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孟憲鈞|金冬心著作版本知見錄之二

孟憲鈞|金冬心著作版本知見錄之二

原標題:孟憲鈞|金冬心著作版本知見錄之二


四 冬心先生畫竹


《冬心先生畫竹題記》一卷,乾隆刻本。每半葉十行, 行十八字,白,左右雙邊。大字仿宋,書寫刊刻風格,絕似《冬心先生集》。但寫手刻工卻與《詩集》不同,書末有「金陵湯鳳仿宋本字畫錄寫」楷書一行,書口上有刻工「杜爾儒刻」的字樣。


如前所說,冬心先生不僅是著名的書畫家,而且他的詩作、題、雜文也頗具特色,深受人們喜愛。他的種種著作,多摹印精工,裝幀考究,被後人視為文房珍品,惟傳本皆稀少。即以《畫竹題記》而論,國家圖書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局等單位有收藏。私人藏有此書的,僅知有黃裳先生。黃先生在《銀魚集?姑蘇訪書記》里記錄了這本書。黃氏文字雋永,頗有意味,茲抄錄如,以饗讀者


記得去年,我還在這裡(指蘇州古舊書店)得到過一 本乾隆原刻的《冬心先生畫竹題記)>,總共不過十來葉,可是用的是舊紙,大字仿宋寫刻,墨光如漆,前面還有一張高 翔畫的金農的小像,用的是雍正中刻《冬心先生詩集》前小像的舊板,不過後面的題贊卻換了方輔題、楊謙寫的篆 書。關於冬心自刻書的紙墨之精,徐康在《前塵夢影錄》里 曾經講起過。他說,這種自刻書用的是宋紙,印刷用墨取的是搗碎了的晚明清初佳.5碎塊.在中國雕版印刷史上可以 算得是非常突出的精製品,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初經過百十年安定休息,經濟上升,文化繁榮的面挽。《畫竹題記》的用紙,是一種深黃色極厚實的竹紙,簾紋很細,還夾雜著一些未能溶解的植物纖維,是一種較粗的古紙.我不 敢斷定這是否宋紙,但和宋代印刷佛經的用紙是相近的。


幸運的是寒齋也藏有一部《畫竹題記》,該書原函舊裝一冊,全書連同序言小像總共只有二十葉。正文之前有金農的自序和小像。自序寫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款署 「乾隆上章敦牂九月九日」,「上章敦牂」即乾隆庚午年。序後為「冬心先生小像」,署款為「廣陵高翔寫」,初頗似《冬心先生集》的小像。然而細看卻非舊板重用,二者有細微差別,應是《詩集》小像的摹本。像後的題贊也非蒲州劉仲益所作,而是換成了新安方輔題、嘉定楊謙用篆書書寫的像贊。文為「邢居士,秦山人,頭如雪,衣少塵,七十翁,天與親,日苦吟,生冷症」。像贊寫於冬心先生七十歲,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則自序與像贊的寫作相差六年之久。 該書的用紙用墨亦如徐康、黃裳先生描寫的一樣,質地較粗,紙色暗黃,即使不是宋紙,也必是舊紙無疑。至於墨色,用「墨光如漆」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份。惟墨色奕奕發光,如《前塵夢影錄》中江標的按語所說「標亦見冬心翁用宋紙印所著書,神似真宋。所差者墨色稍光亮耳」.



此書也是一部流傳有緒的舊本。函套簽題「冬心先生畫竹題記」一行,書法古樸蒼勁,頗類冬心白石路。款署「己卯孟春祖經署簽」,下鈐「陳」、「伯權」二小印。扉頁有「戊子冬月□江官廨借讀一過」小字一行,款署「友石書識」。陳祖經、友石事迹皆不詳。書末另有題記則:「乙亥春暮,偶過磐園,假得此冊,歸而展讀,覺清風習習,如坐竹林間也。濟南王貢忱識」下鈐朱文「貢忱」印。知此王姓藏家系山東濟南人,唯不知其時代行止。後偶讀《文祿堂訪書記》,卷二載有黃丕烈題跋明本《靖康孤臣泣血錄》一書。後有王貢忱手跋,跋文雲「自東郡楊氏藏書散失後,其見於濟南市者,以敬古齋所得為多。該肆王某價而沾,據余所見聞已不下四五十種矣。庚午冬得此,亦該肆經者, 計葉論值,窮措大竟悍然為之,可見一時好尚足以頗倒人如此辛未夏至,止適齋主人識」按庚午為1930 ,辛未為1931年,據此知王貢忱當為民國間一位生活在山濟南的藏書家。又《藏書家》第2輯張景栻《濟南書肆文,也有關於王貢忱的記載,文稱:采廷,字貢憂,山東桓台人, 前淸舉人,入民國曾任山東省議會議長。辭官後,在濟南設書肆號「逢源閣」,主營舊書,兼營書畫云云雲。這樣一來,王氏的生平簡歷就大致清楚了。王氏既然能收儲海源閣散出之黃跋本,可見其實力不俗,趣味不低,收藏《冬心先生竹題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本文草成之際,又獲見上海博物館和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合編的《中日古代書法珍品集》,其中有件金農楷《畫竹題記》冊頁十二開,上海博物館藏。其文字或與刊本相互校正。


