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職工表決同意「賣身」,曾經的自主霸主奇瑞為啥如此差錢?

職工表決同意「賣身」,曾經的自主霸主奇瑞為啥如此差錢?

5月16日,一則「寶能集團擬出資250-270億元,以增資擴股形式入股奇瑞汽車,並成為第一大股東」的消息激起千層浪。很快,奇瑞官方便發布聲明否認了此事。按照以往的慣例,這份非常官方的聲明並不能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但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回應時直接用到「胡說八道」的四個字,其表達出的強硬態度似乎是要徹底「封殺」這一傳聞。

不過,作為另一當事方,寶能集團至今沒有給出正面回應的模糊態度,又使得外界對於這場風波的真偽抱有了更多的猜測。而就在昨日,沸沸揚揚的奇瑞被收購一事,再次傳來的最新消息。

或出讓51%控制權增資擴股

據了解,5月29日,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屆第九次職工代表大會在蕪湖召開。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全票通過了關於奇瑞汽車股權轉讓的決議,同意奇瑞擬以不低於200億元現金注入方式引入外來投資者,並以增資擴股的形式入股奇瑞汽車。

在當下中國汽車市場,只要先期有「謠言」傳出,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後的結果也都是八九不離十。就像之前吉利入股戴姆勒一事上的「先抑後揚」,此次職工大會的召開,不僅讓奇瑞被收購之事終於落下實錘,也標誌著奇瑞即將拉開「混改」的大幕。

另據了解,此次職工大會還傳達出奇瑞計划出讓其51%股權,而目前已經和6家意向入股方進入到了談判階段。其中,已經將觀致收入囊中的寶能集團依舊是最大的潛在收購方。

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就意味著奇瑞汽車的股權將發生重大調整,奇瑞不僅要讓出企業的所有權,同時還將由國有控股企業轉變為私有股份制企業。由此可見,奇瑞這一次是真的走到了懸崖邊上,不惜以控制權來換取巨額的資金投入。

資金緊缺已成當下最大難題

作為國內消費者最早熟知的汽車品牌之一,奇瑞在技術研發和生產實力方面的底蘊都是無庸置疑的。而10年前,奇瑞更是中國自主品牌中霸主級別的存在。可是伴隨著企業的快速成長,奇瑞在近兩年卻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而資金的緊缺更是成為了其揮之不去的心病。

一直以來,奇瑞汽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的理念,努力將自身打造成一個技術型企業。而無論是每年在正向研發體系上的巨額投入,還是在吸收海外人才方面的人力成本,奇瑞所面對的資金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然而,近幾年奇瑞不盡如人意的市場表現卻很難與如此巨額的投入形成正比。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奇瑞汽車銷量僅為38.7萬台,同比下滑14%;營業收入294.7億元,同比下滑10.59%;營業利潤虧損達到3764萬元。

進入2018年,這一狀況也依舊沒有好轉。今年第一季度,奇瑞汽車銷量為10.93萬輛,同比下滑8.9%。而營業利潤為負6.76億元,相較於2017年同期虧損額擴大了4倍,資金壓力空前。這也讓其與如日中天的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而為了扭轉銷量困境,奇瑞在今年4月正式發布了「奇瑞雄獅」集團智能化戰略,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以及自動駕駛等做出了全面規劃,但這也對奇瑞的資金提出更為剛性的需求。

也正是基於以上種種,奇瑞在此時選擇「賣身」,讓寶能或者其他資本進入參與「混改」看似實屬無奈,但想要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實現品牌持續向上發展,這或許就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舉措了。

其實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們並不在乎奇瑞「混改」後到底是國有還是私有,也並不關心最後究竟誰會入資控股,他們看重的只是最終擺在眼前的產品能否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汽扯扒談」看來,此番股權轉讓對於奇瑞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反而更像是一個全新的契機,我們如今要做的,就是靜靜地期待著奇瑞奉上一出王者歸來的好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扯扒談 的精彩文章:

全新寶馬Z4內飾與X7一樣,寶馬家族內飾大升級
進口車又降價了,賓利和蘭博基尼之間選誰犯了難!

TAG:汽扯扒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