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盲,比癌症都難治,知識也救不了

美盲,比癌症都難治,知識也救不了

本文來源:布穀聽聽

文 | 盧俊 編輯 | 金雀兒

無論是廣場舞,還是最炫民族風;

無論是光頭強,還是「社會人」佩奇;

無論是絲巾合影,還是鄉村重金屬喊麥;

無論是低調奢華田園鄉村裝修風,還是短視頻城鄉結合部氣質……

不得不承認這種最強中國特色的復古氣息和亞文化雜糅的審美風格,是當下中國的一種不可否認的審美「主流」。作為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者,似乎有足夠的理由來嘲諷這種深入骨髓的「土」。

然而,再自以為是的精英主義,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種審美水準公約數的一份子,我們身在其中,必不可能絕世獨立。也就是說再不滿意的社會審美水準,也是我們所有人共識的最終產物。既然我們認識到了這個深入骨髓的痛,就絕不能讓這種痛在下一代身上繼續流傳下去。

眾所周知,在人的諸多能力中,審美是一個完全靠後天習得的能力,它並不在基因里遺傳,但卻極易受到群體性的裹挾影響。

小時候,媽媽給穿啥你穿啥,青春期後大家穿啥你穿啥。每一個小時候的柴火妞都有一打不堪回首的照片。而我們只有欣賞過、感受過、體會過很多美好的事物之後,我們才真正有機會去理解美是何物。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時代,很多確定性的邏輯性的演算法將替代人類的大部分工作,未來只有審美這種複雜演算法才能凸顯人類的獨特價值,所以,未來更是一個審美導向的世界。

在未來,沒有審美能力的美盲,不僅要承受無處不在的不能融入各種新部落的巨大風險,而且,審美能力甚至是判斷未來一個人是否有用的基本標準。審美即將成為未來社會的生存與淘汰的金線,無論是職場工作還是戀愛婚姻,無論人際交往還是基因優化,沒有審美能力,可能時時刻刻都要承受淘汰的巨大壓力。

美盲,是一種新的無知

實際上無論是60後還是70後,乃至80後,我們小的時候都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審美養成的常規訓練,跟我們朝夕相處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等豐富的感官體驗不僅沒有廣泛優質的滋養土壤,就連書本上的優質的美育素材都沒怎麼接觸過,要不然為什麼到今天為止,我們中小學的教材教輔乃至課外讀物,還是那股濃重的揮之不去的鄉土氣息。

我不是在故意在吐槽中國東方審美,而是目前普遍的不講究的、偷懶的、庸俗的設計和審美水準真的讓人崩潰。美術、音樂等一切與審美有關的課程,始終被官方和民間公認為一種叫副科的東西,這個現象直到今天才慢慢有所好轉,但是三四代人挖的坑,一兩代人真的是填不完。

著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里多次強調,在未來知識已經被重新定義了:知識=體驗×敏感度,我們大部分的記憶能力和存量知識的存儲將被雲存儲所逐步取代,甚至代表邏輯思考的演算法也將因雲計算變成開源的基礎設施,就像數千年前快速奔跑決定了我們是否可以存活,而今天的很多發達的交通設施不僅重新定義了位移效率,甚至還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體驗一樣包含著視覺、聽覺、味覺、嗅覺……以及上升到同理心與分別心的人的感知能力敏感性問題,體驗能力是基礎能力,而敏感度是這個能力效應的係數。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體驗和敏感度方面如果欠缺基本的能力,將在未來成為一個真正徹頭徹尾無知的人。

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作為新一代父母,我們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一種簡單的物質養育,然而好的教育本身並不是簡單給予他們學習所謂新知的能力,或者簡單教會他們高效學習的方法,因為,掌握某種確定性的存量性知識已經不是未來世界的核心競爭力了。不確定性的增量知識和處理不確定性的能力,成為一個孩子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

自從中國社會進入高速增長之後的21世紀,我們這個國家現在最缺並不是高智商高學歷的精緻利己主義者了,這個時代最缺的反而是那些有良知又有審美能力的新成長階層。

但是,上一批所謂的社會中堅力量,無論是工業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都並沒有創造一套在全球範圍內有中國辨識度、且富有新時代特質的美學體系。近代社會以來,在這方面,我們遠不及日本、韓國等其他東亞發達國家。

