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茶飲」品牌火速崛起,我們如何改造傳統中國茶?

「茶飲」品牌火速崛起,我們如何改造傳統中國茶?

回復「茶」,獲得一條最新資訊!

隨著現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飲品已經成了年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一系列茶飲投資加盟風暴也陸續刷新眼球,茶+時尚,茶+情懷,茶+旅遊,茶+新玩法等等,造就了諸如小罐茶、網紅答案茶等等,幾乎霸佔了年輕人的飲品市場。他們利用了新奇的玩法,引發了消費者的共鳴,以茶玩轉生活時尚,以趣品位茶飲潮流。可以說在消費升級換代的趨勢下,很多茶飲品牌已經跨過了從花錢買需要到花錢買開心這種從生理、感官、精神的三重境界。

如何走出自身的舒適區,不斷找到自己自我進化的方法論,未來傳統茶企的發展之路已迫在眉睫。

一、現狀:中國茶整體行業處於保守狀態,甚至逐漸被邊緣化。

即使到了今天,中國茶在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整體上仍然還處於初級階段。今天喝茶的人雖然大量存在,但由於茶葉的傳統印象,以及整個產業鏈條中存在的問題,讓茶葉消費難以深入消費市場的主流人群,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中國茶缺乏認同,敬而遠之。

當眾多具備時尚與潮流的新興茶飲品牌入駐茶飲市場後,無疑對傳統的茶企、茶店造成了不小的「陣痛」,讓中國茶的現代化之路走得頗為艱難。而曾經作為品位生活標誌的喝茶方式,特更加難以恢復其傳統榮光。

二、全新的茶飲方式接受度很高,他們是怎樣搶佔市場的?

前段時間春茶上市,很多茶企、茶商都會發一些充滿鄉土氣息的採茶照片,還貫穿一堆人圍坐喝茶的場景,這些「例行」動作其本質都是傳統茶企在自嗨,不能從市場角度,用主流消費者熟悉的語言、認同的場景、親切的感覺,去贏得他們的心。春茶時節變得只和一部分愛喝茶的人有關,甚至只和一小部分茶葉圈子裡的人有關。很多年輕人卻並不關注,也不會為春茶買單。

譬如說,不少年輕人不願意消費傳統茶葉,而是跑到茶飲店門口排長隊,即是代表其對時尚的追捧,是內心價值觀的一種反映。同時橫空出世的茶飲品牌,自帶話題性和新穎性,通過抖音、微視等互聯網新媒體的強勢推廣,眾多消費者就成了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言人,較大範圍地傳播猶如滾雪球一般,讓茶飲逐步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時尚和現象級事件。

另外一點是,以前消費者買餐飲的過程,都是「賣完即走」的狀態,但現在很多時尚茶飲都賦予了產品新的身份,形成了可以和自己互動的一個虛擬交流的形式,在消費者的心智中植入了一個體系,讓餐飲對用戶產生精神上的吸引力。他們用全新的理念和玩法,迅速搶佔了茶飲市場的份額。

三、面對這些難題,中國茶如何做減法?


被譽為中國茶行業「吃螃蟹的人」——杜國楹做了一些分享:

2012年,我剛進入茶行業那年,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中國七萬家茶企抵不上一個立頓》,反映了中國茶行業的一個問題:市場散亂,集中度低。

1. 上游缺乏集約化。

今年我們想把西湖龍井村的800畝茶園最大化地集中起來,獅峰山的龍井,是龍井中的龍井,我們團隊派了三個人去收茶,結果一噸茶也沒收到,不是錢的問題,就是集中不起來。

茶農們一般是這樣的心態:「我的茶給多少錢也不賣,我的朋友要把它分掉。」

2. 中游缺乏標準化。

中游工業化程度生產效率非常低。茶本質上是食品,要入口,但前兩年去完所有的茶區,我就誰家的茶都不敢喝了,第一泡一定要洗。

所以茶在工業端的標準化能力不足,它應該像做礦泉水和速食麵一樣,做中游控制品質。

3. 下游缺乏品牌化。

和煙酒不一樣,茶下游的商業端沒有品牌。這是整個產業鏈的問題,沒有經過工業化的充分洗禮。

家裡有茶山,家裡有茶廠,爸爸在家裡看著廠,看著茶園,兒子、閨女、女婿下山去做品牌,做營銷,幾乎無一例外。幾乎都是家族企業,專業分工不足。

這些問題,導致中國的幾億茶客被70萬家茶葉店分割,整個行業缺乏一個標準。喝的時候也不方便。茶企在這方面創新有限。

a.找對了問題,解決方案就出了一半

中國茶葉傳統的營銷邏輯是,告訴消費者我的茶是哪座山上的,這個品種有什麼優勢。所以消費者記住的是品類,品牌很難做起來。而且任何一家茶葉店都有上百種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多選擇就是沒有選擇。

b.茶具也一樣,減掉傳統和繁瑣

喝功夫茶不一定非要整個大木頭放在辦公室里,我們要把它變得現代一些,從用戶體驗的視角把所有細節做好,讓茶具更生活化,適應當下茶葉消費人群的生活場景,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而不是說喝茶是個有文化的事情,我們不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放到今天的場景當中。

c.有東方元素的非標產品如何標準化:「經驗思維」與「科學創業」的PK

非標產品標準化的核心就在於從經驗思維過渡到科學思維,也就是用數據說話,把一切標準化和量化,而不是感覺和經驗主導。

中醫、玉石、紅木等產業都是因為沒有做到標準化,所以永遠有人做,而永遠沒有人把生意做大。而在餐飲行業,海底撈能夠做到70億,西貝做到45億,不單單是服務做得好,背後都有標準化在發揮作用。

d.有三個因素影響著茶葉的成本:

1.產地的稀有性

中國有三個村子的茶最貴最好,西湖龍井村,天心村,老班章村。為什麼好?都是經驗使然。有沒有比這品質更好的茶?一定有。用科學的方法去檢測茶的生態、茶葉的有益成分。五年、十年之後,消費者總有一天會理解這一切。

2. 茶葉採摘的標準

這是影響成本的重要因素。茶葉是越單芽越貴,一芽一葉次之,一芽兩葉偏便宜。另外,茶農的採摘效率也是硬成本。

3.工藝的複雜程度

大紅袍是中國所有傳統茶里工藝最複雜的。5月份是產季,但9月份才能交茶,中間需要焙火三次,褪火三次。工藝本身對經驗的依賴度比較高,綠茶的製作技藝就比較簡單。

中國茶缺乏工業化、商業化的洗禮,我們要開啟中國茶葉的標準化時代,這也是讓茶葉重新走向世界的夢想。有一句話叫「國盛茶興」。茶葉的興盛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

改革開放第一個30年,中國製造走向了世界,下一個30年,中國符號要走向世界。茶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符號。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機會來了。應該以茶這樣的傳統中式符號的商品為載體,把中國的文化傳輸到西方世界。

當然,茶產業也必須搞定年輕人。什麼時候茶葉的主流消費者都是年輕人的時候,他們開始像熱愛咖啡一樣熱愛中國茶的時候,中國茶重新走向世界的機會就來了。(文字綜合整理自消費日報網、消費熱線;圖片來源網路)

?好茶推薦

編輯|ishuoch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一盞茶,剛剛沏好
誰說家庭存茶不如專業倉儲?那是沒用這三種容器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