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美麗的大堡礁,是五次死亡後的涅槃重生

美麗的大堡礁,是五次死亡後的涅槃重生

13,000年前,隨著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結束,澳大利亞的整片大堡礁都隨之「死亡」了。不斷上升的海平面將這片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覆蓋得嚴嚴實實,從剛被淹沒的陸地上脫落的沉積物,阻隔了珊瑚礁成長所需要的陽光。但最終,在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以後,珊瑚礁獲得了重生。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這類死亡-復活的事件對珊瑚礁來說並不只有這一次。在過去三萬年里,由於環境的重大變化,大堡礁經歷了五次這樣的死亡事件,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假死」界的頂級高手。

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在努力地對抗正在上升的海水溫度。| 圖片來源:FRANS LANTING/MINT IMAGES/SCIENCE SOURCE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悉尼大學海洋地質研究小組的科學家用水下聲納對現在珊瑚礁以外的海床進行了定位,在那裡或許能發現過去的珊瑚。他們分別在16個不同地點鑽取了20個洞,採集了約30~40米長的岩心,對從岩心提取到的數據(包括地貌、沉積、生物和年代測定)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出在過去30,000年來珊瑚礁的變化。這些岩心含有珊瑚化石和在過去30,000年中留下來的沉積物,它們跨越了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一部分、以及隨後溫暖的幾千年。

在大堡礁鑽探化石化的岩心。| 圖片來源:[1]

根據對岩心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因海平面突然變化而引發的5次大規模珊瑚礁死亡的證據。其中兩次死亡事件發生在30,000至22,000年前,那時地球的氣候達到了末次冰盛期(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極寒冰河期)。隨著氣候變得寒冷,水被緊緊地封鎖在大型冰蓋中,海平面下降了大約120米。退卻的海岸線讓珊瑚礁暴露在地表之上,導致了它們的死亡。

然而意外的是,在發生這兩次「浩劫」之後的幾千年里,珊瑚仍在澳大利亞大陸架的外圍倖存了下來。它們通過慢慢向海中移動而獲得了重生,而倖存的少量珊瑚或許能在新的地點「播撒」幼體

隨著地球溫度開始升高,珊瑚礁再次遇到了新的問題。融化的冰蓋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得珊瑚被深深地淹沒在海底,從而無法獲得足夠的陽光。而沿海洪水也會釋放大量的沉積物,也可能會對珊瑚造成傷害。

科學家發現,在10,000年前至17,000年前這段時間內,當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時,又引發了珊瑚礁的另外三次死亡事件。但是,據岩心顯示,每次它們都能在大約1千多年之後通過回到海岸附近較淺的水域而復活。研究人員認為,是在那段時間內沿著大陸架的一些地方依然倖存的珊瑚,讓珊瑚礁得以在2000年內在其他地方重新生長。

論文的第一作者Jody Webster教授。| 圖片來源:[1]

這項研究對於理解珊瑚在面對環境變化時有多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在災難之後能以多快的速度恢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歷史上出現的這幾次珊瑚礁死亡事件與我們現在在大堡礁看到的情況類似。現如今,海平面上升速度是中等的,約為13,000年前的10%。雖然目前來看,海平面變化並不是一個重大的問題,但是這一速率可能會在未來急劇提高。

Webster及其同事從化石岩心的分析報告中,對大堡礁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的研究。他們發現在過去30,000年來,礁石隨著海平面的變化而變化,其中幾次重大的珊瑚礁死亡事件是由海平面迅速變化引發的。| 圖片來源:[1]

論文的第一作者Jody Webster說:「如果遵循過去的地質模式,那麼珊瑚礁很可能會在未來的幾千年內再次死亡,因為還有下一個冰期正在等著我們,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否會加速這種死亡。」

新的研究雖然表明,大堡礁有著比之前以為的更強的長期復原力,但是其短期的健康狀況就很難預測。隨著我們所看到的逐年出現的大漂白化和大規模死亡,我們與其抱寄希望於珊瑚礁具有很強復原能力,倒不如敲響警鐘——我們對海洋所做的許多破壞,都會產生極嚴重的後果。不要指望大自然能夠迅速恢復。

參考鏈接:

[1] https://cloudstor.aarnet.edu.au/plus/s/dofIixgX3OrG1nC

[2]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70064-the-great-barrier-reef-has-died-5-times-in-the-last-30000-years/

[3]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5/great-barrier-reef-has-had-five-near-death-experiences-past-30000-year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理 的精彩文章:

物理學家首次發現自旋為3/2的超導體!
泛癌症圖譜,打破臨床腫瘤學困境的新希望

TAG: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