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好的狀態,是這兩個字
文 | 十點君 主播 | 林靜
經常在後台看到讀者留言,和我訴說自己的困惑,其中有一類留言特別多:
十點君,我現在很迷茫,想和你說說話。自從懷孕我就辭職了,現在孩子兩歲了,我感覺自己好像和社會脫節了,和老公的話也越來越少......
我想出去工作,但是找了幾次,感覺自己找不到什麼適合的工作,現在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
十點君特別理解,人生不管什麼時候,都會遇到很多難題,不知如何選擇。
關於上面那個讀者的困擾,十點君明白了一個道理:如果可以選擇,無論如何,請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
獨立,才是女人最好的狀態。獨立,是一個女人最大的底氣。
今天,十點君就給大家分享三個有關獨立的故事。
張幼儀:
從棄婦到銀行總裁,獨立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說到林徽因,大家可能都知道,她美貌又有才華,得到幾乎所有男人的喜歡。
但林徽因這樣的女人終究是少數的,而她曾經的情敵,那個從小不被富養的張幼儀或許才是大多數女人的日常。
但就是這個「鄉下土包子」,靠著自己的堅韌,終究逆轉了命運,活出了另一種人生。
張幼儀和徐志摩
張幼儀的前半生是一場災難。
雖然出身在清末江南大家庭,但家裡卻重男輕女,從小母親說:只有兒子才是自己的孩子,而女兒是「外人」、「吃乾飯的」。
在婚姻中,她曾卑微到塵埃里。13歲就被許配給徐志摩,而大才子根本不喜歡她,嫌棄她是「鄉下土包子」。但張幼儀還是為這段婚姻中斷了學業,為徐家生孩子,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
她曾為了挽救婚姻,跑到英國服侍丈夫,卻發現丈夫正在熱烈追求林徽因。再次懷孕後,徐志摩第一反應竟然是,快去把孩子打掉,還要和她離婚。離婚三年後,次子又因病去世。
背井離鄉,被逼離婚,痛失愛子,孤身一人流落歐洲,已無退路的張幼儀終於醒悟:與其依賴父母、家庭、丈夫,都不如自己獨立來得可靠。
從此以後,張幼儀便不再指望別人的憐憫,她只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個經濟和精神都獨立的女人。
她開始在異國他鄉刻苦學習德文,一個人邊帶孩子邊上學。獨立自強的品質,勤勞溫婉的個性,優秀的學習能力,讓張幼儀在回國後大顯身手。
從左到右分別為:
徐積鍇(徐志摩之子)、徐申如(徐志摩之父)、張幼儀
她不僅成為上海灘叱吒風雲的銀行女總裁,在股市中屢戰屢勝,連之前看不上她的前夫徐志摩,都誇她是「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最後,她也等到了那個真心欣賞她的男人。
沒有人的命運是一帆風順的,當命運捉弄你,當所有人都離你遠去,你會發現:獨立,才是你最大的底氣。
不依賴他人,相信自己,做堅強獨立的女子,還生活最美好的樣子。張幼儀的一生,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開始閱讀《張幼儀傳》
可可·香奈兒:
再苦再累,你也一定要有份工作
人人都知道服裝品牌香奈兒,但或許很少人知道它的創始人香奈兒,才是更讓人佩服的存在。
法國歷史學家安德烈·馬爾羅曾說:「20世紀的法國,只有三個名字會流傳於後世:戴高樂、畢加索和香奈兒。」
可可·香奈兒,一個締造了香奈兒帝國的時尚女魔頭,誰也不會想到,她曾是一個孤苦無依的農家女孩。
12歲,母親病逝、被父親拋棄在修道院,讓年幼的香奈兒第一次明白,一個人,尤其是女人,只有靠自己才能強大起來。
而讓自己強大起來的方法,只有不斷地學習。
在修道院,她不顧禁令偷偷讀書,還學會了縫紉,為她此後走上時尚之路打下了基本功。為了賺更多的錢,她還學會了唱歌,在酒吧兼職演出。
美貌和動人的歌喉,為香奈兒贏得了愛情,花花公子巴勒松對她一見傾心。
但巴勒松只想把香奈兒當作一隻「金絲雀」:用奢華的物質誘惑她,希望香奈兒做一個依附於她的小情婦。
但香奈兒明白:情婦意味著你只能聽男人的,沒有自由,沒有獨立人格,這樣的愛情,不如不要。
最終她選擇離開巴勒松。香奈兒曾說,比起愛情,事業更能給我安全感。因為事業永遠不會背叛你。
香奈兒幾乎憑一己之力,改變了女性服飾的流行風潮。
她將一頂插滿羽毛的帽子拔得只剩一根羽毛,將繁複的裙裝改短,提倡女人也可以穿褲子。為了踐行自己的理念,她不停地學習和研究設計藝術。
晚年的香奈兒,依然優雅獨立,眼神里滿是自信。這種優雅,不僅僅來自於體面的衣著,更深植於,她從不屈服命運的傲氣。
她也用自己的一生證明了,惟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才能讓人生立於不敗之地,在事業和愛情上都能夠遊刃有餘。
女人的魅力,在於從不輕易被馴服


※層次高的人,絕不會做的一件事
※夏目漱石: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
TAG:十點讀書 |