無論是在工業品還是智能產品上的美學風格的創造能力,不僅沒有繼承好東方美學的優良傳統,也沒有真正做到有效地融合西方現代工業和信息社會的美學元素。說好聽一點,叫做照貓畫虎地所謂致敬一下,說難聽一點就是:抄襲,這個現象在中國,絕不是孤立知識產權風氣。

這個風氣的源頭,在於我們每個家庭的美育滋養意識薄弱。如果弄懂這一點,我們就會明白美盲癌的治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木心先生曾經說過: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生活即審美,並非務必在殿堂

很多人問我什麼叫美,什麼又叫做審美,我試著做過一個回答分享給大家:美,是一種通過極致努力,實現的好。審美,就是認知這種好的水準和能力。

沒有付出過程的好,並不是不好,而是並不是真正高級的好。所以,美和審美和養成並不是一種普通人必須通過專業的藝術學院的系統學習才會習得的技術,它實際上就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之中,它是一種時刻伴隨的思考方式,就是那種努力追求更好的精神規範,對多樣性和豐富性兼容並包的能力。

回到本質來看,美就是信息的秩序感和多樣性之間的高度動態平衡,審美就是認知、發現和實現他們的能力。我們在追求美的過程中都是不斷地平衡多樣性和秩序感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在無數個藝術或者生活樣里,找到那些曾經以更多看待世界可能性的全新視角。

或許它是莫奈的模糊和光影;

或許他是畢加索的抽象和超現實;

或許它是宮崎駿的東方畫風和配樂美學;

或許它是蒂姆·波頓的奇想與特立獨行;

或許它是迪士尼與皮克斯的夢幻與美好;

或許它是塗鴉的即興和多彩;

或許它是當代藝術的奇想和開闊;

或許它是一個小小的手工;

或許它是一個禮品包裝盒;

或許它是個清新的午餐便當……

然而這一切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幾乎每一天都能接觸和感知它們的魅力。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里提到,我們的思維通常分為邏輯分析思維和形象思維。形象思維其實就是藝術思維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建議,「如果不形成發達的、豐富的情緒記憶,就談不上童年時期的完滿的智力發展。」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思維,對拓展孩子的智力發展、豐富孩子的情緒記憶,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倫勃朗說:「繪畫固然取決於你所看到的東西,更要取決於你怎樣看它。」看懂藝術是有門檻的,給孩子的藝術啟蒙,需要藉助合適的書籍。兩年前我在國內看到中信童書把法國最著名的青少年藝術普及MOOK(Magazine+Book雜誌書)《DADA》引進到國內,並且在做一系列的面向未來的審美教育和藝術啟蒙教育出版的努力工作。藉此機會,我把他們做的相關圖書列個書單,這個書單叫做《中信童書未來小公民藝術啟蒙計劃》,在噹噹網全部5折賣,我列出來,分享給大家。

1

DADA全球藝術啟蒙系列

這套在法國風靡了27年之久的出版物幾乎惠及了法國和歐美國家好幾代人,這也與為什麼時尚與設計以及優雅的生活方式在法國風行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這套書在歐洲以及全球各地有幾十種譯文版本,也是這家出版商成立27年以來專註做的唯一的系列出版物。巴黎大學藝術系教授團隊精心編撰,超過200冊的世界藝術大書系。

博古通今,橫貫各國,全球廣受歡迎的藝術啟蒙經典,諾一媽媽安娜給孩子的經典藝術讀物。這套書幾乎涵蓋了全球範圍內幾乎所有藝術門類,從古典藝術巨匠到各國藝術經典,我個人最喜歡第二集,有宮崎駿、迪士尼、塗鴉和蒂姆·波頓,這一集極具當代性和全球化視野,以及那種把藝術與生活融合在一個可以感知的綜合藝術形式。

適合年齡:6+

名家推薦陣容:尹少淳(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研製課題組組長、首師大博士生導師)李力加(全國十大兒童美術教育家、浙江師大碩士生導師) 邱志傑(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教授) 王易罡(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羅蘭·皮讓(前法國北加萊公立高等美術學院校長)

2

墨·中國藝術啟蒙系列

「墨·中國藝術啟蒙系列」,這相當於《DADA》的中國版,是一套為7歲以上直至青少年寫作的中國藝術啟蒙讀物,也很適合親子共讀、及對中國藝術感興趣的成年人翻閱。由中信美術館館長曾孜榮領銜主編,國內一流藝術教育團隊精心編寫,也將分輯出版,最終成為一個大的藝術普及套系。

