,多到我們有的時候不得不鼓勵孩子們選修其他語言。」薛鳴教授是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批公派前往日本留學的大學生。她表示,日本的學生願意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不僅僅是地緣因素,更是中日交流的日益多樣化。「在日本,孩子們喜歡通過動漫了解《三國》故事,日文中又有漢字的成分,中華餐廳隨處可見,Made in China大家已經習以為常……這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既是中國國力增強的表現,也是中日兩國人民交流日益密切的見證。」

▲日本愛知縣

砂山教授講述了一組愛知大學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變遷史:1973年,愛知大學3000名學生中只有40人學習漢語;到了90年代,越來越多的學生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選擇;現在,學習漢語的學生一直在持續增加中。

▲2017年8月,第六屆「江蘇杯」日本賽區選手來到江蘇參加「江蘇文化游」留影。

語言,是了解一國文化的鑰匙。當更多的日本青年學習漢語,或是中國青年學習日語,交流將不再有隔閡,也會更加方便。正如薛鳴教授所說「有些時候,『草根交流』和民間的溝通,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常常走動,眼見為實,才能真正了解另一個國家與民族。」

經過協商,今年的「江蘇杯」日本賽區比賽將在12月舉行。8月,參加2017年第七屆「江蘇杯」漢語比賽的獲獎日本學生將來到江蘇進行為期8天的遊學活動,眼見為實零距離了解江蘇,接觸中國。屆時,砂山教授將再來南京。

本期Now君

葉真

一枚鏟屎官

愛旅遊也愛安靜,

世界那麼大,總想去看看。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國際傳播部

Int』l Communication Dept. of Omnimedia Center,

Xinhua Daily Media Group

出品

原創作品 侵權必究

轉載請註明來源JiangsuNow

鳴謝: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中文采寫:葉真

英文采寫:衛鑫

編輯:葉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iangsuNow 的精彩文章:

TAG:Jiangsu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