五 冬心先生自度曲

《冬心先生自度曲》卷,傳本極稀,僅知國家圖藏,《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書目》將之列入 「詞類」,其實冬心自度曲不同於傳統的詩餘或長短句,而他自創一體的詩歌形式。句式長短不一,韻腳轉換隨意.便於抒發個人情感,每首曲均註明多少句、多少字。試舉《秋蘭詞》一首為例,原注「九句四十四字」,曲雲:「楚山疊翠,楚水爭流,有幽蘭生長芳洲。纖枝駢穗,佔住十分秋無人問,國香零落抱香愁。豈肯同蔥同蒜,去賣街頭。」恰恰是冬心先生孤芳自賞的真實寫照。集中類似篇什,時有所見。


其實冬心先生在《自度曲》原序中已經透露了創作原委。他說:「昔賢填詞,倚聲按譜,謂之長短句,即唐宋以來樂章也。予之所作,自為己律。家有明值數繁,宛轉皆善歌喉, 能彈三弦四弦,乂能吹中管,每一曲成,遂付之宮商,哀絲脆竹,未嘗乖於五音而不合度也鄱陽姜白石,西秦張玉田,亦工斯制,恨不令異代人見之。……歲月既久,積為一卷,廣陵詩弟子項均、羅聘、楊爵各出囊金,請予開雕。因漫述之如此。 」冬心先生告之世人,《自度曲》不但是自為己律,獨創一 體,而且每首都是合乎五音六律,可以按譜歌唱的。恨不能讓宋代大詞人姜白石、張玉田死而復生,前來比高下。其 恃才自負、傲岸不羈之情,溢於言表。序言還說明,《自度曲》 一卷是由弟子項均、羅聘、楊爵三人聚資刊刻的。序末款署「乾隆二十五年二月朔日七十四翁金農在龍梭山館書」。據此《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自度曲》為乾隆二十五年 刊本。此本當是《自度曲》最早的一個單刻本。


如前所說,此書傳本甚罕。連「舊藏冬心翁著作最備」的清人徐康(子晉)也曾說「所未見者,《自度曲》一卷而已」。寒齋幸藏一部,自詫與冬心翁墨緣不淺。原書為白紙,金鑲玉裝。成書尺寸為高24.9厘米、寬15厘米。每半葉八行,行十八字,細黑口,左右雙邊。行款格式與《冬心先生續集》全同。字體剛健細瘦,頗為美觀。與康熙本席刻百家唐詩和嘉慶刊本《香葉草堂詩存》同屬一類風格。


六 冬心先生三體詩


眾所周知,金冬心著作的早期版本,如《冬心先生集》、《續集》、《自度曲》、《畫竹題記》等皆罕遇難求但我十分幸運,皆有藏。惟獨乾隆刻本《冬心先生三體詩》卻一直未曾寓目。據《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國圖藏有兩部,為吳昌綬舊藏,一為鄭振鐸先生舊藏。均為乾隆原刻本。 近曰承蒙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諸位朋友的大力支持,始得識廬山真面目。


《冬心先生三體詩》一冊,竹紙,成書尺寸為高25.5厘 米寬14.5厘米。每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全書大字仿宋書寫,刊刻風格,文字行款,與《冬心先生畫竹題記》完全一樣。全書只有薄薄的十幾葉,依次為金氏自序、冬心先生小像(題辭)、三體詩正文。書後有「金陵湯風錄寫、劉之科刻」款識一行。手寫上版者確實與《畫竹題記》的寫手為同一人,即南京人湯鳳,難怪二書風格如出一轍。只是刻字工人由杜爾懦換作劉之科了。可惜在封建社 會刻工地位低下,劉氏生平事迹無從考査了。


