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活到100歲,華大基因的牛皮吹得有點大

活到100歲,華大基因的牛皮吹得有點大

華大基因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是把生物科技當成煉丹術一樣來叫賣,一點都不科技。

『事件:給公司的基因檢測做廣告』

5月28日,在貴陽數博會上,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再一次語出驚人。汪建稱,要求公司員工活到100歲以上。汪建說,「我們華大基因對華大定義非常清楚,四個數字:叫100+,就是一百歲不封頂。我們所有的員工都必須做到這一點。如果說每個人做到100+的話,你什麼事情都好辦了。」

汪建這麼說,本來可能是想表達通過公司的基因檢測可以檢查出新生兒可能存在的缺陷,從而保證公司員工的優生優育的意思。但他把自己的計劃變成了員工的硬性規定,不但要求員工活到 100 歲,而且還制定了三項規定:出生不能有缺陷,不允許比醫院晚發現腫瘤以及不能做電梯。

對此,網友認為,華大基因董事長想給自己公司產品打廣告做宣傳本無可厚非,但吹牛皮歸吹牛皮,你干涉他人權益就不對了。員工吃飯無隱私、不能乘坐電梯,一份工作憑什麼對人的干涉可以牽扯到這麼多的私人領域呢?還有網友調侃稱,華大基因是一家連霍金都進不了的公司,汪建活生生把高新技術公司玩成了傳銷公司。

『新京報評論:華大基因賣技術還是話術?』

這不是汪建第一次發出驚人之語了。2017年12月,汪建接受採訪反對打宮頸癌疫苗,他說疫苗昂貴,不如做基因檢測。此言一出,輿論嘩然。多位醫生明確表示:這是誤導公眾,基因檢測不能代替宮頸癌疫苗。那次汪建還說:「10年內可化學合成任何生命。」對此,復旦大學醫學院教授陳力含蓄地表示,「任何兩個字是不對的,汪建說得有點過了。」

關於華大基因還有一樁趣聞,在一次大會上,廣葯集團董事長吹噓喝王老吉可以延長壽命10%,華大基因CEO尹燁在台下頻頻點頭。事後尹燁解釋是「禮節性點頭」。值得注意的是,尹燁在澄清「禮節性點頭」還說了一句話,「關於人類壽命延長是綜合課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單一因素能形成如此顯著的效果。」看來他對華大基因「員工須活到100歲」的規定還缺乏認識。

華大基因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但是把生物科技當成煉丹術一樣來叫賣,一點都不科技。這不是技術,這只是話術。那麼問題來了:華大基因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西坡,新京報)

『紅辣椒評論:別把話說得太滿』

任何把話說得太滿的人,都值得警惕,無論是宣稱包治百病的葯或藥酒,還是宣傳讓人長命百歲的基因工程,即使它有一個前沿科技的光環,也有必要謹慎地打個問號。

有些話,說得太滿,就容易被打臉。這方面的教訓其實很多,比如,做護髮養發產品的,老闆自己年紀輕輕頭髮就日漸稀少,做養生保健品的,老闆自己壽命卻連平均壽命都達不到,就個體而言雖然很值得同情,但與他們自己公司的宣傳結合起來,卻頗為滑稽可笑,或者說是極大的諷刺。

基因工程能夠造福人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目前來講,能否做到讓人長命百歲,真的不好說,至少沒有科學實驗和數據的支持。所以,類似的言論,要麼是嘩眾取寵,要麼就是以驚人之語博人眼球,為自己的企業做宣傳。但任何宣傳都要有個度,尤其是科技企業,基本的科學精神是一定不能缺的,否則難免要淪為一個笑話。(張楠之,紅網)

『天府評論:憑什麼保證員工活到100歲?』

華大基因,作為一個高端科技公司,特別作為一個研究基因的公司,你更應該懂得生命的規律。所以說,你「員工活到100歲」的規定太荒誕了,就是在拿員工開涮、開玩笑,員工不會聽就你的「三大定律」,社會也只能把你看作一個「吹牛大王」,如此,你的廣告還有啥意義?

所以,規定「員工活到100歲」,不能被社會認為你就是真心關愛員工,只能被認為你是在做著、干著科學,卻不懂、違背科學,甚至是用不健全的心理去踐踏科學做廣告。因此,奉勸華大基因,別把牛吹破天,還是回到地上來吧,扎紮實實地做好你的基因科學工程,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你的員工,教會你的員工科學養生,保障好你的員工生命健康,如此,想必效果會比規定「員工活到100歲」的廣告效果更好。

最後可以肯地說,華大基因,你絕對保證不了你7000多名員工都能活到100歲。但還必須告訴你的是,說話要對員工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更要對科學負責,科學的精神是實事求是,不能被玷污,你必須尊重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正確樹立和維護自己的形象,愛護你的員工。(賈合祥,四川在線)

『冷絲微評:健康行業,虛假宣傳咋就那麼多?』

與科學有關,與人類健康相關,不用說,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必須有嚴謹的科學態度,非常令人不解也令人遺憾的是,這類行業恰恰是虛假宣傳的重災區。

君不見,各種吹上天的保健品,吹得天花亂墜的整形美容,無所不能的包治百病的藥品……一批又一批不明真相人大把地掏著腰包,無奈,最後換來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是發生意外健康問題和病情……

人類胚胎細胞或生殖細胞的基因技術,不僅有關嚴謹的科學,還有關敏感的科學倫理。無論是國際科學節還是國內科學界,科學家們對於外力介入人類基因的研究普遍持謹慎態度。即使在社會各個場合,普通百姓討論基因話題也是慎而又慎,常常避開這類敏感的話題。

汪建卻反其道而行之,用這麼有爭議的話挑動社會各界神經,果不然,他的話引來群嘲——他混淆了科學狂想與企業責任、宣傳營銷的需要與企業公平環境及員工政策之間的界限。(劉冷絲,冷絲微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絲微評 的精彩文章:

北大這次又刷屏了,因為一支口紅

TAG:冷絲微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