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有感

讀《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有感

讀《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有感

廣德縣四合鄉中心小學黃志丹

最近在讀《大鼻子李教授新體驗作文》,書的封面就傳達了作者的習作教學理念——鼓勵兒童大膽想像、自由表達。自由並不是隨意無序,文章無定法,兒童卻需要引導啟發。

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不缺素材,缺的是觀察。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習作無處下手的學生,往往是忽略了生活中的素材。傳統的命題作文教學大多從所命題目入手,引導學生從腦海中提取相關的記憶,平時未曾在腦海中「存檔」的學生只能「發揮想像」編造;或是照搬別人的「記憶」,沒有自己真實、獨特的體驗打底,只能造就假、大、空。這種情況和習作起始教學時沒有形成觀察思維和習慣必定有所關聯。

有培養學生觀察習慣的意識很容易,有培養學生觀察習慣的能力卻不是時常叮囑「多觀察生活」那樣簡單,本書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在選材方面,書中選擇的都是學生生活中最熟悉的部分:爸爸媽媽的模樣、傢具和用品、談談吃的、我的小腳丫、洗手與寫字……越是常見,越容易忽略,越適合進入觀察的視線。那麼有了對象,觀察該如何進行?書中的引導細緻入微,例如《爸爸媽媽親親我》一課,三次觀察循序漸進:爸爸的嘴巴、牙齒和鬍子分別是什麼樣的?爸爸什麼時候親你?爸爸怎樣親你,經常親吻你哪裡?每個問題都配有選項,有符合的學生可以直接勾選,不符合便由此打開思路,再記錄下來。學生只覺得好像在做遊戲,不知不覺完成了觀察任務。長此以往,經過了人物觀察、觸覺體驗、動靜觀察、觀察想像……遇到任何事物,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留心細節,這正是生活積累的開始。

本書對於學生習作能力發展梯度的關注也讓我印象深刻。一年級剛入學時學生識字不多,習作更不在要求範圍內,這時的觀察以直觀、有趣為主,提供的勾選項用圖片呈現,勾勾畫畫不亦樂乎。到一年級下學期,選項漸漸變成形容細緻的文字,例如:課桌的表面摸起來是什麼感覺?提供的選項有:很光滑,像玻璃一樣;很粗糙,像沙皮紙一樣;凹凸不平,像坑坑窪窪的小路一樣。既是引導觸覺感知,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較複雜的詞語和表達,積累了語言。進入二年級,寫話被提上日程,勾選項退出舞台,由學生自己用簡單的話書寫觀察結果,再將觀察結果「添油加醋」抄寫到作文本里,達到二年級寫一段話的目標。同時利用填充練習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格式和段落結構,為中段習作寫幾段連貫的話奠基。

《大鼻子李教授》給學生提供了一架底座厚實、間距恰當的梯子,每踩上一級,都可以穩穩地落實重心,生活中的野草,慢慢在筆下開出美麗的小花,我手寫我心,依賴的正是這紮實的步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統編教材寫作教學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統編教材寫作教學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