《三體詩》的自序寫得有情有致,妙趣橫生。冬心先生借一盲一聾兩位老友的感受,來反襯自己詩作的高古絕俗。序曰:


乾隆壬申初春,春雪盈尺,濕突失炊。予抱孑影,坐昔邪之步,撿理三體詩九十九首。三體乃五、六、七絕句作一題者,唐宋諸賢有之,予搖筆不休,可謂陵轢古人矣。是日,汪隱君巢林著屐扶短童相訪,云:「衰齡忽爾喪明,然無所 痛惜,從此不復見碌碌尋常人,覺可喜也.」又云:「先生何所為? 」予答以手錄三體詩,將鋟木,寄示四方交遊.巢林又云:「先生詩奇異獨詣,不求同能,棄眾之所收,收眾人 之所棄,似謠似歌,得古樂府遣意.琛讀之,句棘橋舌,再讀之,合規中案.吾雖目盲,心頗能賞之,恐世間眼大如車輪者,未必知先生之妙也.」 一笑,別去。詰朝,舊友陸竹氏 從楚州來揚州,叩門造請,自言兩耳閉窒,床下蟻斗不聞者經年。問予:「三體詩曾付剞劂氏否?」予以指畫紙而告之.竹氏曰:「吾之聾,謠哇之音充塞於耳也,吾之聾,奸吝之聲 洋溢於耳也。若先生詩,試為吾誦之,清清然,泠泠然,恍飛空中泉,恍吹松間風,吾傾耳而聽,耳則豁焉開通,便如飲治聾之酒矣.他人耳雖聽,不過箏笆之悅,烏能愛聆先生高唱入雲也.」二老與予,締交已近三紀,論議特出,迥非凡流,真有道之士邪!因記其言以當詩序雲

乾隆壬申,即乾隆十七年(17S2年),與撰寫《續集》自 序為同一年。是年冬心先生六十五歲。冬心先生在序中明言《三體詩》共收詩九十九首。三體者實即三十三題。例如 《江君鶴亭在燕市購得古槧本書數萬卷,載之槴櫝以歸,作詩美之》一題,包含五、六、七言絕句各一首:「聞君游天家, 買得書一車。好書如好色,非章台狹邪。」「池北可充列庫, 藤陰定貯閑廳。抽卷百回百讀,翠娥隔綉簾聽。」「三豕渡河事頗誕,古蟑食字仙何靈不為捭闔欺人語,安問趙蕤長經。」三首句式不同的絕句圍繞同一主題展開,可以更加細緻入微地描情景,可以淋漓盡致地抒發情懷。據冬心先生自稱,此體唐宋諸賢早己有之,只不過自己「搖筆不休」,己經超邁前賢「陵轢古人矣」。


《冬心先生三體詩》前的小像也頗為引人注目。小像畫冬心先生左手拈鬚一幅神態自若的樣子。畫面右上篆書六字「冬心先生小像」,左下有隸書「廣陵高翔寫」五字。 畫像背面有新安方輔題、嘉定楊謙篆書的題辭,文字內容與《畫竹題記》全同。初看小像似乎與《冬心先生集》小像相同,仔細一看,二者有明顯不同。《冬心先生集》小像有「四十七歲」字樣,《三體詩》無之,《冬心先生集》題辭者為劉仲益,《三體詩》題辭者為方輔,書寫者為楊謙,題辭內容也不相同。二者顯然不是同…版片。《三體詩》小像、題辭者、題辭內容與《冬心先生畫竹題記》幾乎完全一樣,雕版時間又極為相近。《畫竹題記》序刊於乾隆十五年(1750 年),《三體詩》序刊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兩書小像用同一版片摹印,並非沒有可能


從國圖鄭藏本《三體詩》的收藏印記,也以約略窺測出該書流傳遞藏的端緒。書上除了朱文「北京閣書館藏書」 印記之外,還有「子秋所藏」(朱方)、「小天籟閣主人」(白方)、「積學齋徐乃昌藏」(朱長方)、「徐乃昌馬韻芬夫婦印」(朱方)、「長樂鄭西諦藏書」(朱方)、「長樂鄭氏藏之印」(朱長方)等印記。顯然這是一部流傳有緒的善本。前二方印時間略早,暫且無考。後面南陵徐乃昌、長樂鄭振鐸都是近現代著名的大藏書家。如果推測不錯的,這部《冬心先生三體詩》就是前面曾經提到的1954年上海來青閣書店為西諦先生南下準備的冬心先生著作之一。只不過並非是傳說的皖歙程守中的藏書,而是南陵徐乃的舊藏了。


