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傳承別止於「戲精」

文化傳承別止於「戲精」

5·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一場名為「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的抖音秀刷屏了不少人的手機。7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集體入駐大會,原本靜止在展台上的鎮館之寶們活了起來,化身「戲精」、晉身「網紅」,以俏皮的形象引發社會關注。

近些年,藉助新的技術手段和社交網路,博物館以青春時尚的形象示人,與普通群眾特別是年輕人越走越近。《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深受人們喜愛,湖北博物館的古樂器演奏會、故宮博物院的古畫動態圖也圈粉無數。本次「文物戲精大會」,通過創新展現形式讓文化遺產走進年輕人的視野,活動期間官方視頻累計總播放量超過3000萬。可以說,類似這樣的活動真正做到了破冰,打破了文物在人們心中的固有印象,讓大家願意走進博物館,去體驗和了解寶貴的文化遺產。

讓人們願意走進博物館,只是發揚與傳承文化的第一步,真正讓文物背後的文化和價值深入人心,那才是重中之重。酷炫的宣傳技術固然必要,但若不能實現文物的本體信息傳播,很多路人可能只是一時跟風、走馬觀花。

博物館不同於一般景點,需要給參觀者以知識、思考和啟發,所以需要進一步提升受眾意識、服務意識,深入挖掘展品背後的歷史內涵、文化價值,讓參觀者真正理解文物。當下,人們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博物館的觀眾不僅有對文物了解不多的路人,有專門搞文物研究的專家,還有一部分是已經對文物有興趣有認知的普通「進階」愛好者。博物館可借鑒分眾傳播的理念,針對不同群體探索不同的方式和模式,滿足各方面人群的展覽體驗,讓大家願意來、看得懂、能入心。

「文物戲精大會」激發起了千萬人對文物的興趣,但在「混個臉熟」之後,如何在文化價值有效傳播與人們需求的交融中尋找契合點,還需要進行不斷探索。文化傳承這幅藍圖,需要進行長久規劃,才能看到顯著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網友偶遇黃曉明baby一家,小海綿側臉超萌
底層技術變現 人工智慧的第二次浪潮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