適合年齡:6+

名家推薦陣容:陳丹青(作家、畫家)阿克曼(孔子學院總部高級顧問、歌德學院前院長)張子康(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志庚(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熊亮(知名原創繪本作家)

3

點亮自然

這套書在中國賣了120萬冊,這是來自米蘭的頂級藝術家,運用火遍全球的RGB視覺藝術,帶你探索世界十大自然生態地:剛果雨林、安第斯山脈、東西伯利亞泰加林、塞倫蓋蒂大草原、恆河流域……戴上三色濾鏡,原本交織在一起的繽紛圖案會發生奇妙的變化,隱藏於其中的野生動物和它們棲息的家園,會像變魔術一樣呈現在你面前,帶來不可思議的視覺震撼,為你開啟一次重新發現世界的知識和藝術之旅。

適合年齡:5+

4

小小藝術家藝術啟蒙繪本

「小小藝術家啟蒙繪本系列」是一套為孩子設計的藝術啟蒙書,一堂堂奇妙有趣的藝術啟蒙課,帶領孩子走進不可思議又雜亂無章的藝術王國。第一集輯共包含《來畫畫吧!》《來演奏吧!》《蒂茲和奧特的大畫布》。在這裡,繪畫變成輕鬆有趣的遊戲,演奏樂器變成天馬行空的塗鴉,對創造力,個性和差異性的鼓勵貫穿著這套書。

以上這幾套書在我看來都像是一座座可以帶回家的美術館,也是一堂又一堂就在身邊別開生面的藝術課。

「墨中國藝術啟蒙系列「之《清明上河圖》

四色印刷大幅精緻畫作

美不勝收的名畫長卷

「DADA全球藝術啟蒙系列」之

《列奧納多·達·芬奇》

專業的藝術史內容,精細的藝術講解,嚴謹系統的藝術知識;

刻意迴避複雜術語,語言通俗有趣,

輕鬆順暢閱讀,舉一反三,看懂世界名畫

貫通中外的文化通識

孩子不可不知的藝術經典

然而,從來沒有哪一個機構像中信童書這樣系統性地出版藝術啟蒙書籍。我們也從來無法在家中系統地了解,這些身邊藝術背後究竟是什麼規則、邏輯與方法,創造了那些美妙而神奇的體驗。不久的將來,布穀聽聽將為這套書開發完整的藝術啟蒙藝術課程,分享給大家。

是的,我作為一個成年人,也非常想知道這一切,在這個美育和藝術啟蒙書單面前,我真的非常非常想縮回去,重活一次,以治癒我似懂非懂人云亦云的審美無能恐慌。

我相信,在這樣的土壤滋養下的孩子,未來的內在的審美素養就一定不會太差,而這種對自己有要求的思考方式,就足以讓他們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緻且美好。

布穀說說

當今時代,很多人在物質領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精神領域卻極其匱乏,審美領域更是一片荒漠。

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老先生曾說:「我母親是文盲,但卻不是美盲。她選的衣料總是很好看,她善於搭配顏色。姑嫂妯娌們做衣服時都請她拿主意,表姐們出嫁前住到我們家由母親教繡花。她利用各色零碎毛線給我織過一件雜色的毛衣,織了拆,拆了織,經過無數次編織,終於織成了別緻美觀的毛衣。我的第一件毛衣就是她用盡心思的一件藝術作品。」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參加全國兩會時也提出建議,大力發展中國設計產業、全面提升中國設計水平。

由此可見美育的重要性,這不僅關乎個人的審美,更關乎一個民族的文化水準。

文中盧俊老師提到,生活的審美就是人生的藝術,從現在起,讓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相信便會由內心發出對美的感受與共鳴。

現在是我們疾呼整個社會重視美學教育的時候了,只有我們有了很好的美育,有了很好的美的審視標準和審美能力,我們才可以創造美,才可以保護文化,創造文化。

這是我們「小書局」欄目成立以來第一次為大家推薦書單,之後布穀聽聽將在每周都會為大家精心挑選全國最優質的童書作公益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藝術家楊重光原作及版畫盡在線上商城,藏家們你們還在等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癌症 的精彩文章:

這樣來生活,癌症都可以被嚇跑
4中食物隔夜不能吃,小心得癌症!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