七 巾箱小品


《巾箱小品》一函四冊,乾隆刊本。


首題「巾箱小品」隸書四字,並有「初集」、「花韻軒藏版」字樣。


第一冊扉頁題「冬心先生畫記五種」隸書二行。第一冊包括四種:一、冬心先生畫竹題記(有序)。二、冬心先生畫 梅題記三、冬心畫馬題記四、冬心畫佛題記(有序)。


第二冊包括:五、冬心自寫真題記。六、冬心齋研銘 (有序)。


冬心先生著作就是以上六種。其餘為《板橋題畫》、 《唐詩酒籌》、《西廂記酒令》等一類文玩小品。說是《巾箱小品》,確是名符其實。全書高僅14.2厘米、寬85厘米。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細黑口,左右雙邊,白紙刷印。書品小巧玲瓏,內容豐富雋永,惜刊刻未,稍覺遺憾耳。


前人提及《巾箱小品》的還不多見,僅知周作人《書房一角》卷二《桑下叢談)沖有「金冬心題記」一則,文日「金冬心題 記小文,別具風致,久為世間所重。原刻近已不可見,寒齋所 有者只乾隆間花韻軒刊《巾箱小品》本,嘉慶間種榆仙館本, 同治壬申桐西書屋本,光緒戊寅當歸草堂本,皆翻刻也。」據周文說《巾箱小品》尚有日本翻刻本,刻工頗佳,只是字的左 邊增加了和訓句讀。冬心先生題畫記,此前所見乾隆單刻本僅《冬心先生畫竹題記》一種,其餘並未見過?將五種畫記合刻在一起,恐怕當屬《巾箱小品》為最早的版本了。《巾箱小品》傳本不多,據《中國叢書綜錄》著錄,此書全國公藏僅有二三部。寒齋所藏一部,還是流傳有緒的舊本。書中鈐印累累,計有「銘印」、「其石之缽」、「銘藏」、「朱其石之缽」、「朱仲子其石」等。朱其石(1899?1958年),名碁,字其石,以字行, 號桂,室名抱冰廬,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民國間海上知名書畫家、篆刻家,以畫梅花、山水著稱。其兄朱大可亦海上知名畫家余別藏西泠印社聚珍本《畫林新詠》,亦朱其石舊藏。此外,《巾箱小品》中還有「錢」、「千墨樓汪嵐坡收藏印」、「梧桐鄉汪泰基之章」等印。余所藏咸豐同治間刊《二百蘭亭齋金石記》、《虢季子白盤銘考》等書,其中虢季子白盤等金石圖像均署為「嵐坡縮摹「坡」與本書中的千墨樓主 汪坡是否為同一人,尚待考證?


除冬心題畫五種外,《巾箱小品》還收入《冬心齋研銘》一卷。《研銘》是有雍正原刊本的,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影印《清人別集從刊》本的底本就是國家圖書館的藏品。 書上鈐有「長樂鄭振鐸西諦藏書」之印,或即黃裳先生所1954年上海來青閣為鄭先生所留諸書中的一種。



《研銘》首有冬心先生自序一篇,書中收錄各種研銘九十七則。《研銘》一書版式行款與《冬心先生集》完全一樣,亦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字體古樸大氣,頗類宋版。冬心自序於「雍正十一年歲在癸丑嘉平望日」,即1733年12月15日。書後有「吳郡鄧弘文仿宋本字畫錄寫」一行,與《冬心先生集》乃同人手寫上版,唯未註明刻工姓氏與刊刻時間。估計刊刻時間當與《冬心先生集》是致的。2007年秋,北京某拍賣公司推出《冬心先生硯銘》一書,白紙精印,戔戔小冊,總共不過十多葉,竟拍出50萬人民幣的高價,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樣的價格,當然不是 我輩讀書人所敢夢想的。


古人作研銘是有傳統的,但將研銘彙集起來、輯印成書,似乎當自冬心先生始。冬心研銘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對後世影響很大。偶讀《啟功韻語》,其中的硯銘、摺扇銘、竹如意銘、書箱銘、羊毫筆銘、鎮紙銘、竹根印銘、木拄杖銘、布書袋銘等等,不一而足。真是信筆由之,幾乎無物不可以銘。這不正是冬心齋硯銘的延續與擴大嗎?(未完待續)


來源:文章來自《紫禁城》2009年10


註:經作者同意選載,文章未經作者審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梁文道:古代沒書店,買書去哪
張擇端、仇英、陳枚都畫《清明上河圖》 有啥區別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