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cience子刊:科學家發現中風新療法,有望挽救神經元

Science子刊:科學家發現中風新療法,有望挽救神經元

▎葯明康德/報道

缺血性中風(ischemic stroke)是由於腦動脈閉塞導致的腦組織梗死,是最常見的中風類型,約佔我國全部中風病例的60%~80%。目前,我國每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已超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 成為第1位致死原因。腦缺血會導致缺血核心區的細胞迅速死亡,但研究發現,在腦缺血後數小時內,核心區和健康腦組織之間的一個區域如及時救治有可能被挽救。

▲中風的腦部CT圖像(圖片來源:123RF)

如果對缺血性中風采用常規治療,可以清除血凝塊並恢復血流,但這種療法忽略了大腦中的免疫應答反應,可能會繼續損傷神經元,讓那些可挽救的組織最終也被清除。近日,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USC)的研究人員發現,採用一種化合物治療中風小鼠,能夠抑制局部的免疫反應,在促進大腦恢復的同時不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免疫功能。這些結果發表在《科學》子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據MUSC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系教授,本研究負責人Stephen Tomlinson博士介紹,中風導致的缺血核心區的神經元是受缺氧影響最嚴重的區域,它們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損傷並且會死亡,不過,核心區外的細胞仍可挽救。但若不及時採取措施,這些可挽救細胞可能會被免疫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標記為需要清除的細胞,最終也被清除。

▲Stephen Tomlinson博士(圖片來源: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官網)

「當中風的核心區細胞死亡時,它們會釋放有害毒素進入周圍腦組織,」 博士候選人,論文第一作者Ali Alawieh先生說:「這些周圍的神經元會暫時關閉。當由天然抗體組成的免疫識別系統偵測到受到壓力,沒有功能的細胞時,會認為它們是已經死亡且將釋放出有害毒素的細胞,所以會激活補體系統開始清除受損的細胞,這是人體正常免疫過程的一部分,但在中風時,補體系統會失調,錯誤地把活神經元也標記成待消除的目標。

▲補體系統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圖片來源:123RF)

為了挽救這些尚可挽回的細胞,抑制補體應答反應可能是種潛在的中風療法,但這個療法的挑戰在於如何在不影響免疫系統其他功能(包括保護身體免受感染)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受到壓力但可挽救的神經元會呈現新生抗原決定簇(neoepitopes),新生抗原決定簇是抗體的一部分,抗體可以與其細胞膜結合。這吸引了一種名為補體C3d的蛋白質,它會將這些神經元標記,讓小膠質細胞(一種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免疫細胞)清除,導致神經元損失和中風後炎症。

該研究團隊將能識別這些抗原決定簇的抗體片段連接到補體阻斷劑B4Crry上。動物實驗顯示,給予單劑B4Crry治療的小鼠與對照組小鼠相比,腦中具有更少的C3d,也展示了更優的神經癥狀,以及中風24小時後的更少的組織死亡。在15天的恢復期內,B4Crry治療的動物比對照組具有更少的神經缺陷和更小的病變。

「這種療法只需簡單的注射,還能提供更多可用於干預治療的時間,」Alawieh先生說:「它打破了炎症的反應周期,防止大腦中出現慢性炎症,我們知道慢性炎症可能在患者中風後持續很多年。」

我們希望這項新發現能給腦卒中患者帶來治療改善。

參考資料:

[1] Blocking an immune response in the brain improves stroke recovery in mi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中風病人怎麼護理
77歲老太在飛機上突發中風,機長的迅速反應救了她一命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